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脈
長白山脈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和滿族文化聖山。其中「長白」二字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即為長相守,到白頭,代表着人們對忠貞與美滿愛情的嚮往與歌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長白山脈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區域總面積1964平方千米,核心區758平方千米,長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鮮境內的將軍峰,海拔2749米。
目錄
地質特點
地質形成 大約距今四十五億年前基本形成的時候,在東半球的一個點上,出現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整個長白山地區。
在大約2500萬年的時間裡,長白山地區經歷了4次火山噴發活動,玄武岩漿從上地幔出發,沿着地殼中的巨大裂隙不斷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噴出地表。攜有強大衝擊力的岩漿,將原來的岩石及岩漿中先期凝固的岩塊及火山灰、水蒸氣等噴向空中,然後在重力和風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圍或一側,堆積成各種火山地貌。由於玄武岩漿粘度較小,在地表的流動速度較快,流淌的距離較遠,所以形成了廣闊的玄武岩台地。長白山區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崗山脈,長虹嶺及影壁山等長白山主峰的基底均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在火山噴發之前,長白山的地表大體上還是比較平坦的,大約277萬年前,以長白山為中心,地殼出現了極大的縫隙,導致最早的火山噴發,形成了玄武熔岩台地,這就是現在的長白山熔岩台地和白茂熔岩台地,熔岩的厚度為50-300米,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當時,長白山因為有熔岩噴口,所有位於高度高於其它地方的盾狀台地的頂端,後來,火山活動一度中斷,在58萬年前又出現第二次火山噴發以致黏度較強的鹼性粗面岩在長白山的中心附近堆積起來,岩層的總厚度在896.78米以上,距今約44萬年前,第三次火山噴發依然是黏度較強的鹼性粗面岩,因此難以遠移,只能在原有粗面岩新堆積起來,岩層的厚度達到111米,距今21萬年前,發生了第四次火山噴發,鹼性粗面岩又一次堆積,厚度為196米,在那次火山噴發活動的末期,經火山口沉陷而形成了天池。
在距今約60萬年至1500萬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間,長白山區又經歷了一個地殼活動的時期,地質上稱為白頭山期。這個時期發生了4次火山爆發,爆發方式以中心式為特點,地下岩漿沿着深斷裂的交匯處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構成了火山錐體地貌景觀。
特徵 山地南部屬於中朝准地台,北部屬吉黑華力西褶皺帶。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南北構造方向統一,形成華夏向山地基礎。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又大規模撓折斷塊上升,同時伴有大量玄武岩噴出。山地主要由花崗岩、玄武岩、片麻岩和片岩組成,而以花崗岩分布面積最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流域和長白山周圍。
長白山脈地以平等山脈與寬廣山間盆、谷地相間分布為特徵:北部長白山脈延續部分的完達山、老爺嶺和張廣才嶺間有牡丹江平原;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脈間有輝發河寬谷;吉林哈達嶺和大黑山間有飲馬河和伊通河河谷平原;長白山主脈的龍崗山脈和老嶺間有渾江谷地等等。其中長白山延續部分的著名盆地有吉林、敦化、延吉、和龍、蛟河、琿春、樺甸等。同時熔岩高原廣闊,分布在撫松到密山一線東南,熔岩台地受切割形成方山與孤丘等熔岩地貌。在熔岩高原上分布有火山錐體及火口湖、堰塞湖等。
山地海拔大部500~1000米,僅部分超過千米。2000米以上皆在長白山附近,最高峰將軍峰(在朝鮮側)2749.2米,為亞洲大陸東部高山之一。中山區主要分布於張廣才嶺、老爺嶺、威虎嶺和龍崗山脈以東,一般山嶺皆在千米以上;低山丘陵分布最廣,有完達山脈、吉林哈達嶺和大黑山等。
火山 在億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上,長白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最初,這裡被海水淹沒。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陽光、雨水和氣候變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風化和破壞,最後長白山還經歷了火山爆發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觀。
在距今約3000萬年前,即第三紀的時候,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的活動時期,即地質學上所說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大約2500萬年的時間裡,長白山地區經歷了4次火山噴發活動,玄武岩漿從上地幔出發,沿着地殼中的巨大裂隙不斷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噴出地表(地質學上稱為裂隙式火山噴發)。攜有強大衝擊力的岩漿,將原來的岩石及岩漿中先期凝固的岩塊及火山灰、水蒸氣等噴向空中,然後在重力和風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圍或一側,堆積成各種火山地貌。由於玄武岩漿粘度較小,在地表的流動速度較快,流淌的距離較遠,所以形成了廣闊的玄武岩台地。長白山區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崗山脈,長虹嶺及影壁山等長白山主峰的基底均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在距今約60萬年至1500萬年(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期間,長白山區又經歷了一個地殼活動的時期,地質上稱為長白山期。這個時期發生了4次火山爆發,爆發方式以中心式為特點,地下岩漿沿着深斷裂的交匯處形成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構成了火山錐體地貌景觀。
第一次火山噴發形成的60萬年前左右的噴出物構成了長白山火山錐體底板;第二次火山噴發在距今40~30萬年左右,此次噴發持續時間較長,岩層分布面積廣,厚度大;第三次火山噴發在距今20~10萬年左右,最後完成了長白山火山錐體形態;第四次噴發大約在距今8萬年左右,以小規模火山活動為主,熔岩流覆蓋在火山錐體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長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動中,每一次噴出的火山物質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時,在主火山口周圍,還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後,長白山進入相對穩定時期。
在11000~15000年(第四紀全新世期間)前,火山再次復活,噴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黃色浮岩,局部厚度達60米。這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使火山錐頂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狀火山口。當火山噴發強度及熔岩溫度逐漸降低時,熔漿在火山通道內逐漸冷凝並堵塞火山通道。在火山作用停止後,火山口內接受大氣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斷補給,逐漸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圍,群峰屹立,其中超過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頂部幾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後噴發的火山灰和淡黃色浮岩所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蓮花、似竹筍,十分壯觀,與天池碧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當長白山主體形成後,該區進入了火山爆發的間歇期,地殼運動相對穩定。但是,在地質歷史的長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億年,長白山區的地殼演化也進行了約32億年),長白山的地質演化歷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間。長白山火山爆發的歷史就更加短暫了,但至今還沒有死去,只是處於休眠狀態,稱為休眠火山。
據朝鮮和日本的文獻記載,高麗定宗時期的946年,長白山火山噴發,是近兩千年來世界上最大的噴發之一,火山爆發指數為7級,爆發之猛烈,當時東北亞地區到處都有記載。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約為83至117立方公里,並產生熾熱氣體流,形成近300米厚的岩漿層,5厘米厚的灰塵雲抵達距離1046公里的日本北海道和千島群島。高麗皇帝聽見打雷聲,嚇得放走了囚犯,高麗首都開京以南450公里之外都能聽見長白山爆發的聲音。另外在日本京都距離長白山1000公里外也聽見了巨響聲。1100公里外日本奈良都有記錄946年「白灰雨」(火山灰)事件。
其噴火口半徑200米左右,火山灰直衝如天空,火山灰柱高達25公里,傘狀頂部更是35公里高,火山灰柱半徑13公里。火山灰柱坍塌後,火山碎屑流蔓延了60公里,火山灰降落到1300公里外的日本降下了2~5厘米厚的火山灰,在日本海,火山灰沉積有16~10厘米厚,最近在2000公里外的也發現了這次噴發留下的沉積物。噴發持續4-14.5天左右,噴出了76-116立方公里火山灰,估計2000萬噸硫。一度影響全球氣候7年之久,爆發1-3年內全球溫度降低了1.2攝氏度,歐亞大陸降溫最高幅度超過2.25攝氏度。[1]
據史料記載,自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以來,長白山火山曾有過三次小規模的間歇式活動。
第一次噴發是在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8月26日)。據目擊者記載,當時有「放炮之聲,仰見則煙氣張天,大如數摟之石,隨煙折出,飛過大山後不知去處」。
第二次噴發是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長白山區下了一場「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噴發是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4月14日)。據史料記載:「午時,天地忽然晦螟,時或赤黃,有同煙焰,腥臭滿室,若在烘爐中,人不堪重熱。四更後消止,而至朝視之,則遍野雨灰,恰似焚蛤殼者」,「同月同日,稍晚後,煙霧雲氣,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襲人之衣裙」。又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長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獵者每拾以為炊,土人因其出於地中,故以神炭呼之,……過此拾有數塊,燃之以烤鹿脯,與尋常木炭無異。但以兩丈深之土崖,能產木炭,大者拱把(兩手合圍——作者注),小者一握。」經地質工作者考證,這些木炭是由於這次火山噴發時高溫的熔漿將樹木烘烤、燃燒炭化的結果。
長白山火山目前處於休眠期。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上,有多處溫泉不斷從地下溢出,這說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據近代地震觀測,長白山區地殼相對穩定。長白尚無火山噴發的徵兆。[3]
山系概況
山系特點
長白山脈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地處白山市東南部,位鄰中國與朝鮮邊界。長白山脈,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的發源地,其中松花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1961年建立了2150平方千米的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脈的走向為東北-西南走向,是中國東部的著名山脈,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廣義的長白山是指長白山脈,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的總稱,狹義的長白山是指長白山主峰附近的山脈。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
廣義的長白山指整個長白山脈,即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介於北緯38°46′~47°30′,東經121°08′~134°,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長約1300餘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
狹義的長白山單指長白山脈的主峰(東經127°40'~128°16',北緯41°35'~42°25')。
山系構成 長白山脈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長白山主脈。面積約28萬平方千米。[2]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是巨型複式火山,外圍熔岩高原略呈不規則橢圓形,長軸約140千米,呈北東向延伸,短軸約120千米,經白堊紀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噴溢堆疊形成高原、山地。早期噴溢的原始形態已遭破壞,中期噴溢的則構成寬廣高原主體,晚期噴溢除長白山外,大部埋於河谷。三期噴溢總厚度約500~600米,總面積4500平方千米。長白山是在上新世晚期由鹼性石英粗面岩噴發形成的。第四紀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噴溢。據記載,長白山曾於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噴發過。山頂寬闊的環形火山口積水為湖,即天池。由於長白山獨特的地質結構形成不同於其他山脈的奇妙景觀,光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6座,主峰海拔2750米。中國側最高峰為白雲峰,海拔2691米,為中國遼東地區第一高峰。
參考文獻
- ↑ 長白山脈全貌地圖展示地圖分享
- ↑ 為什麼說長白山是龍脈呢?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