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辛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長辛店

地理位置: 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岸

轄區面積: 58平方公里

所在國家: 中國

古鎮長辛店,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岸,這是一條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老街。在北京市盧溝橋畔,距天安門僅19公里,是西南距京城最近的鄉鎮,也是西南進京的必經要道。大街上商賈旅客雲集,店鋪酒肆林立,無論打店歇腳的商客,還是進京趕考的儒生,或是窮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雜其間,人來人往,車馬聲嘯,熱鬧非凡。[1]

目錄

地理位置

古鎮長辛店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岸,盧溝橋畔,距天安門僅19公里,是西南距京城最近的鄉鎮,也是西南進京的必經要道。這是一條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老街。追溯它成街的歷史,恐怕比近在咫尺的盧溝橋建立的時間還要長。

古時,北京小平原與華北大平原之間水網密布,河泊眾多,沼澤散布其間,縱橫交錯,因而造成人馬勞苦,車履難行,交通十分困難,成為南北交通的嚴重障礙。從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到達北京小平原,只有沿太行山東麓山間的台地北上,才能順利到達。而進入北京小平原之前,必須經過永定河上的渡口(盧溝橋建立之前)這唯一的通路,別無他擇。隨着南北交流的日益頻繁,古老的渡口,也就是後來的盧溝橋,成為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而渡河的前一站就是長辛店。

名稱由來

長辛店是北京西南的重鎮。這一地名的來歷,比盧溝橋的歷史還長,它是從"常新店"諧音而得的。

明清時期,沿盧溝橋橋東以南至現在的長辛店以北,酒肆林立、車水馬龍。這裡是京城官員出京和外埠官員進京及各地商人歇腳之地。因為這塊地界多大的官都住過,所以店家幾乎天天是清水潑街,總給人一種氣象一新的感覺,俗稱"客有常來,店要常新",於是地名也被叫成了"常新店"。但不管怎麼說,"常新"也只能嶄新一段時間,不能永遠"常新"下去,後來就被諧音為"長辛店"了。

古鎮長辛店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西岸,盧溝橋畔,是西南距京城最近的古鎮,也是西南進京的必經要道,這是一條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老街。長辛店的五里長街上,現存有很多古蹟遺址和與"二七"大罷工有關的歷史遺蹟。

明清時期,這裡曾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古驛站,也是進出北京西大道的門戶,俗稱"九省御路"。那時,街上商賈旅客雲集,店鋪酒肆林立,無論打店歇腳的商客,還是進京趕考的儒生,或是窮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雜其間,人來人往,車馬聲嘯,熱鬧非凡。

史料記載,長辛店由長店和新店兩個小村落組成,隨着南北交流逐漸連成一片,後衍化為"長辛店",寓意商旅長途跋涉,一路艱辛之意。另一種傳說即"常新店",因為很多大官居住於此,此地居民天天用淨水潑街,稱為"常新"。

小鎮的地形地貌像一條小船,東西高峙,中間低洼,西山坡上有西峰寺,不過寺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了名字。保留至今的一座建於金代的鎮崗塔依然聳立。古塔周圍漢白玉圍欄浮雕上,刻有這座鎮崗塔的記載。

"長辛店礫石層"系第四紀形成的沉積層,已成為地質學中一專有名詞。沉積層面積30平方公里。有代表性的第四紀沉積。

相傳雲崗地區屬龍脈所在,龍脊就在雲崗制高點的土坡上。當初在此地建塔並不是因為龍的興風作浪,而是唯恐龍脈塌陷或遷徙。有傳說講,自打鎮崗塔建成後,這裡風調雨順,離它20多里的永定河歷次水災,從沒有漫過長辛店。

老鎮"魚骨"狀街巷保存完好,商業活動仍然活躍、傳統格局基本完整,但存在諸多問題。長辛店大街集中了大量的商鋪和公共服務設施,成為了周邊的生活服務中心,但是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受傳統產業外遷和國有企業改造等影響,部分企業停產或倒閉導致該地區居民收入普遍較低。

此外,老鎮內有大量胡同以垂直於長辛店大街的方向排列,呈現鮮明的"魚骨"狀街巷體系,大街寬8米,兩側樹冠在半空相接,形成拱形空間。雖然傳統格局保存較為完好,但是文化特色發掘利用不足。例如一些石碑被搭建房屋包圍,傳統民居建築被廣告牌和新建房屋所遮蓋。

老鎮建築以平房和危舊房居多,建築質量較差,違建普遍,存在嚴重的衛生防疫和消防安全隱患,也缺乏基本的燃氣、熱力等供應設施。由於雨污水排放存在問題,"7·21"事件時,長辛店大街水深1.5米,有125戶被淹。

古鎮特色地區建築不超12米高,城市道路對老街風貌產生了一定的破壞,而客貨運交通混行的京周公路貫穿於此對居民的生活影響較大。

革命遺蹟

祠堂口有1921年鄧中夏在這裡開辦的工人講習所遺址;

鐵路橋北的長辛店公園內有劉少奇、鄧中夏早年領導二七大罷工的紀念館等。

二七工人俱樂部

緊鄰清真寺南邊的長辛店大街174號,是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俱樂部舊址。1922年4月9日,在這裡召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第一次籌備會。俱樂部組織了工人糾察隊、調查團、講演團等組織,領導和指揮了1922年的"八月罷工"和1923年的"二七"大罷工。現在這裡是"二七"革命遺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工人勞動補習學校:校址坐落在長辛店大街祠堂口1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小三合院。坐南朝北,東面正房三間,南北廂房各兩間。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李大釗派鄧中夏、張國燾來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來此籌辦成立勞動補習學校。1921年1月開學,同年5月1日成立了長辛店鐵路工會,會址設在補習學校。由於報名人數增多,同年10月,改工會為俱樂部,並遷到長辛店大街174號劉鐵鋪開展活動。1979年8月這裡作為"二七"革命遺址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舊址

這是一座坐落在長辛店鐵路中學內的法式二層紅磚小樓。原是火車房總管郭長泰的住宅,1918年建成後,改做了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教室。預備班設鑄造、機械、鉗工三個班,學員有一百多人。毛澤東在1918年冬和1919年3月先後兩次來到這裡,宣傳革命真理,播下了革命火種。後來成為共和國地質部長的何長工等人,都曾在這裡學習。學員實行半工半讀,重點學習法文。經受勞動鍛煉的同時也接受了工人階級的思想感情。這批學員1918年暑假入學,1919年冬赴法。1984年此地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