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路
陽明路簡介
2009年南昌市政府對陽明路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改造後的陽明路將在科技化、智能化、綠色化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1]。
在陽明路的亮化工程中,首次使用第三代LED環保節能路燈。沿街42棟建築的立面全都安裝是這種目前最環保,最節能的新型燈管。在陽明路上的新型公交站台上,出現了兩個醒目的綠色小圓點,站牌上綠色小圓點在移動,表示公交車運行在綠光點的下方所指站點處,市民可以據此了解公交車離自己還有多少站。並且在每個公交站台上,都安裝了新型的液晶電視以方便行人觀看。
陽明路總改造範圍從勝利路口至青山路口,全長1.5公里,寬50米,包括道路改造、沿線建築改造兩大部分,總投資約2.5億元。在陽明路綜合改造過程中,設計、施工部門注重人性化和科學化,多項新技術、新產品的運用在南昌尚屬首次,其中包括:首次設置智能化公交站台,首次安裝智能信號燈……
路名來歷
陽明路同很多南昌的路名一樣,陽明路也因歷史名人而得名。陽明路是為了紀念王守仁而命名[2],王守仁(1472-1528) 明哲學家、教育家。字伯安,餘姚(今屬浙江)人。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弘治進士,歷任刑、兵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受廷杖,被貶為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瑾敗,升遷廬陵知縣。十一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康、贛州,先後鎮壓福建、江西農民起義,平定「宸濠之亂」,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諡文成。他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提出「致良知」的學說,把封建倫理道德說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認為為學「惟求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王文成公全書》卷七《紫陽書院集序》)。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一體」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並進」說,旨在反對宋儒如程頤等「知先行後」以及各種割裂知行關係的說法。他論兒童教育,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主張「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同上,卷二《語錄》)。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陽明學派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視頻
陽明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本網詳解八一大橋陽明路維修改造方案,江西新聞網,2009-06-18
- ↑ 江西吉安城區陽明路的來歷,炎黃風俗網,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