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元宵
阿達元宵以料精、味美、湯清、色白著稱。元宵丸外殼用糯米加三成淨冬米,餡用二刀後腿肉,配上等醬油、蝦米、蔥頭油、白糖、味精等。現設在茶亭頭的飲食店仍經營元宵丸。
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着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1]。只要點起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創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2]。
目錄
特產簡介
歷史文化
「阿達圓宵」,製作者劉祖達、乳名阿達,霞浦城關萬賢街人,十六歲從藝,二十歲起獨立營業,前後有30多年的歷史。筆者在八十年代向阿達嫂(阿達老伴)了解採訪,「阿達圓宵」的特點是精工細作,用料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阿達當年製作的元宵丸,皮(外殼)用純術米加三成淨冬米,心(餡)用二刀後腿肉,配上鰲江豆油,門歧蝦米,再加上蔥頭油、味精等,每天上午磨粉拌料,下午邊捏邊出售,晚上開夜市。從洗米、磨粉、切肉、拌料到捏制、下鍋,每道工序都是阿達親自過稱、加工,從不為着爭生意而馬虎操作,降低質量。「阿達圓宵」以料精、味美、湯清、色白而聞名。幾十年如一日,名聞閩東,老少皆知。從前許多常到霞浦的旅客,總要跑到府頭門賞一碗「阿達圓宵」,帶着口香美味回去。
解放後,茶亭頭,即縣政協左側也經營了一段「圓宵」小吃,但味道比原來的「阿達圓宵」略差一籌,生意還是十分興隆。近年龍首路北端已經經營了一間「圓宵店」,這一傳統小吃,將必代代相傳。談到「阿達圓宵」,近年來霞浦出現幾間米餃攤,它的形狀與配料與「圓宵」相似,圓宵小,米餃大,米餃分為一甜一咸。尤其以蘿蔔絲作餡的甜米餃,味道可口,許多外地人都托人來霞浦買幾十個帶回,可以藏在冰箱,邊蒸邊吃。也可以與「圓宵」一樣,煮湯而食。「霞浦米餃」的美名,在閩東也稍有名氣。
參考文獻
- ↑ 美食與文化的交融,感受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 ,搜狐,2023-05-11
- ↑ 詩歌的十大要素和六大取向,搜狐,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