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古城
阿瑜陀耶古城 |
---|
|
阿瑜陀耶古城(泰語:นคร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又稱大城遺址,位於泰國大城府(阿瑜陀耶府),為阿瑜陀耶王朝國都遺址所在地。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終結,國都被緬甸軍隊攻占、摧毀。後人在舊城廢墟東幾公里處重建新城,即今日之阿瑜陀耶(大城)。1991年,阿瑜陀耶古城入選世界遺產。
目錄
歷史
阿瑜陀耶始建於公元1350年前後,是泰國歷史上繼素可泰 (城市)之後的第二個國都。阿瑜陀耶較素可泰更靠近柬埔寨,因為拉馬鐵菩提一世有志於將高棉納為自己的附庸。
阿瑜陀耶在14世紀至18世紀時極為繁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重要的全球外交和商業中心。阿瑜陀耶建於一座島嶼之上,周圍環繞三條河流——湄南河、巴塞河和華富里河。當時擇定建城於此,是因為這裡高於暹羅灣漲潮時的水位,可以避免其他國家沿海而入的進攻,也有助於抵禦季節性的洪澇災害。城市的交通路網有着系統的規劃,主要建築周圍均有道路、運河、溝渠環繞。城市最大地利用了周邊的三條河流,通過獨特的水力系統對河水進行管理,其技術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
阿瑜陀耶坐落於暹羅灣灣頭這一理想的地理位置:與印度和中國的距離幾乎相等,上游地勢又可以有效應對擴張中的阿拉伯和歐洲勢力,以便阿瑜陀耶王朝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力量,填補吳哥王朝衰落後所留下的中南半島地區勢力真空。阿瑜陀耶因而成為了地區性和世界性的經濟、貿易中心,連接東西方的重要紐帶。
阿瑜陀耶王朝與世界各地的諸多國家互遣外交使臣,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莫臥兒印度、中國和日本。外國人在政府中任職,也在阿瑜陀耶的城市中生活;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則居住在皇宮下游,帶來了各自的建築風格,從現存的藝術作品和建築遺址中還能領略到外國人對阿瑜陀耶的影響。
1765年,暹緬戰爭爆發。緬甸軍隊圍困阿瑜陀耶長達14個月,最終於1767年攻入城內,三萬泰人淪為俘虜。緬軍放火焚燒民居、寺廟和王宮,搜刮財物,並屠殺拒絕供出財物埋藏地點的俘虜。在十五天的燒殺擄掠之後,阿瑜陀耶幾乎被夷為平地,毀壞殆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