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锡福宫
图片来自yangmei

锡福宫,是位于台湾桃园市杨梅区红梅里的三官大帝庙,在1994年因欲重建庙宇砍除后山树群,而引起护树运动。

目录

历史沿革介绍

早期历史

此庙兴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香火与湖口三元宫[1] 、波罗汶三元宫、三湖三元宫一样都来自新竹县新丰乡、主祀三官大帝的中仑溪南三元宫。1912年,迁地于伯公山山麓,并合祀福德正神,于1917年竣工,正式更名为“锡福宫”。今庙址为杨梅区红梅里10邻大华街172号之1。旧庙在1943年毁于火灾,改为为日本军用稻草袋供应处。

战后时期,仕绅锺和桂提出再建,而于1958年落成。伯公山的伯公祠也迁至他处。1953年,万华集义轩、林业试验所赠写有“一”字的匾额。1971年重整庙貌。

护树运动

1991年信徒大会通过拆除重建决议。1994年起,庙方将神明迁移至铁皮屋内,准备重建庙宇。此新庙规划为“现代贩厝式建筑”,计画设计有电梯,让信徒可到地下街小吃用餐。

来自外地的学生发现庙方在重建庙宇计画中,要砍除庙后的伯公山老树,因此在1994年引起护树、保护地方文化运动。在1990年,杨梅镇公所就决定将里面两棵交错重叠生长的大叶榕、樟树提报县府列入保护。陈板、曾年有、彭启原等几位青年向有关机构求援,但得不到帮助,遂组成名为“伯公山自救会”的组织,以“保庙、护山、救树”作诉求,也获得当地居民的声援。他们为即将被砍的老树披上写有“树神”的红衣,并在四周挂起抗议布条。

庙方原先对于这些外来客十分不满,直到地方耆老出头,不得不和自救会协调,初次协议庙方将砍树改为移树,但通常移植的老树存活率并不高,因此自救会不同意移树之议。庙方拒绝协调,趁夜拆下庙内雕饰钱卖给古董商,计划在该年7月3日举行动工仪式。7月2日《民生报》就报导新竹的竹堑联盟联结其它团体发起的伯公山自救会,将于该晚举行名为“伯公山森林音乐会”的音乐会,还备有炒米粉、各式点心。此音乐会有近千位杨梅人和外地来者参与,庙方只好宣布延缓拆庙砍树。

次年6月,杨梅文化促进会在伯公山发起第一届杨梅百年文艺季,以“杨梅”、“人”、“土地”为主题。由两百多位地方父老自备剪刀,特别订制一条一百公尺长的彩带,在伯公山高龄老树下共同剪彩。与会人士说明自发性的社区文化离不开生活,也有待全民当自己主人。

在2012年报导时桃园县列册记录的二十九棵老树中,伯公山就占了十一棵。

展开重建

因计画重建时,庙内文物被低价变卖,引起二派人马争论,加上要原地整建或拆除重建也有争议,延误重建时程,此后即纷扰不断,到1999年成立重建委员会才敲定重建计画,2000年6月13日旧庙完成拆除。重建委员会主委张吉雄表示,新庙将以客家庙为蓝本,预计动支2亿元,并在后山规划公共休闲设施和景观公园。 新庙原申请建照有地下室设计,但部分信徒认为该处是龙穴,若设地下室会影响风水。重建委员会遂变更设计,只在前堂设地下室,后堂众神登龛座位部分则保留原地基,完全不挖地下室,但还是有人反对,只好以投票决定。2000年11月中旬,庙方寄发五百一十五分调查函给信众,开票结果有过半数的一百九十五票赞同辟建地下室。

重建工程一再延宕,直到2009年2月县府核准,才终于动工,2010年10月20日举行上梁,副县长李朝枝、立委郑金玲、杨梅市长彭圣富、县议员周玉琴、李家兴及多名代表、里长出席。建筑分为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物,重建经费共2亿6000万元。 2014年11月20日办理圣殿重建登龛安座大典。 2014年11月28日上午7点三官大帝暨列位尊神入庙归火登龛安座。

祭祀活动

主神为三官大帝、配祀神农大帝观音菩萨天上圣母文昌帝君、福德正神等。为杨梅地区的大平、杨梅、秀才、东流、梅新、红梅、永宁、杨江、水美等九个里的信仰中心。

1958年,红梅、杨江、永甯、太平、东流、永美、埔心、瑞塘、梅溪、杨梅等十里居民为了庆祝新庙落成,先募款廿万元作为建醮基本用款,在农历十月十一日排定为迎请诸神入坛、十二日念经、十三日普渡祭典,各要道路口搭建楼牌,上演外台歌仔戏十台以上,每户还要宰杀毛猪一头。当年报导时,警局还告诉《联合报》记者说因连日来各报舆论抨击斥资巨款,已渐渐减小声势。为了11月23日开始的大祭,铁路局还在二日间增开六班次的台北至新竹间临时旅客列车。

1963年,距离石门水库不远的杨梅遭遇旱灾。该年4月,杨梅镇公所对锡福宫许愿求雨,但大会之后,一直并未下雨,致该地区两次稻作均无收成。不过乡公所依然通告全镇居民,自11月28日下午开始一律斋戒沐浴,以及各里长、镇民代表以及农事小组长等,须于29日上午6点,齐集锡福宫酬谢神功。此举引起《联合报》《黑白集》撰文指责镇公所。

正月时庙方还会举办恭迎妈祖的花灯比赛,到元宵节也有阉鸡比赛。

参考文献

  1. 湖口三元宫,taiwang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