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與袁枚《子不語》一書齊名,有「南袁北紀」之說[1],兩書也收錄了不少相同的故事。
紀昀本人作為才子又是一個儒生,他所寫的「筆記」多是借狐小說記敘一些為官之道和做人之理,意蘊深刻又不失詼諧,通過寫作來諷刺社會與官場上的不正之風。
目錄
紀昀
內容架構
評價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很高的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內容
全集分五書,共二十四卷,1249則,約40萬字。
- 書一《灤陽消夏錄》六卷(卷一至卷六),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 書二《如是我聞》四卷(卷七至卷十),作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 書三《槐西雜誌》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 書四《姑妄聽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作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 書五《灤陽續錄》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作於嘉慶三年(1798年)[2]。
刊本
視頻
閱微草堂筆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袁枚與紀曉嵐並稱「南袁北紀」,一生是如何度過?,新浪,2019-7-4
- ↑ 閱微草堂筆記全文,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