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桥
阿尔伯特桥 |
---|
|
阿尔伯特桥(英语:Albert Bridge)是英国伦敦西部 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公路桥,连接北岸的切尔西和南岸的巴特西。本桥最初为工程师罗兰德·梅森·奥迪仕 于1873年所建的奥迪仕-勒弗夫尔系统 修正版斜张桥,后证实其结构不健全,约瑟夫·巴泽尔杰特爵士 遂在1884年至1887年间将部分悬索桥的设计元素融入桥体。1973年,伦敦行政机构——大伦敦委员会 在此增设两座桥墩,将桥中段的跨径完全变成梁桥,其结果使当前的桥体成为三种设计形式并存的独特混合体。本桥为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所列的二级星登录建筑(Grade II*)[1]。
目录
简介
皇家阿尔伯特桥(Royal Albert Bridge)是英国塔马河上的一座铁路桥,连接德文郡普利茅斯和康沃尔郡。皇家阿尔伯特桥和塔马桥相邻。塔马桥则是A38公路上的一座桥梁,开通于1962年。皇家阿尔伯特桥全长2,187.5英尺。[2]
阿尔伯特桥建成之初为收费桥 ,但营收欠佳,开通6年后即收归公有、取消收费,收费亭则予以保留,为伦敦桥梁收费亭的仅存实例。本桥在大量人群通过时会产生振动的倾向,因此得到“颤抖女士”(The Trembling Lady)的外号,并在桥的入口端立牌,警告英军部队过桥时采便步通行。
本桥上的车道仅宽约27英尺(8.2公尺),还有严重的结构弱点,因此其设备不足以应付20世纪内机动车辆的出现。尽管多方倡议拆桥或将之行人步道化,但阿尔伯特桥于存在期间,除了维修所致的短暂封闭外,均开放车辆通行,并且也是伦敦市区唯二未被取代的泰晤士河公路桥之一。巴泽尔杰特和大伦敦委员会的强化工程未能阻止桥体结构的进一步恶化,桥上曾引入一系列逐渐增严的交通管制措施,限制利用,借此延长年限,使本桥成为伦敦繁忙程度第二低的泰晤士河公路桥,仅次于使用量低迷的南华克桥。由于交通承重及途经此桥、前往附近巴特西公园的大量犬只排尿,腐蚀木制桥面 ,致使桥梁的状态每况愈下。
特色
1992年,阿尔伯特桥进行了重新配线,并漆成一种在低能见度下能更显眼、可以避免船舶毁损的调色。到了夜间,则由4,000颗灯泡照明,该桥遂成为西伦敦最醒目的地标之一。2010年至2011年间,这些灯泡改由LED灯取代。
历史
历史悠久的工业城镇切尔西位处泰晤士河北岸、伦敦核心区域——西敏以西3英里(4.8公里)之处,富饶的农村巴特西则在南岸与切尔西相望,两者自1771年起由朴实无华的巴特西木桥连接在一起[3]。1842年,林木地税委员会 建议在切尔西修筑河堤 ,以释出开发用土地,还计画在巴特西桥下游另建新桥,并以更崭新的结构取代前者[4]。距巴特西桥下游不远处的维多利亚桥(后改名为切尔西桥)于1851年开工、1858年竣工,切尔西堤岸 的工事则于1862年展开[5]。与此同时,拆除巴特西桥的提案则遭到扬弃[4]。
巴特西木桥在19世纪中叶已变得破旧不堪,更加不受欢迎,安全性堪虑[6],同时维多利亚新桥则饱受严重的交通堵塞之苦。1860年,阿尔伯特亲王提出建议,指出两座现存桥梁间适合建立一座新的收费桥[7],而阿尔伯特桥公司也在1860年代早期创立,旨在建造这座新的跨河建设[8]。1863年,进一步推出的提案受到巴特西桥的营运方强力反对,该桥距离新桥的预定场址仅有500码(460公尺),业者因而担心潜在客源流失[8]。此后各方达成妥协,一份国会法案也在1864年通过,授权新桥兴建,条件是5年内完工[9]。该法也强制规定阿尔伯特桥公司在新桥开通后买下巴特西桥,过渡期间每年度赔偿其业者3,000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290,000英镑)[10]。
结构
新桥的工程委由罗兰德·梅森·奥迪仕 设计[8]。奥迪仕是参与过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圣潘克拉斯车站、水晶宫和霍本高架桥 等建设的顶尖建筑工程师[8]。桥梁以斜张桥的早期型式“奥迪仕-勒弗夫尔系统 ”设计,已于1858年由奥氏本人取得专利[7]。他的设计中由于安装了抛物线形的缆索支撑桥中央,而与常规的悬索桥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32根倾斜的牵索 来支撑其馀的负重[11]。每根牵索各包含一座附著在桥面上的扁平熟铁条 ,和一根将熟铁条和四座八角形支柱连接起来的钢索 ,而钢索由1,000条直径1⁄10-英寸(2.5-公釐)的钢线组成[12]。
建造及初期概况
尽管在1864年获得授权,造桥工事仍由于切尔西堤岸的谈判而延宕,因为北岸河堤上将铺设新路,直到该路的确切布局得到同意之前,桥梁设计都无法完成[9]。当切尔西堤的计画陷入争议之时,奥迪仕在捷克(时属奥匈帝国)布拉格兴建了横跨伏尔塔瓦河的弗朗茨·约瑟夫桥,采纳了打算运用在阿尔伯特桥上的相同设计[13]。
至1869年时,1864年法案允许的时限已经过期。切尔西堤岸工程导致的延宕意味著桥梁毫无动工,并需要一份新的国会法案延长时限[9]。造桥工程终于在1870年开始进行,估计1年内完工,耗资约70,000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635万英镑)[13],结果整个计画运作了超过3年,最终费用则升至200,000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1741万英镑)[9]。该桥原定于1874年时和切尔西堤岸举办联合通车仪式,但阿尔伯特桥公司亟欲填补大幅高过预期的成本,因此不举行任何正式典礼,即于1873年8月23日开通,此时距离该桥授权开工已将近10年[13]。应法律要求,阿尔伯特桥公司随后并购了巴特西桥[8][14]。
奥迪仕的桥约41英尺(12公尺)宽、710英尺(220公尺)长,中央跨距384英尺9英寸(117.27-公尺)。桥面透过4座八角形铸铁桥塔悬吊下的32根硬钢条支撑,而桥塔则设置在铸铁制成的桥墩上[9]。四座桥墩于巴特西铸造后,沿河顺流到点定位,此时再填满混凝土,在当时是史上最庞大的铸造物[9][13]。不像当代大部分的其他悬索桥,本桥的桥塔位于桥外侧,避免对车道形成障碍[13]。桥的两端入口各设有一对收费亭,中间尚加装障碍,阻止未付费者上桥[13]。
本桥因具振动倾向,而得到“颤抖女士”的诨名,而振动情形在附近的英国陆军切尔西军营 有部队过桥时尤为严重[15]。1831年英国布劳顿吊桥 倒塌事件和1850年法国昂热桥 倒塌事件后,针对悬索桥机械共振风险的顾虑使得阿尔伯特桥入口处竖立标示牌,警告部队便步过桥(意即不齐步过桥)[16][17],此款旧标示牌曾于1954年5月24日发布的英国百代新闻社新闻影片 中入镜[17]。虽然军营在2008年关闭,但警告标示仍立在原地[12]。
收归公有
阿尔伯特桥营收惨淡,桥通车时的阿尔伯特桥公司已支付巴特西桥公司9年份赔款,而新桥竣工后,替残破、危险的结构投入修缮经费便成为义务[18]。巴特西桥的补贴费使得原先欲用于联外宽阔道路的资金流失,让该桥难以到达[4]。由于桥与伦敦中心区的距离比维多利亚桥(切尔西桥)稍远,新桥的需求量也少于预期,在通车后最初9个月内的过桥费盈收仅达2,085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190,000英镑)[18]。
1877年大都会收费桥法案 通过,允许大都会工务委员会 收购汉默史密斯桥至滑铁卢桥之间所有的伦敦桥梁,并使诸桥免收过桥费[19]。1879年,耗资200,000英镑施建的阿尔伯特桥,与巴特西桥一起由工务委员会买下,购价合计170,000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1698万英镑)[20],两座桥同于该年5月24日起取消收费[7],但八角形收费亭仍留在原处,成为如今伦敦硕果仅存的过桥收费亭[21]。
结构弱点
1884年,工务委员会首席工程师约瑟夫·巴泽尔杰特爵士 莅桥视察,发现铁条已经出现严重的腐蚀迹象[15]。此后的3年内,牵索上的铁条透过钢链进行补强,使桥的外观更像常规的悬索桥[12][22],此外也铺设了新的木制桥面,总成本约25,000英镑(相当于2021年的256万英镑)[7]。纵使有这些改善工程,巴氏仍十分关注结构完整性,而桥上也对过路车辆施行了5吨的重量限制[13]。
阿尔伯特桥因为桥上车道仅宽27英尺(8.2公尺),并受制于早期开始实施的限重,而不堪适应20世纪机动化交通运输的出现。1926年,皇家跨河交通委员会 建议拆桥,再建承载4线车道的新桥,然而经济大恐慌时期的资金短缺使该方案并未施行[23]。桥况继续恶化,1935年时的限重更下修至2吨[23]。
由于持续的结构孱弱,伦敦郡委员会 于1957年建议以更常规的设计取代阿尔伯特桥。由约翰·贝杰曼领导的示威运动导致方案撤回,但对于桥梁整合性的严重关切仍继续存在[15]。1964年,该桥引入了实验性调拨车道方案,白天只允许北上车辆过桥,晚间仅让南下车辆过桥[13]。然而桥况依然持续变差,大伦敦委员会遂于1970年寻求、获得强化工事所需的许可,全桥则于1972年4月封闭,以利施工[13]。
大伦敦委员会的对策需要在河中间增设两座支撑中央跨径的混凝土桥墩,因而将桥梁中段转变为梁桥形式[24]。桥的主梁也进行了强化,并铺设了一座轻量的代替用桥面。这些修正的目的是充当权宜措施,在一项替代措施进行考虑之时,让桥梁的使用年限延长5年。大伦敦委员会估计此项工程将持续30年,但桥若非需要封闭,就是需要在此前予以适切取代[25]。
步道化公园方案
1973年初期,《建筑评论》杂志提案将阿尔伯特桥改建为一座地标型公共公园和过河行人步道[26],事后证明该提案在区内居民中广受欢迎,当年5月一场由约翰·贝杰曼、西比尔·桑代克 和洛里·李 领军的运动,也组织了多达2,000人连署的请愿,要求永久禁止过桥交通[24]。尽管大伦敦委员会在同年7月重新开放车辆过桥,但也宣布一旦法律事务经过处理,其将有意著手进行该杂志的提案[24]。
皇家汽车俱乐部 则对步道化提案发起强烈反对活动。由女演员黛安娜·道尔斯 领导、赞成桥梁重新开放的宣传运动开始发起,而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领头的地方居民游说团也举办了支持大伦敦委员会方案的活动[15]。格雷夫斯的活动募集了超过1,000多个支持的签名,但受到英国道路联合会 大力抨击,后者并讥讽大众支持此方案的明显证据为“将大量学生送到公宅内,(那边)大部分的人会不明就里即签下任何东西。”[25]。1974年一次公开听证 则建议保持桥梁开放,避免邻桥堵塞,而此桥也继续开放通行,调拨车道及2吨限重也在桥上实施[24]。
现况
阿尔伯特桥的调拨车道体系在1990年废除,因而恢复成双向行车。桥南端增设了一座交通岛,防止大型车辆上桥。在21世纪前几年内,切尔西地区的大型四轮驱动车辆(所谓的切尔西拖拉机)数量增加,当中许多车辆的重量都超过2吨的限重;所有过桥车辆内,估计有3分之1的车辆超重[27]。2006年7月,27英尺(8.2公尺)宽的车道缩减为双向各1线,借此减轻载重[28],车道沿线均摆放了红白相间的路障,避免车辆撞毁桥体结构[29]。
1905年至1981年间的阿尔伯特桥一致漆成绿色,1981年时改涂成黄色,1992年则重新装潢和配线[30]。该桥现能成为西伦敦的地标,部分也是由此所致。之后桥体改为粉红色、蓝色及绿色,增加浓雾下的可见度,避免船只撞上脆弱结构的风险[31]。到了夜间,桥则由4,000多颗卤素灯泡组成的灯网照明。1993年时,国家能源基金会 会长玛丽·阿彻 将耐久、低耗能照明系统的创新使用法推荐给该桥[16]。其特殊且引人注目的当前设计使得数部设景在切尔西地区的电影使用该桥作为背景,如《发条橘子》、《初生之犊 》、《双面情人》及《宝贝喜临门 》等[26]。
除了1894年所建的伦敦塔桥外,阿尔伯特桥是伦敦中心地区唯一一座未曾遭到取代的泰晤士河公路桥[9]。桥中央的混凝土桥墩原先预计作为1978年移除的暂设措施,但仍然立于原处[16]。此外,虽然1974年时桥的使用年限估计最多为30年,但仍屹立不摇、保持营运[25]。阿尔伯特桥在1975年正式册列为二级星登录建筑,防止任何未经协商的改造[32]。纵使肯辛顿切尔西区委会 起草了数项修缮及挽救桥梁的提案[29],桥况依然继续劣化,直至2008年3月,修桥资金仍宣告不可行[33]。除了交通造成的结构受损外,支撑桥面的木材也因为往返附近巴特西公园的狗群在此排尿而严重腐化[34]。本桥有数项减少交通流量、延长寿命的措施到位,在2009年时平均每日共有19,000辆车通过,是除了使用甚少的南华克桥外,伦敦利用量最低的泰晤士河公路桥[35]。
2010年-2011年翻新
2010年2月15日,阿尔伯特桥为了翻新和强化,停止开放机动车辆通行。原本预定封桥约18个月[36],但在发现桥况比预期还要糟糕之后,改成封闭22个月[37]。桥面的所有木材及腐烂的人行道,均由额外的加固用木材代替,车道表面和铺面亦被取代。新的钢制结构为了加强桥体而增设,所有的灯泡都改为能源效率更高的灯泡,收费亭也经历了翻新。全部12层的涂料均实施除漆,直到裸金属外露、在3层新漆覆上之前进行修复和保护层涂抹[38]。
整项翻新工程的总造价为720万英镑,当中的25%由肯辛顿-切尔西区出资,其馀的75%则由伦敦交通局提供[38]。桥于2011年12月2日重新开放,当日由2只来自附近巴特西猫狗之家 的狗“亲王”和“阿尔伯特”先行过桥,代表桥梁正式开通,此后才开放第1辆汽车上桥。所有的二级登录结构均彻底恢复,完全维持原有样貌[37]。
参考文献
- ↑ Historic England List entry Number 1358138
- ↑ 皇家阿尔伯特桥,advisor.travel
- ↑ Matthews 2008, p. 65.
- ↑ 4.0 4.1 4.2 Roberts 2005, p. 130.
- ↑ Roberts 2005, p. 112.
- ↑ Roberts 2005, p. 63.
- ↑ 7.0 7.1 7.2 7.3 Davenport 2006, p. 71.
- ↑ 8.0 8.1 8.2 8.3 8.4 Matthews 2008, p. 71.
- ↑ 9.0 9.1 9.2 9.3 9.4 9.5 9.6 Cookson 2006, p. 126.
- ↑ Davenport 2006, p. 72.
- ↑ Smith 2001, p. 38.
- ↑ 12.0 12.1 12.2 Tilly 2002, p. 217.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Matthews 2008, p. 72.
- ↑ Cookson 2006, p. 123.
- ↑ 15.0 15.1 15.2 15.3 Cookson 2006, p. 127.
- ↑ 16.0 16.1 16.2 Cookson 2006, p. 130.
- ↑ 17.0 17.1 British Pathe 1954
- ↑ 18.0 18.1 Pay,Lloyd & Waldegrave 2009, p. 70.
- ↑ Cookson 2006, p. 147.
- ↑ The Times 1880, p. 12.
- ↑ Quinn 2008, p. 237.
- ↑ Roberts 2005, p. 131.
- ↑ 23.0 23.1 Roberts 2005, p. 132.
- ↑ 24.0 24.1 24.2 24.3 Matthews 2008, p. 73.
- ↑ 25.0 25.1 25.2 Cookson 2006, p. 128.
- ↑ 26.0 26.1 Roberts 2005, p. 133.
- ↑ Temko 2006
- ↑ BBC & 5225686 2006
- ↑ 29.0 29.1 builderandengineer 2008
- ↑ Roberts 2005, p. 135.
- ↑ Cookson 2006, p. 129.
- ↑ Historic England IoE Number 206969
- ↑ Paige 2008
- ↑ Roberts 2005, p. 134.
- ↑ Pay,Lloyd & Waldegrave 2009, p. 71.
- ↑ RBKC albertbridgeclosure
- ↑ 37.0 37.1 Osborne 2011
- ↑ 38.0 38.1 RBKC albertbridgerestoration
网站
- Historic England; List entry Number 1358138, Albert Bridge including tollbooths, lamp standards and stairs and section of bridge over the Embankment at the north end, [2015-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英语)
- British Pathe, Severn Bridge Model 1954, 1954-05-24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英语)
-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 PLA, Thames Bridges Heights,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 (PLA),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英语)
- Temko, Ned, Chelsea choked by its tractors, The Guardian (London), 2006-08-20 [200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英语)
- BBC; 5225686, Albert Bridge feeling the strain, BBC News, 2006-07-28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 builderandengineer, Albert Bridge undergoes restoration study, Builder & Engineer (London), 2008-03-17 [200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英语)
- Historic England; IoE Number 206969, Detailed Record, The Historic England Commission, [200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英语)
- Paige, Elaine, What's a girl to do against all this blah?,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03-02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 RBKC; albertbridgeclosure, Albert Bridge, The 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website, [201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 RBKC; albertbridgerestoration, Albert Bridge restoration, 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英语)
- Osborne, Lucy, Drivers cross the Albert Bridge at last,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11-12-02 [201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5) (英语)
书目、文献
- Cookson, Brian. Crossing the River. Edinburgh: Mainstream. 2006. ISBN 978-1-84018-976-6. OCLC 63400905 (英语).
- Davenport, Neil. Thames Bridges: From Dartford to the Source. Kettering: Silver Link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1-85794-229-3 (英语).
- Hanna, Nick. The Rough Guide to the Millennium. London: Rough Guides. 1999. ISBN 978-1-85828-405-7 (英语).
- Jones, Nigel R. Architecture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5. ISBN 0-313-31850-6 (英语).
- MacLean, Roderick. A Pattern of Change: 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from 1837. Singapor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2000. ISBN 978-9-8104-3401-4 (英语).
- Matthews, Peter. London's Bridges. Oxford: Shire. 2008. ISBN 978-0-7478-0679-0. OCLC 213309491 (英语).
- Pay, Ian; Lloyd, Sampson; Waldegrave, Keith. London's Bridges: Crossing the Royal River. Wisley: Artists' and Photographers' Press. 2009. ISBN 978-1-904332-90-9. OCLC 280442308 (英语).
- Quinn, Tom. London's Strangest Tales. London: Anova Books. 2008. ISBN 978-1-86105-976-5 (英语).
- Roberts, Chris. Cross River Traffic. London: Granta. 2005. ISBN 978-1-86207-800-0 (英语).
- Smith, Denis. Civil Engineering Heritage London and the Thames Valley. London: Thomas Telford. 2001. ISBN 978-0-7277-2876-0 (英语).
- Tilly, Graham. Conservation of Bridges. Didcot: Taylor & Francis. 2002. ISBN 978-0-419-25910-7 (英语).
- The Times. The Freeing of the Bridges. The Times. 1880-06-28: 12 (英语).
延伸阅读
- Loobet, Patrick. Battersea Past.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Ltd. 2002: 48–49. ISBN 978-0-948667-76-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