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所谓金融经济学,它就是一门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虽然,金融资源(也称金融工具)的形态有多种多样,有货币、债券[1]、股票,也有它们的衍生产品,它们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们拥有它们不再是像经济学原理所描述的那样是为了想从使用这些“商品”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而是希望通过它们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能够直接提高自身物质购买力的“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目录
简介
Financial Economics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广义的金融经济学包括资本市场理论、公司财务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内容,如数理金融学、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而狭义的金融经济学则着重讨论金融市场的均衡建立机制,其核心是资产定价。
金融经济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有:偏好原理、优化原理、无套利原理、市场均衡原理。这些都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设的基础上。
历史
金融经济学处于金融学[2]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领域中。这两个学科在思想上不同,与其说出差异,不如人们指出它们大量的相似性。金融系存在于商业学院中,并且以金融实践者为导向的;而经济系存在于学院或者大学文科的部门中,而且不是以任何单个非学术团体为导向的。从研究金融学的经济学家观察问题的视角点看,最重要的差异是金融学家典型地运用连续时间模型,而经济学家却使用离散时间模型。人们发现,连续时间金融学比离散时间金融学在数学处理和研究上显得更困难一些,进而人们询问金融学家为什么喜爱连续时间金融学。这个问题人们很少去讨论。产品的差异确实是解释上述情况的部分缘由,同时,阻止进入所起的作用也不能不予考虑。
然而,金融学家更喜爱运用连续时间模型的理由是因为金融学上的问题与经济学上的问题差异太大,例如,金融学上要研究衍生证券的估值,这可以用连续时间模型更好地处理。技术上的原因是与金融市场模型关于均衡证券价格的风险规避的因素相关联。在许多设置中,风险规避 (Risk Aversion)是最适合于用估值收益的概率测度的某种变换来处理。在非常弱的假设下,连续时间中的变换会影响到刻画证券价格演化的随机过程漂移(Drifts),但是却不会影响到它们的波动性(依据Girsanov定理)。这点在推导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中得到了证实。
与之相比,很容易运用例子来证明,在离散时间模型中对基本测度所实行的变换会影响到波动性以及漂移。此外,已知越是在连续时间中不出现的因素,越是容易在离散时间中以时间区间长度的二阶项出现。这些高阶项的存在,常常促使估值问题的离散时间形式难以处理。在连续时间背景下,容易进行基本分析,甚至人们为了获得数值解必须最终离散化作为结果的偏微分方程。
分类
传统金融理论对经济主体的偏好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状况都有着严格约束的假设。这些严格的约束导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框架,即经济主体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主要依据资产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由这个理论框架所直接推导出来的理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资产组合选择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论(the 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现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马克维茨(M·Markowitz)最先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了探索。按照该理论,由于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故通常用概率函数来刻画投资收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用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对预期收益率的背离程度来测度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基于这种收益与风险的理念,投资者运用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准则,在所有可能的投资方案中集中求出投资决策的最优解。
视频
金融经济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债券?债券有什么特征?,搜狐,2002-02-21
- ↑ 揭开“金融学”面纱:究竟学什么? 什么人适合学?,搜狐,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