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倉鼠
簡介
長尾倉鼠:別名搬倉鼠_曲麻萊長尾倉鼠,為齧齒目、倉鼠科、倉鼠屬哺乳動物,原產於亞洲中部及東部,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等地。我國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區。野生於海拔較高的次生闊葉林地帶,通常選擇較乾燥的荒地、灌草叢和農田作為棲息位點。1867年命名,共2個亞種。在各種農田分布非常廣泛,有時甚至侵入住房、倉庫等。
夜行性,白田很少外出,冬天不休眠,食性雜。長尾倉鼠與黑線倉鼠同科同屬,且形態非常相似,區別在於其尾較長,耳較長,體背部毛暗灰色而稍帶棕色,背毛基灰黑色,中部棕黃色。啃食幼苗,盜食種子,對農林牧業有害。
科目分類:倉鼠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性情分類:野性 最大體型:14cm
毛型長度:中等 壽命年限:4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植物
長尾倉鼠形態特徵
頭體長9-14cm。尾較長,約占體長的1/3以上,少數個體可達體長的1/2。耳較長,與後足長相近。長尾倉鼠的體背部毛暗灰色而稍帶棕色,度背毛基灰黑色,中部棕黃色,毛尖黑色近背中部黑色毛尖更濃,形成較重的黑色,但不形成縱紋。吻端兩側具污白色短毛,形成半圓形門斑。前後肢與整個腹面均為白色,但腹面毛基灰黑色一尾毛短而密,上下兩色,尾上面與體背色相同。尾下面白色。足掌背面均被白色短毛。
長尾倉鼠生活習性
冬天不休眠,照常出洞活動。洞穴隱蔽,多在石塊下或者岩石縫隙間,加以擴充而作為巢穴。與大林姬鼠、棕背䶄、喜瑪拉雅旱獺和黃鼠常同域分布,並占用其他鼠類的棄洞。洞中有巢室和倉庫之分。巢內有草莖、干秸襯墊。倉庫中儲有糧食,以備過冬。
長尾倉鼠飼養方法
長尾倉鼠食性雜。以植物性自食物為主,也採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春秋季節多採食種子。夏季主要吃植物綠色部分。有貯糧習性。當作物成熟季節,它們大量搬運撒落在地上的糧食入洞,貯存於洞內倉庫中。但越冬期間仍須到洞外覓食。長尾倉鼠天敵動物主要有蛇、狐、鷹隼以及鶚等動物。
長尾倉鼠雌雄分辨
長尾倉鼠繁殖方式
每年至少繁殖2次,每胎產仔4-9隻,繁殖期較長,從早春直至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