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彬
钟彬(1900-1950),广东兴宁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钟彬率部与十九路军并肩对日作战,担任浏河一带阵地守备。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88师师长、71军副军长、军长、青年军203师师长、青年军第9军军长,曾率部入缅甸作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后,历任整编26师师长、109军军长、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钟彬 | |
---|---|
出生 |
1900年 广东兴宁 |
逝世 | 1950年 |
目录
人物简介
钟彬(1900-1950年),字中兵,谱名炽昌,报考黄埔军校时曾填姓名为钟斌,广东省兴宁龙北镇白泡村人。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兴宁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立工业学校读书。民国13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民国20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钟彬任国民革命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负责南京外围警备。"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他与十九路军并肩对日作战,担任浏河一带阵地守备。民国23年任三十六师一0八旅旅长,率部入闽。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调任中央军校军官班主任。翌年任师长,在武汉抗日战役中,率部歼敌千余人,被授予抗战荣誉勋章。嗣后,再调任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民国31年升任七十一军军长,驻防滇缅公路保山地区。翌年,率部与友军联合反攻据守缅甸的日军,迫使日军节节败退。至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调回重庆,接任青年军二0四师师长。民国36年,钟彬任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团中将司令。1949年任14兵团司令,同年11月在涪陵被俘,1950年2月下旬去世。
履历一览
1924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编入第一队。同年5月15日,由刘汉杰和范振亚介绍,加入国民党。在校期间曾任分队长,是黄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领袖。
1926年,任宪兵教练所党代表一职。
1927年7月,担任纪律执行委员、海军分会特派员等职。
1928年9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9期。
1931年10月,学满毕业,派任警卫第1师第1旅中校参谋主任。
1932年1月,警卫第1师1旅改称第87师259旅,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钟彬运筹帷幄,出力颇多。
1933年1月,调任第87师第261旅第522团上校团长。同年8月,军政部合并第87、第88师的四个补充团,成立第36师。钟彬第36师少将参谋长,主持全师的编组训练工作。
1933年底起,任第36师108旅少将旅长、第36师副师长兼安卢师管区司令、中央军校第2总队总队长。
1938年起,任第88师中将师长、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
1941年4月,任第71军副军长
1942年1月,任第71军军长。
1944年12月,任青年军第203师师长。
1945年10月,任青年军第9军军长。
1946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整编26师师长。
1948年8月,任陆军第9训练处处长兼第109军军长。
1949年任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司令官。
1949年11月,在涪陵被俘虏。
1950年2月下旬,因患急性疟疾去世,终年50岁。
著作有《龙陵会战史》。随71军参加了滇西远征军龙陵战役。
生平经历
钟彬少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家中三亩田地的收入及伯父的接济,在龙田乡高等小学和兴宁县立中学完成学业,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测量科,到省城广州上学。在校期间,钟彬与同乡、广东大学法政科学生刘汉杰时相往来。刘汉杰是国民党员,在他的鼓励和介绍下,钟彬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1队。在校期间,由刘汉杰和同学范振亚介绍,于1924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国民党。军校同队中,以同乡李安定和湖南人宋希濂对他影响最大。李安定活动能力极强,在校期间曾任分队长,是黄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领袖。钟彬军校毕业后长期跟随李安定任职,曾在李任连长教导第1团第1营第3连任排长。1926年3月,李安定升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学生队政治科大队第2队队长后,又推荐钟彬接任其宪兵教练所党代表一职。1927年4月李安定调任海军处政治部主任后,钟彬随他担任了"自由"号炮舰党代表。同年7月,李安定出任黄埔同学会广东支会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后,又委任钟彬担任纪律执行委员、海军分会特派员等职。
1928年9月,钟彬同李安定一道,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9期。李安定于1930年春提前毕业,出任黄埔军校办公厅主任;钟彬则在1931年10月学满毕业,派任警卫第1师第1旅中校参谋主任。此后,李安定先后在第18军、福建省保安处任职;钟彬则在警卫军系统担任队职,直至1934年李安定因秘密组织小团体被杀,两人未再共事。
钟彬于1931年10月自陆军大学毕业,分配到警卫第1师第1旅任中校参谋主任。1932年1月,警1师第1旅改称第87师259旅,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钟彬运筹帷幄,出力颇多。1933年1月,钟彬调任第87师第261旅第522团上校团长,旅长正是宋希濂,两人志向相同,工作融洽,相交日深,在日后的军旅生涯中,钟彬成为宋希濂不可或缺的助手,也多次得到宋希濂的保荐提携。这一年8月,军政部合并第87、第88师的四个补充团,成立第36师,任命宋希濂为师长。钟彬也随之前往第36师,升任少将参谋长,主持全军编组训练工作。
第36师建军不久,就开赴江西抚州驻防,原准备参加围剿红军。10月间国军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会同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在福建另立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第36师于是奉命改变作战任务,加入讨逆第5路军序列(总指挥卫立煌)序列,入闽平叛。
中华共和国所属军队在投降之后改编回国军番号,其第5军改为第49师,交由第36师整顿,第36师的两位旅长分别升任第49师的正、副师长,钟彬顺势接任第108旅少将旅长,由参谋人员转任带兵主官。
9月初,驻闽国军被编为东路军,开始着手对江西红军的进攻。但是东路军的第3、第9两个师在进攻开始后便先后遭到红军的打击。于是蒋介石派遣顾祝同前往东路军协助总指挥蒋鼎文,顾抵达福建龙岩的东路军总指挥部后调整军事部署,并决定以36师攻击据守在白衣洋岭的红军阵地。9月27日六时许,钟彬的108旅作为主攻部队,在炮兵的掩护下顺利的攻占了红军的警戒阵地。此时师长宋希濂为扩大战果,当即命令作为第预备队的106旅投入战斗,并由钟彬统一指挥。钟彬在得到了四个团的兵力后立即发动猛烈攻势,于十一时许攻占白衣洋岭,为东路军入赣围剿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他获得了五等云麾勋章。10月,红军鉴于军事上的失利被迫开始长征,第36师于此时进占长汀。1935年3月,第36师奉命进攻仍旧坚持在瑞金、长汀地区打游击的红军项英、陈毅部,迫使该部红军分三股突围。其中由东路突围的千余人遭到钟彬的108旅截击,被迅速歼灭。旅长钟彬在通过审讯俘虏后得知,中共高级领导人--苏维埃政府中央分局宣传部长瞿秋白带着300余人由上杭突围。在得知这一情报后,他立即报告上级,使由上杭突围的300余红军为福建省保安第14团截获,瞿秋白被俘。同年5月21日,钟彬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8月,他又升任第36师副师长兼安庐师管区司令,负责本师的新兵补充和训练。
1937年3月,钟彬奉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军校第11期第2总队总队长。同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淞沪会战开始,首都南京受到严重威胁。国民政府被迫着手开始首都各机关的迁移工作,其中军校迁往武汉。10月,第2总队的664名学生为适应抗战前线军官需求,在行至江西九江时全部毕业,钟彬也于此时卸任,调任军校军官班主任。
1938年6月,钟彬受第71军军长宋希濂的推荐,离开军校前往河南郏县接任第88师中将师长。同年8月,第71军在商城与日寇第13师团交锋,其中第88师担任富金山右翼阵地防守。与此同时,日寇第10师团一部向71军军部驻地钻隙迂回,为88师523团1营营长梁筠侦悉。钟彬在接到梁营长的报告后,判断敌军必会经过坳塘口,遂迅速派遣所属第528团前往伏击。日寇迂回部队不知情势有变,盲目挺进,结果遭到伏击,伤亡500余人,狼狈撤退。9月11日,第88师奉命转移至沙窝一带,担任正面防守,多次打退日寇进犯。但是由于信阳在10月12日失守,致使日寇长驱直入。在鄂东北作战的国军为免被日寇包围,急向汉水以西撤退。钟彬在接到撤退命令后将能作战的部队交于军长宋希濂直接指挥,自己亲率领骨干前往襄樊接收新兵。
1939年4月,钟彬奉召再返军校,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中将主任。钟彬在汉中分校执掌校务两年后,于1941年4月29日调任第71军中将副军长。此时的71军刚从山西前线撤下,集中与陕西西部和甘肃天水一带待运。11月第71军奉命调赴昆明,准备加入远征军序列出国作战。就在部队即将开赴昆明之时,钟彬于11月30日接到了第10军军长的委任状,他了解到第10军前任军长李玉堂刚被撤职,但撤职理由并不充分,并且第10军官兵都请求能留任李玉堂。鉴于这个原因,钟彬认为由一个和第10军并无任何渊源的人去接管部队是不现实的,结果只能引起部署的抵制,此外他也同情老同学李玉堂的无过受罚,遂以部队调防、事务繁忙为由,迟迟不去就任,把这件事给拖了下来。同年12月日寇进犯长沙,负责抗击日寇的薛岳重新起用李玉堂指挥第10军防守长沙,并获得胜利,李玉堂重返第10军任军长,钟彬接任第10军军长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1942年1月21日,钟彬在昆明就任第71军中将军长,所部有李志鹏第36师、向凤武第87师、杨彬第88师,隶属宋希濂任总司令的第11集团军序列。4月间,远征军第1路军在缅甸战败,其第6军、第66军主力溃败,分路向国内撤退。日军第56师团以坂口支队(第56步兵团长坂口静夫少将指挥)沿滇缅公路追击远征军溃兵,直到怒江江畔。防守惠通桥的工兵当机立断将桥梁炸毁,但坂口静夫没有就地停止,而是一面架设火炮向对岸轰击,一面组织步兵乘橡皮艇抢渡,其先头部队数百人渡江后,迅速抢占孩婆山建立阵地。
此时,国军方面正在紧张的向惠通桥方向输送兵力,宋希濂亲自率参谋人员前往保山指挥,钟彬则在昆明安排部队输送。第71军先头部队第36师第106团两个连到达惠通桥地区立即下车,向据守孩婆山的部队发起攻击;后续部队陆续赶到,沿江建立防线,阻止日军增援。经过五天激战,孩婆山日军被迫放弃阵地,在炮火掩护下突围退回对岸。
军委会认为到达滇西的仅为日军快速部队,实力不强,难以持久,于5月31日命令宋希濂渡江反攻。但因运力不足,后勤不济,第11集团军仅以预备第2师和第88师向龙陵反击,经过两周战斗,付出很大伤亡,仍未能突破日军防守。战斗中第88师缴获了部分日军文件,证明到达滇西的部队为日军第56师团主力,才使上级下令停止进攻,退回怒江东岸固守。隔河对峙时期,钟彬率军部坐镇保山,所属部队分段担任河岸守备。防守怒江时期,第36师奉命调出,另以收容远征军第1路军官兵补充起来的新编第28师划归第71军建制。1943年起,第71军开始换装美国制火炮、重机枪及通讯、工兵器材,并抽调骨干官兵到军委会驻滇训练团参加训练。钟彬和几位高级军官,还曾乘飞机到印度,在驻印军兰姆伽训练中心接受了为期六周的战术和武器性能教学。
第71军在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指挥下,于1944年5月对滇西日寇展开反攻。第71军前期作为防守部队,固守怒江、保山各点,以第88师一个加强团协助第20集团军进攻。而后,钟彬作为第11集团军右翼部队指挥官,指挥第71军以及临时配属的新编第29师,自攀枝花渡江,向龙陵、松山展开进攻。新编第28师于6月4日包围松山日寇第113联队据点,次日,第87、88师开始进攻龙陵日寇工兵第56联队等部据点。6月8日,钟彬陪同宋希濂进驻尖山寺前线指挥所,指挥部队继续进攻,突击队于10日攻入县城。但因第11集团军原为防守部队,运输工具多数拨交第20集团军,遭逢大雨导致弹药粮草双双告罄,攻势顿挫。日寇乘机抽调兵力自芒市反扑,投入在龙陵附近的兵力达到四、五千人之众,钟彬率第71军转到龙陵东北郊,与来援日寇反复厮杀,并得到第2、8军援助,将威胁侧翼的日寇援军击退。6月28日,钟彬指挥第71军与第2军76师、第8军荣誉第1师配合攻击龙陵,收复放弃的阵地。7月25日,钟彬再次指挥部队攻击龙陵,经过三天苦斗,扫清城郊各据点。8月14日,钟彬调来新28师接替久战疲惫的第87师,挥军进攻龙陵城中日寇。8月26日,日寇第2师团长冈崎清三郎亲率第3、15、29、146联队各一部再次增援龙陵,又被第11集团军部队击退。但是攻击龙陵的部队经过数次强攻,伤亡颇重,于是停止进攻进行休整。10月29日,第11集团军各部再次发起进攻,血战到11月6日上午,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军旗终于在县城内冉冉升起,龙陵宣告光复。
正当钟彬准备率军向遮放追击时,接到了调任为青年军第203师中将师长的命令。青年军是在豫湘桂战役日寇攻占贵州独山,震动重庆后,由军委会征集知识青年从军,以大、中学生配合一个步兵师基干充实而成,共成立201至209共9个师。每师辖有步兵3个团、炮兵2个营、工兵、通讯、辎重各1个营,编制大于普通步兵师,师长大多以原来的军级干部调充,在名义上似乎是降职任用,但在实际上这是一种荣耀。12月20日,钟彬在四川泸州正式就任师长一职。
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82号宣布,钟彬以龙陵血战中与日寇死斗5个月,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最终克敌致胜,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成为了勋章的第139位获得者。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青年军编组为3个军并着手复员工作,钟彬于同年10月升任第9军中将军长。钟彬在完成了青年军复员任务后,于1946年9月25日调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47年9月,他调任整编第26师中将师长,戍守云南。1948年1月,改调第2陆军训练处中将副处长,在徐州协助兼处长顾祝同训练新兵。8月18日,他前往广东韶关接任第9训练处中将处长,筹组新军。9月22日,钟彬晋升为陆军中将。1949年1月,钟彬带着由他亲自编练的第321师,调任为第109军军长。
钟彬在后方编练新军的时候,国共战争的军事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1948年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决定大规模组建兵团与解放军对抗,钟彬的好友宋希濂由新疆警备总司令调任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在鄂西北地区担负防止阻止解放军渡江及入川的任务。1948年末到1949年初,国军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相继战败,损失部队超过一百五十万,国民政府重新调整军事政治布局,竭力扩充军队,以求保住剩下的半壁江山,宋希濂所部膨胀为辖有六个军的重兵集团。1949年4月,宋希濂升任川鄂湘边绥靖公署主任,邀请钟彬前来助一臂之力,并主动让出第14兵团司令官一职与钟。钟彬得此知遇,虽知前途茫然,仍于5月抵达宜昌就任川鄂湘边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司令官,他将部队布防于湘鄂之间沙市、宜都、荆州、大庸、桃源地区。
1949年7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发起宜沙战役,钟彬率第14兵团摆脱追击,撤退到长江以南湘西五峰到湖北大庸一线。10月,解放军攻克大庸,全歼第122军,又攻克永顺,对宋希濂集团成右侧包围之势。钟彬急率第14兵团向黔江、郁山镇一带转移,因天降大雨行动迟缓的第79军又遭重创,军长龚传文率残部北渡长江后逃往四川,与钟彬失去联系。第15军也在咸丰遭到重创,所属第169师被歼,师长冯兴斋被俘虏。钟彬到达彭水附近时,身边部队只剩万余人,与第20兵团陈克非部沿白马山、白涛镇一线组成防线。11月22日,解放军向第14兵团阵地发起进攻,当时钟彬在白马场宋希濂司令部开会,闻讯急忙赶回部队,于当日11时左右被俘虏(另有一说为钟彬率幕僚乘船逃至涪陵后被俘)。
被俘后,钟彬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看守所,两位好友整日下棋为乐。钟彬棋艺平平,常要求悔棋让棋,宋希濂湖南骡子脾气尽显,一子不让,以至于摔棋子撕棋盘,被牢友王陵基揶揄为"兵团司令都可以让给钟彬,而一着棋却不肯让"。两人都担任过司令官的第14兵团,则被称为"送终(宋钟)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