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銮殿(李明)

金銮殿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金銮殿》中国当代作家李明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金銮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民间通常误认为金銮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其实,太和殿只是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太和门才是明代皇帝的听政之处。届时,太和殿门厅内设宝座,皇帝亲临听取大臣奏事,并做出有关决策。这种表示封建帝王勤于政务的重要方式叫“御门听政”。清康熙起,御门听政改在内廷正门乾清门举行。

绕过太和殿的东山墙,放眼望去,中和殿和保和殿就在不远处。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参加盛大典礼或朝会前,接受司礼官员们朝贺的场所。“中和”出自《礼记》,意思是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中和殿是一座方檐圆顶、四面开门的殿堂。殿顶正中有一鎏金圆顶,远远望去好像一颗巨大的宝珠,熠熠生辉。中和殿正中设有皇帝宝座,上方悬挂乾隆皇帝御笔“允执厥中”匾,寓意是施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两边楹柱上的对联是:“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保和殿是紫禁城三大殿中的最后一殿。与太和殿相比,虽少宏伟壮观之感,却有一番灵秀之美。保和殿是举行国宴、殿试的场所,特别是后者。我国科举考试始于隋朝,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盛于明朝及清朝前期、衰败于清朝后期、废于清朝末代时期。自乾隆皇帝五十四(1789年)年之后,保和殿成为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场。殿试的题目由皇帝亲自定题,亲自主考。保和殿内宽敞明亮。殿堂中悬挂着乾隆皇帝御书“皇建有极”匾,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两旁柱子上的楹联是:“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接着,我们缓步来到乾清门和乾清宫。乾清门是紫禁城内廷的正门,皇帝日常早朝在这里举行。清顺治皇帝开创御门听政之先河。作为一项制度,则由康熙皇帝制定,执行较为严格。皇帝勤政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康、雍、干三朝,坚持不懈,励精图治,出现了“康乾盛世”。

乾清宫,在明朝年代和清朝初,都是皇帝的寝宫。“干”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既象征国家安定,天空透彻而明朗,又象征皇帝执政犹如清澈的天空之坦荡而一统天下。

登上乾清宫的台阶,一眼看到“正大光明”的匾额。题写这块匾的是顺治皇帝福临。意思是:皇权巩固必法天地,处事光明磊落。康熙皇帝对其父极为崇敬,赞道:“结构苍秀,超越古今。”

走过乾清宫,迎面看到一座正方形渗金圆顶的宫殿,那就是交泰殿。这座宫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寓意是:乾清、坤宁天地相通、阴阳交泰,则成协和景象。这也象征着皇帝、皇后之间的关系和睦与协调。

交泰殿中设有宝座,上面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无为”匾额。出自《论语》: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古代的道家、儒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清朝康熙皇帝提 “无为”,其目的是用封建礼教思想去感化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而必实行刑法、武力去征服。交泰殿与坤宁宫相隔较近。“坤宁”出自《周易·序卦》,“坤,地也。故称乎母。”《老子·道德经》有“地得一以宁”之句。

坤宁宫在明朝时,成为皇后的寝宫。清朝时为显示皇后位主“中宫”之地位。专门把东暧阁设为洞房。皇帝结婚时,皇后要在此居住3天。东暧阁有乾隆御书楹联一副:“天惟纯佑命,俾尔戬谷,百禄是荷;民其敕懋和,绥以多福,万寿无疆。”

不知不觉中,已近正午时分。按照我们团队事先的约定,要在神武门洞口处集合。于是,我和老伴便直奔神武门而去。

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

这次有目的地游览故宫,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使我感受到了她的金碧辉煌,威严雄壮,不可一世;也感受到了她的心事浩茫,忧郁不安,忍辱负重.....

我在对故宫的仰望中,顿生敬仰伴以灵魂的簌簌震撼。让我真切地感受到 ,故宫是600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据有关资料介绍,故宫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600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千千万万的今人与后人。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目的,北京故宫正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打造中的“数字故宫”,不仅注重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也把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当作追求,塑造博物馆的新形态。一旦这些“完美碰撞”擦出火花,故宫就“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

[1]

作者简介

李明,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