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牡蠣
長牡蠣(學名:Crassostrea gigas),地方名蚝、白蚝、海蠣子、蠣黃、蚵,,是鶯蛤目牡蠣科巨牡蠣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及淺海的岩礁海底,以其左殼固定在岩石上。
長牡蠣 |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雙殼綱 目 鶯蛤目 |
目錄
名稱
長牡蠣地方名蚝、白蚝、海蠣子、蠣黃、蚵,學名Ostrea(Crassostrea)gigas,牡蠣科
分布生境
長牡蠣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及淺海的岩礁海底,以其左殼固定在岩石上。
長牡蠣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廣東、福建較多,為南方沿海主要養殖品種之一。
形態特徵
長牡蠣殼大而堅厚,呈長條形。背腹緣幾乎平行,殼長為高的3倍左右。大的個體殼長達35厘米,高10厘米。也有長卵圓形個體。右殼較平,環生鱗片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少,放射肋不明顯。左殼深陷,鱗片粗大,殼頂固着面小。殼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白色,瓷質樣。殼頂內面有寬大的韌帶槽。閉殼肌痕大,馬蹄形。
形態構造
長牡蠣貝殼長形,殼較薄。殼長為殼高的 3 倍左右。右殼較平,鱗片堅厚,環生鱗片呈波紋狀,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顯。左殼深陷,鱗片粗大。左殼殼頂固着面小。殼內面白色,殼頂內面有寬大的韌帶槽。閉殼肌痕大。
長牡蠣的外套膜左右兩片;呼吸系統的鰓位於鰓腔中,左右各一對,共4 片,呼吸主要由鰓完成,外套膜也可進行氣體交換;消化系統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消化盲囊、腸、直腸和肛門;循環系統是開放式的,由圍心腔、心臟、副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腎臟由腎小管和腎圍漏斗管組成,左右各一;在繁殖季節,牡蠣的內臟塊充滿了乳白色的物質,這就是生殖腺,分為三部分,即濾泡、生殖管和生殖輸送管;神經系統由腦、髒神經節及其聯絡神經構成。
段生長繁殖
牡蠣為重要海水養殖品種。褶牡蠣和近江牡蠣我國南北沿海均產;長牡蠣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廣東。福建較多,為南方沿海主要養殖品種之一;大連灣牡蠣產於黃渤海。產季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經濟價值
牡蠣為重要經濟貝類,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1.3克、脂肪2.3克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灰分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物質。除鮮食外,還可速凍、制罐頭、加工蚝豉和蚝油。蠣肉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殼可燒石灰。
藥材性狀
長牡蠣 長而厚,長條形或長卵形,長10--50cm,寬4--15cm,背腹緣幾平行。右殼較平如蓋,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着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