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陸豐縣位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東南沿海。面積2115平方千米。人口99.2萬,民族漢。清置縣。古代一直從屬於惠州府,建國後短暫從屬過惠州、惠陽地區和汕頭專區,1988年改屬汕尾市。為縣級市。交通以海運和公路為主。礦產有硫鐵。工業有機械、化工、水產加工等。特產龍蝦、石斑魚、金鈎蝦米、貝雕、木雕。名勝有玄武山。與海豐、惠來、普寧、陸河等縣相鄰。西臨螺河,南臨碣石灣。交通方便,海運便利。324國道穿過境內。[1]

目錄

基本概況

陸豐市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東南部,北緯22°45′-23°09′,東經115°25′-116°13′。北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城區為鄰。總面積1681平方千米。總人口157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汕尾市陸豐市區(東海),郵編:516500。代碼:441581。區號:0660。拼音:Lufeng Shi。80年代的陸豐縣城基本概況 陸豐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位於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里,占全汕尾陸地面積的31.89%。海岸線長116.5km,海域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岸曲折,港灣眾多。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17個島嶼,230個海礁。1995年1月陸豐撤縣設市,實行市轄鎮(場、區)的行政管理體制。市委、市政府駐東海鎮。現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及銅鑼湖農場、大安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總人口155.4萬人。

陸豐水文條件優越,全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無霜期長,海洋性季風明顯等特點。境內地勢平坦,最高山脈不上千米。地勢自北向南傾斜,依次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海台地)3個地貌類型區。其中北部以山地為主,間有小盆地,中部與南部沿海多為丘陵、台地、平原與低洼地。境內有河流X條,總長458km,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螺河、烏坎兩大水系從北向南注入南海。主要河流有螺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其中,螺河河長102km,發源於陸河縣與紫金縣交界的三神凸山,為陸豐第一大河、母親河,集雨面積達1356平方公里。流域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級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主要水庫有龍潭、巷口、五里牌、秣投圍、三溪水、牛角隆水庫等。其中,龍潭水庫為國家大型蓄水工程之-,集雨面積156.03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量1.0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29萬公頃。

陸豐資源豐富。土地資源類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礦產有6大類15種,其中尤以高嶺土、石英砂、鋯英礦、鈦鐵、硫鐵礦、花崗岩石、錫等蘊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蘊藏量1億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石英砂總蘊藏量為1億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生物資源總類繁多,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芋頭、紅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種,常見的有喬木、灌木。水產類有海產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的魚、甲魚、海馬、馬鮫、鯧魚、對蝦、蟹、牡蠣、扇貝、貽貝、海參、角螺、海膽、鰻魚等。

陸豐山川秀麗,古蹟眾多,文物薈萃,有蜚聲海內外的宗教旅遊勝地碣石玄武山、"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佛教古剎清雲山定光寺、岬角風光甲東麒麟山,被譽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僅碣石玄武山每年接待中外旅客超過150萬人次。全市有以港口為依託、具有優越條件的東海、碣石、甲子三大中心城鎮,有東海、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等投資載體,有建築面積39萬多平方米的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全市有50多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及一批在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創業圖強的鄉資,他們是熱愛、關心、支持家鄉建設的重要力量。[2]

經濟概況

陸豐市努力克服各種矛盾和困難,充分依託各種有利條件,着力培育和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全市經濟總體上呈現持續穩步增長態勢。據了解,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68億元,比增10.3%;全市工農業生產總值完成74.51億元,其它各項經濟指標均有明顯增長。

前三季度,陸豐市堅持一手抓抗災保生產,一手抓結構調整增效益。使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效益取得新突破。

陸豐市在鞏固提高現有各類工業企業的同時,大力改善工業發展環境,培植上馬新的項目。全市共洽談引進工業項目18個,其中湖東玻璃硅基地、東海生輝珠寶城等一批具有較大規模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良好,河西軋鋼廠、佳匯工藝、碣石頸椎牽引枕等一批項目相繼投產或試產,有力地推進了該市工業生產的穩步發展。1-9月該市完成工業生產總值48.86億元,增長18.5%。

陸豐市通過一方面全面開展稅源財源調查,規範管理秩序,推動依法治稅、治財,認真組織各類財稅收入。另一方面,強化財稅管理,堅持實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和支出集中審批制度,確保了財稅金融穩步運行。

陸豐市堅持"內外並舉,兩源同化",高度重視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橋樑作用,着力規範市場管理和服務,廣開渠道拓展商貿業務,促進市場貿易購銷暢旺。04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6億元,增長12%,城鄉集市成交額完成14.9億元,增長7.5%。旅遊業形勢喜人,實現總收入4.03億元,比增30.29%。對外經貿部網站工作出現新局面,1-9月全市共與外商簽訂協議7宗,合同利用外資220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40萬美元,增長52%;完成外貿出口總值2670萬美元,增長24.4%;加工貿易1860萬美元,增長34.8%。

自然地理

土地資源:陸地總面積1681km2,其中耕地3.5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宜林地7.9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7.4%;草地1.67萬公頃,約占總面積的10%;水域(不含海域)3.6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6%。其中魚塘8223公頃,此外還有山塘水庫3000多公頃,灘涂1000公頃。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有利全面發展農業經濟。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產力較低,潛力未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複種指數為215%左右,擴大冬種生產有潛力。三是台地廣布,宜發展水果生產。

礦產資源:陸豐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6大類15種,以高嶺土、石英砂、錫、鋯、鈦鐵、硫鐵礦等蘊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蘊藏量1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其中大安鎮分布面積達59km2,蘊藏量4000多萬t。石英砂總蘊藏量為1億m3以上,主要分布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其中星都經濟試驗區的白沙埔,面積400多公頃,地面至地下2.5m深處純屬石英砂,蘊藏量達1000多萬m3。高嶺土和石英砂品位均高,很有開採利用價值。

生物資源:總類繁多,有農作物、林木、牧草、畜禽和水產等6大類。農作物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番薯、花生、甘蔗等。林木種類很多,常見的喬木、灌木有16科教35種。牧草覆蓋面廣、適口性好、採食率高,主要有鴨嘴草、鷓鴣草、芒草、蜈蚣草等。青飼料有水浮蓮、假水仙、藻、水竹菜等。近年還從澳大利亞引進格拉姆、有勾超長草、黑麥草、象草,從國內引進糖蜜草等優良牧草。畜禽以牛、雞、鴨、鵝為主,還有免子、鴿子等。水產類有海產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鮑魚、甲魚、海馬、鯧魚、對蝦仁、蟹、牡蠣、扇貝、貽貝殼、海參、角螺、海膽、鰻魚等。均屬珍稀高值產品。

海港和旅遊資源: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平均23.3km海岸線有1個港口,其密度比世界經濟大國日本(平均25km海岸線有1個海港)還要密。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部,歷史悠久。該港距市中心城區東海鎮僅9km,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清朝初期為粵海關下設的七大總口之一。目前建有千t級碼頭2座,還有可建3000-5000t級碼頭泊位100多處,已於1997年3月3日正式對外通航;甲子港是一個瀉湖港,航道水深3-4m,是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10大漁港之一;碣石港海域面積達5500km2,海洋漁類資源豐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就設有衛建城,為國家級漁港,有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多處。現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5000t級碣石港成品油專用碼頭已經投入使用。

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岩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布,陽光、海水、沙灘、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景色旖旎的風光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工藝產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遊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廂灘濱海旅遊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田尾山、千年古剎河西清雲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陸豐玄武山行政區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

2013年9月22日19時40分,強颱風"天兔"在廣東省汕尾市附近沿海登陸,陸豐縣牛角隆水庫測得74.7m/s(超過17級)的極高陣風,已被氣象局認可,由此也打破了廣東省歷史風速極值。[3]

歷史沿革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始置海豐縣,陸豐屬東官郡海豐縣。唐武德五年(66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地區建立安陸縣(即後來的陸豐縣),縣治在今市轄之大安鎮陸軍環珠寨。唐貞觀元年(627年),安陸併入海豐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屬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東海溶舊墟寨(今東海鎮舊墟),隸屬惠州府。

民國初期屬潮循道,後屬東江行政專員公署、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東江綏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勝利後,屬第一區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東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粵東區行政專員公署。1958年屬汕頭專員公署。1983年又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劃惠陽地區海豐、陸豐兩縣設汕尾市,陸豐隸屬汕尾市。1988年析陸豐縣的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螺溪、上護、南萬8個鄉鎮和吉溪林場設立陸河縣。

80年代的陸豐縣城 1995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市,以原陸豐縣的行政區域為陸豐市的行政區域。

1992年12月,橋沖、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個鄉建制改為鎮建制。1994經省政府批准改原湖陂農場為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副處級),並析陸豐之華僑農場置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縣級)。

1995年從博美鎮壓析出軍湖、內湖等6個管區置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碣北鎮併入碣石鎮,同時成立碣石經濟技術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從城東鎮析出後坎、浮州等8個管區置河東鎮。

截至1998年止,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管理區,39個居民管理區,1106自然村。(以上出處)1999年,陸豐市轄20個鎮,45個居委會、298個村委會:東海鎮甲子鎮碣石鎮湖東鎮大安鎮博美鎮內湖鎮南塘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潭西鎮甲東鎮河西鎮城東鎮上英鎮橋沖鎮甲西鎮西南鎮河東鎮

2002年,陸豐市轄20個鎮(東海、大安、城東、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河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2005年5月,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沖、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