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達子
銀達子[1](Yin Da Zi) 男,(1895-1959)河北梆子老生演員,兼擅老旦,因為他的嗓音柔潤甘甜,有如銀鈴清新悅耳,故取名銀達子。銀達子原名王慶林,天津南郊人,12歲起隨老演員達子紅學河北梆子,工老生。學藝刻苦,善於揣摩鑽研,得其神韻。1914-1928年除在天津市演出以外,還遠去辛集、南宮、寶坻、霸縣一帶演出。
銀達子 | |
---|---|
著名演員 | |
出生 | 1895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轅門斬子》 《打金枝》 《戰北原》 《蝴蝶杯》 《四進士》 |
目錄
人物經歷
生平簡歷
銀達子(1895-1959)河北梆子老生演員,兼擅老旦。原名王慶林,天津津南區大孫莊人,生於1895年,漢族。童年悽苦,初學裁縫,12歲起隨老演員達子紅學河北梆子,工老生。學藝刻苦,善於揣摩鑽研,得其神韻。1914-1928年除在天津市演出以外,還遠去辛集、南宮、寶坻、霸縣一帶演出。1930年重返天津,恰與河北梆子著名青衣金鋼鑽同搭班演出,相得益彰。1947年,他們又在「中華茶園」搭班演出。天津解放前夕,銀達子不惜降低身份,去廣播電台為商店做廣告宣傳,用其收入來挽救這一瀕臨絕滅的劇種。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後,銀達子倡議組建共和班,定名為「復興河北梆子劇團」。不僅常演傳統戲,還演出新戲配合政治宣傳,如《兄妹開荒》等,賣座經久不衰。1953年又與韓俊卿等組建了國營天津市河北梆子劇團。並排演《秦香蓮》作為建團獻禮。後曾任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副院長。1953年秋,奔赴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慰問演出。其後,他又以天津市人民代表的身份與另一代表韓俊卿倡議籌建天津市戲曲學校,培養京、評、梆三劇種的接班人。這一提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採納並着手籌建。現在很多活躍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戲曲演員,便都是在那時開始培養的。從繼往開來這一角度來看,他的確為復興河北梆子立了一大功。可惜天不假年,1959年11月,銀達子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工交財貿系統群英會,因腦溢血,搶救無效死亡,時年64歲。根據他的生前志願,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員。
唱腔特色
因為他的嗓音柔潤甘甜,有如銀鈴清新悅耳,故取名銀達子。他的演唱非常講究吐字和發聲,嚴格掌握尺寸板眼,演唱時有起有伏、層次井然、情詞並茂、疏密相間。他的藝術成就在男聲唱腔改革方面表現最為突出。最初的唱法基本上是師承小元元紅(魏連升)一派,但又對京劇、京韻大鼓、太平歌詞等各派兼收並蓄,為已所用。中年以後,則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了以鋪敘為主,多用低音的「達子腔」或「銀派」老生唱腔,以真假聲並用,寓剛於柔,這一梆子唱腔的新流派,為這個瀕於絕滅的古老地方劇種又注入了新的血液。
主要作品
圖片
視頻
參考資料
- ↑ 河北梆子老藝術家銀達子,河北梆子名家大師_中國戲曲網,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