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河
金馬河 |
金馬河 |
中文名字 :金馬河 所屬水系 :岷江 別 稱 :正南江 |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幹流,屬幹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後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後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後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
目錄
簡介
成都金馬河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以排洪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防洪工程保護區內共有成都的7個區(市)縣,即都江堰市、雙流縣、崇州市、新津縣、溫江區、青羊區和武侯區,河段全場76.1公里。統計保護區內1992年共有鄉、鎮35個,面積911平方公里,總人口156.44萬人,工農業總產值124.8億元。[1]
洪水威脅
岷江幹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後,地勢開闊,流速驟減,沙石沿河淤積,使河床抬高,經洪水沖刷,河床沙洲遍布,漢壕分流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主流左右擺動,流向不定,斷面橫流加劇,成為寬、淺、彎的遊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2]
洪水形成原因
岷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量級的大小,受鹿頭山暴雨區和青衣江暴雨區的影響。據史料記載,民國元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11~1949年)問,灌縣(現都江堰市)境內先後發生洪澇災害22次,其中大災10次。按水文實測系列,1937年至1949年的13年間,岷江洪水流量達3000立方米/秒以上的共有6次。新中國成立後的43年間,岷江發生3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11次,尤以1964年、1977年、1958年、1966年為嚴重。1964年7月20~22日,在二王廟出現有實測記錄以來的特大洪水,洪峰流量7700立方米/秒。眠江中游上段都江堰市至新津90%以上的堤防工程被沖毀,緊靠金馬河左右岸的江安、楊柳、黑石、羊馬乾渠均受洪水襲擊,造成1949年以來最大的洪水災害。
洪水主要危害
歸結起來,歷史上金馬河洪水的主要危害有三:
金馬河的傳說
很早以前,金馬河那個地方只是一道水濠濠,灌州(今都江堰)以前那裡曾出過一匹金馬,金馬金燦燦,這匹馬時常三更半夜出來吃草,很是逗人愛,莊戶人家從不打岔他有一個綽號叫「薔疙瘩」的老財主,想捉住金馬發大財,卻苦於想不出辦法。這年,一個做蠶繭生意的河南人來到灌州,到處打聽哪家有既開黃花又開白花的多年絲瓜,人們都以為他是瘋子。一天,他偶然經過王大爺家的墳地,看到兩根坑坑包包、疙疙瘩瘩的絲瓜,活像廟裡靈官手中高舉的金鞭。河南人非常高興,要用錢來買王大爺的絲瓜。王大爺說:「吃又吃不得,看又不好看,如果你喜歡,等張熟後送你一些瓜籽種好了。」南人見王大爺性直心善,就一五一十的把絲瓜的奧秘告訴了王大爺。原來這個河南人祖籍就在灌州,因洪災逃荒遠走,才在河南定居。他曾祖父在時,早就知道這裡有金馬,並且受了一個仙人的指點:「要收金馬,除非黃白絲瓜,取後要使老百姓都能發財才靈!」就這樣,河南人家代代相傳,年年查訪,專門去找開黃白花的絲瓜,想不到今天在王大爺家的墳地上找到了,真是萬分高興。河南人就住在王大爺家等絲瓜長熟後去取金馬。
相關視頻
金馬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