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常州市,中國政治家、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者。
瞿秋白 | |
---|---|
出生 |
1899年1月29日 江蘇常州 |
逝世 | 1935年6月18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瞿霜 |
職業 |
中國政治家、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者 |
知名作品 |
《赤都心史》 《餓鄉紀程》 《多餘之話》 |
簡介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主編中共中央另一機關刊物《前鋒》,參加編輯《嚮導》。1925年,先後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領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編《瞿秋白論文集》。1934年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
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軍逮捕,6月18日就義,時年36歲。
人物影響
二十年代的中國,處於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們展現了一副異常雄偉壯觀的歷史畫卷。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彭湃、蔡和森、張太雷、鄧中夏、惲代英、蕭楚女、羅亦農、劉少奇、向警予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而瞿秋白正是這絢麗群星中耀眼的一顆。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論和革命實踐奠定了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歷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史上和中國無產階級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45年4月20日,毛澤東主持作出的中國共產黨擴大的6屆7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1955年,中共中央將瞿秋白同志的骨灰遷葬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瞿秋白故居,於1982年3月25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經中國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於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5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門樓下的金字橫匾「瞿秋白同志紀念館」系鄧小平書寫。基本陳列《瞿秋白生平事跡展覽》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陳列》在東院。並推出《紀念瞿秋白書畫展》等專題陳列。編輯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叢刊),編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紀念瞿秋白、學習瞿秋白、宣傳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人物生平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蘇常州,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春,瞿秋白隨同堂兄純白北上到北京。原本秋白要報考北京大學,但付不起學膳費,參加普通文官考試未被考取,於是考入外交部辦的「不要學費又要出身」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1919年5月4日,性格內向的瞿秋白參與了五四運動,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從1925年起,瞿秋白先後在黨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機歷史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在會上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當他遭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而無法在黨的領導崗位上繼續工作的時候,他並沒有因困難而退縮,而是很快在文化戰線上打開了新的局面,為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後如獲至寶,採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但都被他嚴辭拒絕。他對勸降者說:「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6月18日臨刑前,他神色不變,坦然走向刑場,沿途用俄語唱《國際歌》,還唱《紅軍歌》。到刑場後盤足而坐,回頭微笑着對劊子手說:「此地甚好」,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飲彈灑血,從容就義。時年36歲。敵人可以消滅一個革命者的肉體,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指出的那樣:「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為黨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殺不掉的,是永生的!」[1]
文學造詣
瞿秋白的雜文銳利而有才氣,俄語水平更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他翻譯了許多俄語文學、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並第一個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瞿秋白作為一個典型的文人參與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擠冷落直至犧牲,這被人們視作一個悲劇。其曲折的心路歷程在《多餘的話》中有着真誠的表達。
瞿秋白的雜文銳利而有才氣,俄語水平更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他翻譯了許多俄語文學、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並第一個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瞿秋白作為一個典型的文人參與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擠冷落直至犧牲,這被人們視作一個悲劇。其曲折的心路歷程在《多餘的話》中有着真誠的表達。
根據他臨終前的自述,他只是一個半吊子的文人,參與政治運動,乃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完全是一個「歷史的誤會」。
六個第一
一、他是中國報道十月革命後蘇俄實況的第一人。
二、他是中國用文藝體裁描寫列寧風采的第一人。
三、他是中國完整譯配《國際歌》詞曲的第一人。其中「因特納雄納爾(Internationale)」就是根據音譯過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四、他創作了歌頌中國工農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熱情地歌頌了工農革命。
五、他創辦了我黨第一張日報。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上海創辦了《熱血日報》。他是主辦人,也是主要撰稿人。
六、他是系統地給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理論的第一人。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共產黨員網,2018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