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滄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滄州市是河北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北靠天津,與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石家莊和濟南均為220公里。

滄州市是國務院確定的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陸海交通樞紐,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

滄州已成為西煤東運新通道的出海口和冀中南、魯西北等地區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十大「滄州名片」分別是石油之城、管道之都、黃驊港、鐵獅子、大運河(滄州段)、滄州武術、吳橋雜技、金絲小棗、詩經傳承地、著名人物紀曉嵐。[1]

歷史沿革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

上古時期,滄州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

環渤海地區核心城市——滄州市

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

三國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貞觀元(公元627年)屬河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置景城郡,治清池縣(今河北滄州市東南)。轄境相當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靜海縣和河北省青縣、泊頭市以東,東光縣及山東省寧津、樂陵、無棣等市縣以北地區。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滄州。

北宋又改為景城郡,後廢。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

中華民國初屬直隸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廢道府制,改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屬中共晉察冀邊區冀中、津南行署和山東渤海區行署轄。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滄縣專區,專署駐滄縣鎮,轄11個縣。

1958年6月,天津市歸屬河北省後,滄縣專區與天津專區合併,稱天津專區,專署駐天津市,同年9月,滄縣鎮改設滄州市(縣級),隨後撤消併入滄縣。

1959年初撤天津專區併入天津市。

1961年6月1日,恢復滄州專區,並恢復滄州市(縣級),專署駐滄州市。

1967年12月,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

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轄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駐滄州市。

1993年7月,地、市合併為滄州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行政區劃

滄州市轄2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9個縣、1個自治縣。共有鄉鎮167個,其中鎮73個,街道辦事處20個。[2]

地理環境

地理區位

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東,京杭大運河貫穿市區,因東臨渤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221公里。滄州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是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形地貌

滄州地處冀中平原東部,地勢低平,起伏不大,海波最高17米,最低2米。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沖積扇緣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黃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的廣闊平原,東部為渤海潮汐堆積形成的濱海海積湖積平原。

氣候條件

滄州地跨北緯37°29′至38°57′,東經115°42′至117°50′。受緯度和地形影響,表現為明顯的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氣候概況是: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集中,災害性天氣常有發生,春旱、夏澇、秋爽、冬干。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晴朗,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2.5℃,年平均降水581毫米。年積溫4785℃,無霜期181天。降水、氣溫的季節分布及氣溫的晝夜差別較為明顯。

自然資源

滄州境內有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兩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5億噸,天然氣儲量282億立方米。

滄州沿岸有44萬畝灘涂,鹽田面積達45萬畝,年產量達200萬噸,是中國四大產鹽基地之一。

滄州擁有129.7公里海岸線,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已具規模,海洋生物1000餘種,盛產魚、蝦、蟹、貝類等海產品,其中「渤海對蝦」、「梭子蟹」享譽海內外。[3]

區域人口

人口

2014年,滄州市總戶數242.4萬戶,年末總人口768.4萬人,比上年增加14.1萬人。其中,男性395.2萬人,女性373.2萬人。全年出生18.0萬人,死亡3.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79‰,比上年提高0.47個千分點。

民族

截至2012年底,滄州市共有46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25685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5%。其中回族人口231440人,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90.1%,是全省回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此外,全市還有滿族17808人,蒙古族3480人,其他少數民族4122人。有1個自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10個民族鄉,238個民族村。除孟村回族自治縣外,少數民族超過萬人的縣(市、區)有7個,分別是河間市、黃驊市、泊頭市、青縣、滄縣、新華區、運河區。全市有少數民族幹部3937人,其中,縣級幹部67人,少數民族女幹部81人。全市有民族中學11所,小學43所,在校少數民族學生10508人。

區域經濟

滄州市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

渤海新區:成立於2007年7月,轄區包括黃驊市、海興縣、中捷產業園區(保留中捷友誼農場名稱)

南大港產業園區(原南大港農場)、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化工產業園區)

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滄州經濟開發區滄州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4年,滄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33.3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17.7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626.5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189.12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28.9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11.4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9.7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99元。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41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442元。

第一產業

滄州有耕地1241.4萬畝,草地60萬畝,是河北省糧、棉、油集中產區之一,滄州市人均耕地高於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還有一百多萬畝荒地。京津無公害蔬菜主要供應基地和中國北方知名的優質牧草基地、畜牧生產基地。滄州是著名的「鴨梨之鄉」和「金絲小棗」之鄉。金絲小棗、冬棗、鴨梨等土特產以其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是傳統的出口創匯產品,滄州市年產紅棗近70.94萬噸,鴨梨68.5萬噸。滄州還有待開發利用的荒鹼地200多萬畝、沿海灘涂52.7萬畝,低產鹽田40萬畝,可全部轉化為建設用地。

2014年,滄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646.4億元。其中農業完成產值328.3億元,林業完成產值5.8億元,牧業完成產值197.1億元,漁業完成產值26.9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產值88.1億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36.19萬畝,總產量449.11萬噸,單產336.11公斤/畝;棉花播種面積147.99萬畝,總產量10.96萬噸;油料播種面積48.65萬畝,總產量10.27萬噸,蔬菜總產量559萬噸,肉類產量49.87萬噸,禽蛋產量34.02萬噸,水產品產量12.5萬噸,牛奶產量9.36萬噸。

第二產業

工業:2014年,滄州市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469.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302.8億元。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及冶金、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主導行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132.9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的87.0%。石油化工業完成增加值443.2億元,管道裝備及冶金業完成259億元,機械製造業完成326.6億元,服裝紡織類完成63.3億元,食品加工業完成40.8億元。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及冶金、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別為34.0%、19.9%、25.1%、4.9%和3.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8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十億元企業53家,超百億元企業6家。完成利稅總額560.65億元,其中實現利潤總額312.4億元。

建築業:2014年,滄州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60.4億元。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232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19.9億元,房屋施工面積2063.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929.2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2014年,滄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6.99億元。城鎮實現零售額724.06億元,增長12.6%;鄉村實現零售額272.92億元,增長12.2%,城鎮快於鄉村0.4個百分點。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9.1%,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5.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5.6%;日用品類增長15.7%。金銀珠寶類實現零售額11.4億元,中草藥及中成藥品類實現零售額3.1億元,書報雜誌類實現零售額4.3億元,化妝品類實現零售額3.2億元。

對外經濟:2014年,滄州市直接利用外資34156萬美元。新批「三資」企業合同總金額102381萬美元,新批「三資」企業合同外資額4218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值31.0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23.42億美元,增長12.67%;進口總值7.62億美元,增長55.09%。[4]

社會事業

科技發展

2014年,滄州市共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21項,其中108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79項獲市科技進步獎,5項科研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申報各項專利2307項,授權1545項;新增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總數達到10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總數達到9家。

教育事業

滄州市現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學)9所,在校學生5.2萬人。其中,6所為專科院校(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泊頭職業學院(原滄州師範學院泊頭分院)、渤海理工職業學院、渤海石油職業學院),3所為本科院校(滄州師範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5所,在校學生近4萬人。普通中學313所,在校學生35.3萬人,其中,滄州市第一中學,滄縣中學,都是省級重點高中,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是省級示範性初中。小學1318所,在校學生58.98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保留率85.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2.5%。特殊教育招生97人,在校生586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末,滄州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123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3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個,衛生監督局(所)19個,衛生院17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0個。衛生技術人員3475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1289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962個

文化事業

滄州市劇場、影劇院分布廣泛,已遍及市區、各縣(市)城區,截至2014年末,全市擁有群眾藝術館1個,群眾文化館17個,鄉鎮文化站171個,全年組織文化活動3500次。公共圖書館15個,總藏書量126.26萬冊,其中,市級圖書館1個,藏書量58.06萬冊。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14座,廣播電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89.5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8.0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37.4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4年,滄州市運動員在全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比賽中獲得金牌67枚,位列金牌榜第四位,團體總分第五位。組隊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取得了18金13銀1銅的優異成績,榮獲團體總分第三名。

武術

滄州民間武術,興於明,盛於清,至乾隆時,武術之鄉已形成,至清末,則聲揚海外。有「武術之鄉」之譽。

滄州武術拳種流派眾多,特色鮮明,源起或流傳於滄州的有八極、劈掛、六合、燕青(迷蹤)、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種,占中國拳種的40%。滄州武術既有大開大合的勇猛氣勢,又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講究實戰,具有鋼猛剽悍、力度豐滿、長短兼備、朴中寓鮮的風格特點。滄州武術,遍及華夏,遠涉亞、歐、美、非一些國家和地區。

明清武科,對滄州武術發展亦有促進。此時武舉人、進士達1800餘人。1918年(民國七年),直隸督軍曹錕為擴充其勢力,在滄招募武士數十名到其武術營任教或當兵。

1949年,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視中華武術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納入民族體育項目。自1953 年11月,天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大會以後,王子平、佟忠義、王金聲等被選入赴京表演團,在中南海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等國家領導人表演。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兒王菊蓉隨周恩來總理率領之國家代表團訪問緬甸。同時,滄州武術運動員在滄州各級武術比賽及省和全國武術比賽中多人多次獲獎。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衝擊,一些拳譜和歷史文物被銷毀,滄州武術發展暫時受挫,而習武之風始終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於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滄州武術再次振興。地、市及各縣相繼建立武術協會,建立、恢復、充實業餘體校武術隊,配備領導和教練人員,增添武術訓練設施。一些中小學開設武術課,編排武術操,民辦武術館社。同時,地、市、縣每年舉辦武術比賽。滄州武術運動員參加省和國家級比賽,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選入省和國家武術組織或高等院校。滄州武林人士,還有的擔任省和國家武術組織領導職務,有的為武術教授或高級教練。在滄州境內,習武者數十萬人,滄州「武術之鄉」名聲再振,1985年,河北省體委正式命名。

在中國國內,邀滄籍武師前去授藝講學和派員來滄考察和習藝者,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雜技

吳橋的雜技藝術有很久遠的歷史,1958年,滄州吳橋縣小馬廠村出土的距今約1500年前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古墓壁畫上,就描繪着倒立、肚頂、轉碟、馬術等雜技表演形象。但是,滄州吳橋雜技在中國享有盛譽則在元朝以後。元朝建立後,滄州吳橋雜技開始繁榮起來,已成為國內外公認的著名「雜技之鄉」。

在吳橋縣境內,無論是村莊農舍,還是田間地頭,或是街頭院落,到處可以看到演練雜技的動人場面。勞動工具或生活用具,都可以當作演練雜技的道具。有些雜技世家,從一兩歲起就訓練小孩子的雜技功底。

20世紀50年代,周總理出訪西歐十四國時,所到之處,華僑中無不有吳橋雜技藝人,周總理欣喜贊道:「吳橋真不愧是雜技之鄉!」「雜技之鄉」因而得名。

2006年全縣有幾十個專業的或業餘的雜技團,演員1000多人。平時有一兩手雜技本領的人不計其數。 多年來,這個馳名中外的雜技馬戲之鄉,培養出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專業演員。北京、瀋陽、天津、哈爾濱、重慶、昆明、太原、廣州、西安、武漢等中國50多個雜技馬戲藝術團體中,有許多演員來自吳橋。其中,有不少人已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雜技表演藝術家。如中國雜技協會副主席、被譽為「雜技藝術之花」的武漢雜技團團長夏菊花,她的家鄉就是吳橋。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雜技團的王喜福,他主演的「空中吊子」、「晃板」、「椅子頂」等節目,得到國內外觀眾的好評,並錄製成影片播放。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邊雲明,1956年隨中國雜技藝術團到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訪問演出時,他主演的「蹦床飛人」、「槓桿定車」等,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81年,河北省雜技團到墨西哥等4國演出,主要演員大多數來自吳橋。

方言

滄州的文化結構不是單一的,總共有四個方言區,其中南部東部屬漢語官話系統次魯方言區,中部是本土方言區,北部屬天津次方言區,西部則屬華北官話系統冀中土話群,依這四個方言區也形成了形態不盡相同的文化板塊。一條縱貫全境的京杭大運河,既是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也是一條文化的傳輸帶,使滄州的地緣文化較早接受了先進文化的浸染,同時,海洋文化與內陸平原文化的融合、齊魯文化與燕趙文化的交匯。

基本設施

滄州市自古有水旱碼頭之稱,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境。黃驊港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萬噸以上碼頭泊位30個,通航能力達到10萬噸級;以20萬噸級航道和20萬噸級礦石碼頭為重點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和推進,年底與邯黃鐵路同步投入使用,通航能力達到20萬噸級。至2015年全部建成後,黃驊港吞吐量將達到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200萬標箱。

滄州市有北京——福州、北京——廣州、山海關——深圳、黃驊——銀川、大慶——廣州等國家級公路。境內有京滬(北京——上海)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北京——上海)、京九(北京——九龍)、朔黃(朔州——黃驊港)鐵路及正在建設的邯黃5條鐵路幹線,京滬線、津汕線、大廣線、沿海線、滄廊線、石黃線、保滄線及正在建設的邯港線8條高速公路。

歷史文化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滄州部分地區在上古時期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三國時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貞觀元年)屬河北道,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中華民國初屬直隸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廢道府制,改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屬中共晉察冀邊區冀中、津南行署和山東渤海區行署轄。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滄縣專區,專署駐滄縣鎮,轄11個縣。1958年6月,天津市歸屬河北省後,滄縣專區與天津專區合併,稱天津專區,專署駐天津市,同年9月滄縣鎮改設滄州市(縣級),隨後撤消併入滄縣。 1959年初撤天津專區併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復滄州專區,並恢復滄州市(縣級),專署駐滄州市。1967年12月,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 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直轄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駐滄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併,成立滄州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農業特產

金絲小棗

滄州紅棗又稱金絲小棗,滄縣、獻縣、泊頭交界處及其周圍是金絲小棗生產地。其中泊頭市和位於產區中心的滄縣崔爾莊是滄州紅棗的正宗代表。無棣縣金絲小棗栽植歷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現有百萬畝棗糧間作,其品質、產量居全國之冠,被譽為「中華金絲小棗第一縣」。

滄州棗樹栽培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大城、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等縣都是小棗盛產之地。

泊頭鴨梨

鴨梨是河北省滄州市的特產,以泊頭栽培面積最大,栽種最早,品質最好而得名,至21世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過去泊頭鴨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對外出口稱「天津鴨梨」。泊頭鴨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細,脆嫩多汁,香甜爽口。鴨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並含有果酸、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鴨梨還是一種極好的藥品。泊頭市鴨梨註冊商標為「玉嬌」牌。

著名菜餚

羊腸湯

滄州羊腸湯,過去叫做羊腸子、羊雜。滄州地處華北平原的東部,卻有着轄區內的孟村回族自治縣。回族是此縣的一個主要民族,這裡的小吃多以牛羊肉為主。滄州羊腸子便是其中代表,羊腸子在解放前就是滄州市的早點小吃,光顧羊腸子攤兒的大部分是出賣勞動力的壯漢,時至今日喝羊腸湯的顧客也是男士居多。

冬菜

滄州冬菜是用本地產的一種幫薄、筋細、含糖多的優質大白菜,去掉老幫和綠葉,切成寬約1厘米,長約1.2厘米的小塊,晾曬後拌上適量的精鹽和蒜泥,裝壇壓實,牢固封口,經長時間自然發酵而製成。其色澤金黃,氣味芳香,落口微甜,咸中略帶辣味,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誠為滄州之特產。

據《滄州縣誌》記載,清康熙年間,滄州古城內外已有數十家冬菜作坊,買賣興隆,行銷國內外。1936年,滄州冬菜曾在巴黎舉辦的商品博覽會上榮獲優質產品獎。

其他食品

其他風味食品還有:油老虎、火鍋雞、紅燒獅子頭、蝦醬、小魚辣醬、驢肉火燒、任丘熏魚、河間芝麻花酥糖、鹽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窩頭、交河煎餅、吳橋薄脆餅、肅寧香腸、滄州馮氏香腸等等。

另外滄州還有「鐵獅王」白酒、「御河春」白酒、獻縣「獻王」白酒、泊頭「十里香」白酒,中捷農場「五姑春」白酒、葡萄酒、鹽山「千童」棗酒、「東渡」老酒等酒類。

風景名勝

內有滄州鐵獅子 、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黃驊古貢棗園等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南皮石金剛等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2個(東光鐵佛寺 和吳橋雜技大世界),國家2A級景區4 個(鹽山千童祠 等),景點88處。有海興小山火山遺蹟、東光鐵佛寺、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宮 、武帝台、鄚州廟、盤古廟、青縣大孝子墓觀音寺等古蹟,「華北明珠」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 另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本齋烈士紀念館 、滄州新城規劃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滄州獅城公園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