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銅山區古稱彭城郡,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是徐州的科技、通信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區之一,古有「五省通衢」之譽,因境內微山湖中銅山島而得名。

銅山區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埇橋區、靈璧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部與蕭縣、豐縣、沛縣毗鄰;屬溫帶季風氣候,有懸水湖、千佛洞等景點。周代在此建呂國;公元1127年宋室南遷,淮北為金占領,彭城縣仍為徐州所轄;2010年銅山縣改為銅山區。[1]

目錄

建制沿革

銅山歷史悠久,堯封顓頊後裔籛鏗(彭祖)於此,稱大彭氏國,距今4000餘年。

大彭氏國歷經夏代,至商末為商所滅,紂王封其臣崇侯虎改建為崇國。周代在此建呂國。

春秋時,呂亡於宋,為宋彭城邑,即為稱彭城之始。

周簡王十三年(公元前573年),楚、鄭伐宋,占領彭城,封魚石於彭城。次年,魯、晉圍彭城,誅魚石,彭城復歸宋。

銅山區風光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齊、楚、衛聯合滅宋,彭城屬楚。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改彭城邑為彭城縣。

漢朝建立後,劉邦封其弟劉交為楚王,建立楚國,定都彭城。自此彭城先後為楚國國都和彭城國國都。

東漢獻帝時,曹操將徐州刺史部由郯城移治彭城,彭城始稱徐州。三國,彭城屬魏,曹魏劃分天下為12州。

西晉時分全國為19州郡,徐州刺史治彭城,彭城縣為徐州彭城國7縣之一。東晉安帝義熙七年在今鎮江設立「徐州」,原徐州改稱「北徐州」。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僑置的徐州為「南徐州」,北徐州復為「徐州」,治彭城。彭城郡領彭城等5縣。北魏占領淮北後置徐州,徐州治彭城,轄彭城等7郡,彭城縣為彭城郡6縣之一。東魏、北齊承北魏建置。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彭城縣直隸徐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銅山國分19郡,彭城縣為彭城郡所領11縣之首。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全國置10道,彭城縣屬河南道徐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徐州復為彭城郡,仍轄彭城等7縣。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改為徐州。五代時期仍稱徐州彭城縣。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國為15路,實行路、行、縣三級制,徐州屬京東路,領彭城等5縣。公元1127年宋室南遷,淮北為金占領,彭城縣仍為徐州所轄。

元代在全國設行省11,路185。徐州屬河南省汴梁路,領彭城、蕭、永固3縣。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彭城縣併入徐州,降徐州為下州,屬河南省歸德府汴梁路。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為總管府,亦稱徐州路。至正十三年,改徐州為武安州。

明初,武安州復改稱徐州,屬中立府(即鳳陽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州直隸京師(南京)。明代徐州為直隸州,州境相當於今天徐州市區、賈汪區範圍,另轄豐、沛、蕭、碭4縣。

清初,分全國為18省,徐州初屬江南布政司(即省)。康熙六年(1667年),屬江蘇布政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為府,增置銅山縣,銅山縣為徐州府附郭,因當時境內微山湖中的銅山島而得名。清雍正「以舊州境增設銅山縣為府治」後,到抗戰勝利,歷212年間,將銅山第一區析置徐州市。可見,今之徐州市數千年中只是古老銅山縣的一部分。

民國初年(1911年),廢府留縣,銅山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1914年)江蘇省5道,徐海道尹公署駐銅山縣,轄銅山等12縣。民國17年廢徐海道,銅山等8縣直隸江蘇省。民國20年,設徐州行政督察區,治銅山縣。民國22年,江蘇省劃分為13個行政區,原徐屬8縣除宿遷外,均劃歸第十二行政區,行政區督察專員由銅山縣長兼攝。民國27年5月徐州淪陷後,銅山境內有國民黨銅山縣政權,日偽銅山縣政權和抗日民主縣政權,三方政權並存。1939年2月19日,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宣布將銅山縣九區中的第一區(約今天徐州市鼓樓、泉山、雲龍區)析置徐州市,第一任徐州市市長是張伯英之族叔張雲生。從此徐州市第一次獨立於銅山縣而成為與縣級政權平行的地方政權,不同於市管縣。

1948年12月1日,銅山解放,境內有銅山、邳睢、蕭宿銅、銅北4個縣的建置和徐州市郊區。

1949年4月,銅山縣劃歸徐州市所轄,隸山東省。建國後,銅北縣隸山東省台棗專區,1950年5月台棗專署撤銷後,隸滕縣專區。

1952年5月銅山縣撤銷。1953年4月撤銷銅北、華山、邳睢3縣,以銅北縣為基礎恢復銅山縣建置,歸隸江蘇省徐州專區。

1960年5月,銅山縣劃歸徐州市領導,1962年6月25日銅山縣復歸隸徐州專區。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徐州專區撤銷,銅山縣隸屬徐州市。

2010年銅山縣改為銅山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山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地處東經116°43′—117°42′、北緯34°01′—34°35′之間。北部與山東省微山縣、棗莊市為鄰,南部與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靈璧縣、蕭縣,東部與邳州市、睢寧縣交界,西北部與豐縣、沛縣毗鄰。

銅山區境東西長64.5公里,南北長61.5公里,總面積1877平方公里。

地貌

銅山區西北、東南系黃泛衝擊平原,地勢平坦,河道縱橫,田園平整。東北、西南和東南部分地區為丘陵地區,是沂蒙山區南緣的剝蝕殘丘。京杭大運河橫貫北部,廢黃河自西北而東南穿越區境,構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黃河故道一高灘」的地貌特徵。

銅山區內西北片、東片以及東南片為平原,東南片廢黃河堤下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坦,自西向東緩傾,地面高程(以廢黃河基面為水準零點)30~28左右,地面坡降萬分之一。西北和東片平原地面高程39~27左右,地面坡降自西向東八千分之一左右。

廢黃河高灘是歷史上黃河泛濫而成。地勢高而平坦,高出兩岸地面5~7米,自西北向東南,地面高程45~35米,地降七千分之一。灘面4~10公里。

銅山區境內有700餘座山頭,分布於東北、西南和東南三片。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間,平均坡度小於9度,屬魯中南剝蝕山丘的南緣。其特點是:山頭孤立成片,山體矮小,低山緩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脈,山基線高程一般為50米。

氣候

銅山區地處黃泛沖積平原與低丘陵相間地帶,屬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氣候。銅山區年太陽輻射總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時數2283小時,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0天。

在中國氣候圖集上,屬南溫帶的魯淮區,具有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過渡性質。其主要特徵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較為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9℃,1月最冷,月均氣溫-0.4℃;7月最熱,月均氣溫26.8℃。

春季(3~5月)以冷、干、多風天氣為主,後春回暖快。

夏季(6~8月)天氣炎熱多雨。

秋季(9~11月)涼爽,光照多。

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冷空氣影響,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

水文

銅山區境內主要河流有京杭大運河、廢黃河、鄭集河等。地下水主要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岩類岩溶水,分布面積大。[3]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2015年,銅山區有野生動物300餘種,珍貴動物資源有水貂、黃鼠狼、野鴨、狗獾、土鱉、銅山蠍、水蛭等。

植物資源

2015年,銅山區境內植物有130餘科、320餘屬,計600餘種。珍貴植物資源有軟籽石榴、玫瑰花、山楂、韭黃等。

礦藏資源

銅山區自古「地產堅金」,2015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煤、鐵、銅、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砂岩、大理石、粘土等21種,其中,煤炭儲量18億噸;鐵礦石儲量1億噸;石灰岩儲量25億噸;白雲岩儲量5億噸;耐火粘土儲量12億噸。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3年,徐州進行區劃調整,將銅山縣的大吳、青山泉等七鎮劃歸賈汪區管轄。

1998年,經省政府批准,將銅山縣潘塘鎮劃歸徐州市雲龍區管轄。

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將銅山縣大廟鎮,大黃山鎮劃歸徐州市鼓樓區管轄。

2010年9月28號,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准撤銷徐州市九里區、江蘇省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將原九里區的義安、利國、張集、垞城、電廠、張雙樓、三河尖、拾屯8個街道辦事處劃歸銅山區管轄。

2018年4月,銅山區成立沿湖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4月,銅山區下轄12個街道辦事處:銅山街道、新區街道、三堡街道、義安街道、利國街道、張集街道、垞城街道、電廠街道、張雙樓街道、三河尖街道、拾屯街道、沿湖街道[8];18個鎮:張集鎮棠張鎮房村鎮伊莊鎮徐莊鎮大許鎮單集鎮漢王鎮大彭鎮劉集鎮鄭集鎮黃集鎮何橋鎮茅村鎮柳新鎮柳泉鎮馬坡鎮利國鎮;一個農場:沿湖農場;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徐州高新區。銅山區有321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93個,居民委員會28個。政府位於徐州市銅山區府前路。

人口

2019年,全區戶籍人口1333161人,比上年末增加1699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734239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55.1%,比上年末提高3.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3572人,死亡人口9233人。全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12人。

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3%,比上年末提高2.0個百分點。

經濟概述

綜述

2019年,銅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84.3億元、增長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8.1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581.8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504.4億元,增長5.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6%。

2019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2387元、增長7.7%。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471人;全年工商新登記企業1597個。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1.8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2.1億元、增長2.4%。全年糧食總產量89.2萬噸、增長6.2%,其中夏糧總產39.7萬噸、增長3.9%,秋糧總產48.2萬噸、增長5.1%,夏糧秋糧雙豐收,創歷史新高。

2019年,全年肉類產量9.0萬噸、增長9.5%,其中豬牛羊肉產量4.3萬噸、下降30.6%。禽蛋產量5.6萬噸、增長9.7%。牛奶產量2.9萬噸、增長20.9%。

2019年,年末實有果園面積11334.5 公頃(其中包括草莓449公頃),年末實有桑園面積1600公頃。

2019年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18.0萬千瓦、增長1.7%,農業排灌動力機械總量達38.0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99.8億元、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私人控股產值增長63.6%,港澳台商控股產值增長21.1%,國有控股產值增長19.5%,外商控股產值增長1.6%。分門類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4.9%,製造業增長54.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53.7%,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7.9%,採礦業增長18.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4.9%。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40.7%,利潤總額增長118%。

建築業

2019年,全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2.0億元、增長10.2%,占GDP比重6.9%。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6.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房地產業投資下降18.2%。

2019年,全區房地產企業商品房銷售面積160.1萬平方米、增長13.6%,商品房銷售額143.9億元、增長19.5%。

2019年,重大項目紮實推進,發力猛攻「三重一實」,50項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完善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在全區形成抓項目、聚產業、促發展的濃厚氛圍,項目數量、質量、規模明顯提升。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4.1億元,增長4.9%。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73.2億元,增長4.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0.9億元,增長11.6%。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年全區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17.1億元,增長23.7%,出口總額107.9億元、增長19.8%。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9億美元,完成115.4%。

財政金融

2019年,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87.1億元、下降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7億元,下降20.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7.4億元,下降2.0%。

2019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13.1億元、增長18.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25.4億元、增長12.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71.5億元、增長22.9%;其中,製造業貸款103.4億元、增長1.5%;短期貸款224.9億元、增長26.4%;中長期貸款353.6億元、增長24.6%。[4]

交通

2019年,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5.9億元、增長3.8%。

2019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2301.595公里(不含高速),其中:等級公路2234.89公里。

公路

銅山區境內高速公路和國道網絡密度較高,四條高速公路霍連(霍爾果斯—連雲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滬(北京—上海)、徐宿寧(徐州—宿遷—南京)和四條國道:104(北京—福州)、206(煙臺—汕頭)、310(連雲港—天水)、311(徐州—西峽)縱橫交織,七條市縣一級公路和鎮村公路網暢通無阻。

鐵路

徐州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徐州火車站是全國第二大鐵路列車編組站,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鐵路幹線在境內交匯,26條鐵路專用線縱橫交織。

水運

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斜貫銅山區東西,有貨運碼頭55個,15條航線最大通航能力達1000噸級。

航空

銅山區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等20餘條航線。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9年,年末全區擁有文化館(站)18個,公共圖書館(室)藏書32.6萬冊。擁有電影院5個,全年放映場次67100場,觀影人數677199人。擁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1座,電視、廣播覆蓋率均達到100%。有線電視蓬勃發展,有線電視台節目頻道達223套;聯網入戶終端總數8.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18.43%;架設光纜總長度達5304.57公里。全年修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體育事業

2019年,全區等級運動員410人,其中二級運動員29名,三級運動員79名;全區一級以上裁判31名,二級裁判39名,三級裁判73名。全區晨練點、廣場達700多個,健身點880多個。

教育事業

2019年,年末全區擁有普通中學42所,其中:初級中學35所,高級中學7所;本年招生24971人,其中初中招生20415人,高中招生4556人;在校學生66512人,其中初中53942人,高中12570人。職業中學2所,本年招生職業高中2583人,在校學生9071人。小學校131所,本年招收學生19743人,在校學生129135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8%,幼兒園兒童51428人,在園幼兒數50429人。

科技事業

2019年,全年發明專利授權數2641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297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03件。全面推進高新區「一院一谷五園五區」創新平台建設,新建海外孵化器2家,獲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新增省級眾創空間、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1家,大學創業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雲意電氣和華源節水獲批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高層次人才加快集聚,引進院士團隊2個、領軍人才15名,13人入選省「雙創計劃」。

醫療衛生

2019年,年末全區衛生系統衛生機構539個,衛生機構擁有病床5134張,衛生技術人員7655人。

人民生活

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1.3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5元,同比增長9.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665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53元,同比增長7.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030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77:1縮小為1.74:1。

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5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50平方米。

2019年,百戶居民耐用物品擁有量如下:家用汽車31輛、助力車154台、洗衣機108台、電冰箱(櫃)98台、彩色電視機130台、空調145台、熱水器112台、移動電話258部、家用計算機68台。

郵電

2019年,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14076.4萬元,各類郵政函件25.6萬件,農村投遞線路(單程)4369公里。[5]

旅遊

銅山,古稱「大彭氏國」,迄今已有5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境內有「漢代三絕」之稱的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彰顯兩漢文化的精髓,特別是漢畫像石堪稱古代藝術瑰寶,與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齊名,並稱「江蘇三寶」。

2018年,共接待遊客433萬人次,同比增長20%,旅遊綜合收入9.4億元,同比增長9%。

截至2015年末,銅山區有名勝古蹟8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茅村鎮的北洞山漢墓鑿山而築地下宮殿500餘平方米,其氣勢之宏大,結構之精巧,布局之奇特為全國罕見。茅村漢畫像石墓等出土的漢畫像石與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被列為「江蘇文物三寶」。山水風景優美,有呂梁生態旅遊風景區、微山湖自然山水生態旅遊區、伊莊天鳳湖風景區和聖人窩自然保護區;生動有趣的生態農業觀光,有張集生態觀光農業旅遊區、台上草莓旅遊觀光生態園;還有漢王北望紅色旅遊區,維維集團工業觀光旅遊景區等眾多旅遊資源。

截至2014年,銅山區共有10個景區(點)獲批省級以上旅遊品牌,已擁有張伯英藝術館、無名山公園、懸水湖景區等國家3A級旅遊景區6家,月亮灣農業觀光園、郡嶺莊園、劉集農業生態園等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8家,楚河景區、城市規劃展示館、張竹坡故里等國家2A級旅遊景區5家,漢王峰景生態園、台上草莓園、銅山托龍山莊等省三星級鄉村旅遊點8家,維維集團2014年成功創建江蘇省工業旅遊示範點。[6]

銅山區景點

楚河風景區

楚河兩岸景觀改造工程東起北京路,西至嵩山路,長約2.1公里,占地面積113.9公頃,是銅山城區着力重點打造的兩大景觀軸之一。

徐州月亮灣生態園

位於銅山區漢王鎮虎腰村附近,在徐州市西部,距離市中心12公里,雲龍湖7公里,距離拔劍泉2公里,交通便捷;該選址依山傍水,玉帶河在山前環繞分流而過,形成月牙形狀,故以月亮灣命名。

無名山公園

無名山公園位於銅山新區行政區東側,長江路南,衡山路西,占地280畝。北側是銅山新區比較大型的居民小區康樂園,東側則是正在建設的南洋國際居住區。

微山湖生態旅遊區

位於徐州市北部20公里銅山區境內,主要範圍在徐州微山湖湖西濕地保護區內,沿湖灘涂60公里長,寬1-2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

呂梁山風景區

位於徐州主城區東南20餘公里處,東西約40公里,南北約10公里,面積186.22平方公里。區內群峰林立,低山丘陵共173座,山林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森林覆蓋率達89.5%。區內湖泊眾多,動植物資源豐富。區內有古廟、遺址、古碑刻等。另外,區內還有豐富的「呂梁奇石」資源。

彭祖故里

位於銅山大彭鎮大彭村。有彭祖廟、彭祖井、彭祖墓等景點。東配殿立有觀音神像。廟門前60米處有傳說彭祖親手所挖的天下第一井——彭祖井。彭祖井一直是大彭村人世代飲水之源。廟的東北角有彭祖墓和殘碑一塊。

玉帶河觀光帶旅遊區

屬雲龍風景旅遊區的一部分,位於徐州市區的西南側,銅山漢王新城的南側,緊鄰雲龍湖。京福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環路從規劃區內穿過,交通條件優越。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位於漢王鎮北望村,該址由三座古民居組成,又稱「郝家大院」。總占地面積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築一百餘間,房屋現存60多間,舊址主體建築保存完好,被古建築學家確認為徐州地區鄉間現存面積最大的古建築群,是徐州市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

楚王山漢墓群 位於銅山大彭鎮楚王山北麓,緊靠310國道。楚王山漢墓群現存四座碩大的封土堆,自西向東分別編為1至4號墓,1號墓劉交墓位於楚王山西峰北腳下,依山為陵,「鑿山為藏」,座西朝東,氣勢宏大,其東南面與楚王山的主峰相連,渾然一體,對周圍形勢有高屋建瓴之勢。

聖人窩自然保護區

聖坐落在銅山徐莊鎮東南部,與伊莊鎮呂梁一帶接壤。東南丘陵山區主要山頭有風冠山、大黑山、大寨山、大山、狄山等60多個。相傳春秋時期孔子曾經住過該村,因此村名叫聖人窩。孔子離開聖人窩後,率領弟子來到呂梁講學,留下很多傳說和古蹟。

台上古文化遺址 位於銅山三堡鎮西南台上村。該遺址呈長方形封土堆,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05米,高2.5米,遺址中先後發現大量獸骨、鹿角、石器等遺物。

明代五進大院

位於銅山大彭鎮楚王山西南坡,相傳為明朝丞相王彥玲所建,大院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建築大都以青磚、石牆、小瓦為材料,風格獨特,氣魄壯觀,實為少見。

蔡丘古文化遺址 位於銅山茅村鎮大蔡丘村南。蔡丘古文化遺址呈方形土堆,南北長45米,東西寬40米,高6米。建國前後出土有融、陶片、骨器、石器、蚌殼、鹿角、銅鏃及漢磚瓦片等遺物,有大量的紅燒土,窯壁草拌泥塗抹層仍可辯。據遺物證實,頂部為漢代遺址,下部為新石器時代遺址。

蔡丘古文化遺址

丘灣古文化遺址 位於銅山茅村鎮檀山村東,東西兩山之間的平地上。丘灣古文化遺址南北長75米,東西寬60米,建國前後出土有繩紋陶片、空心融、三足器腿、蚌殼、鹿角、石斧等器物。陶質系細泥加沙,色呈紅、黑、綠。

丘灣古文化遺址

燕橋 位於銅山三堡鎮董山頭村。燕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1591年)。橋身呈扇形,青條石砌成,石縫系以鐵汁澆灌。橋下3層水域,有石龍,石龜,石鴨。

千佛洞 位於銅山大彭祖楚王的南坡,緊靠311國道。千佛古洞建於漢代,系在天然岩洞基礎上雕鑿而成,寺院懸砌於峭壁懸崖之間。

桓魋石墓室

位於銅山茅村鎮洞山村的桓山西麓,桓魋石墓室是春秋時期宋國司馬桓魋之墓,該墓依山鑿成斜坡式墓道,墓道兩壁有較多的石刻,且多為元明之際鑿刻而成。

北洞山漢墓博物館

座落在銅山茅村鎮洞山村,和徐州市區一河之隔,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北面緊靠茅村漢畫像石墓,西鄰九里區龜山漢墓,東靠津浦鐵路和104國道,南側京杭運河自西向東緩緩流過。

古唐槐

位於銅山大彭鎮楚王山西坡。楚王山古槐傳說之於唐代.樹幹圍長4.5米.主幹高4餘米.加樹枝高達10多米.樹冠覆蓋40餘平方米。

茅村漢畫像石墓

位於銅山茅村鎮鳳凰山東麓。茅村鎮緊靠104國道,市區有多條公交線路可達,交通便利,相鄰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洞山漢墓。

張伯英藝術館

坐落在徐州南郊泉山自然保護區西麓,占地120餘畝,晚清風格的古典建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包括陳列室、展覽室、書畫室、藝術碑廊、藏書樓等。館區分為張伯英藝術館、民俗收藏館和彭城書畫院三個部分。

拔劍泉

位於漢王鎮丁塘山下鎮政府附近,漢王鎮東北部緊靠徐州市區,東部與銅山新區相接,西部和南部與安徽蕭縣接壤。景區東北部5公里處有徐州雲龍湖,拔劍泉也是雲龍湖水的源頭;北部有大彭鎮楚王山漢墓群、千佛寺以及彭祖文化遺蹟,東部有省級開發區銅山經濟開發區。

張竹坡故里

建於漢王拔劍泉西側,紫金山東側的緩坡上。故里依山傍水,占地五畝,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包括皋鶴草堂、《金瓶梅》研究史館、竹坡書院、牌坊及依據他評點的《金瓶梅》書中的場景,建有西門府和後花園等。

崔泉

位於三堡鎮駐地東1.5公里,女娥山東麓,茅草莊境內。1970年至1972年,當時公社兩次組織幾百民工對崔泉進行開挖整修,在距地面5公尺處,發現泉山石壁上有五十公分見方的兩個大字「崔泉」,共在此挖土石方一萬5千多方,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又在四周修了圍牆、石板護坡,修了一座翻水站。

崔泉山莊遺址

三堡鎮駐地東1.5公里,占地約二畝左右,僅殘留些磚、瓦石塊而已。

任山館農民起義遺址

任山(銀山)或北山,在徐州南三堡鎮西部,台上村北1公里處,是古代通往江淮的必經之道。[7]

相關視頻

銅山區形象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