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安鎮廣西兩江流域最為著名的古鎮。大安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鎮)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是玉林往桂林、南寧以至大西南通往廣州的交通要道。處於廣西最大平原潯江平原東部,是該平原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鎮。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也是平南縣南河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大安鎮舊稱大烏圩,圩設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道光《平南縣誌》記載大安:「地控兩河為南條諸流之咽喉,其東南有大水、思岩諸峰環峙,北與閬石、暢岩遙相映帶,而西則新光獅子山如屏如藩,中坦蕩隴畝相錯,又當往來徙馬舟車,絡繹輻輳,出於塗,藏於市,稱巨鎮焉。」2000年至2014年,連續六屆獲自治區市容市貌「南珠杯」競賽特等獎。2011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4年,鎮安社區永安消防所被公安部評為「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單位」。大安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粵東會館等。已有百年歷史的大安傳統消防節,更是全國獨有。牛歌戲、校水櫃習俗和大安粵劇分別被列為第二、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5個街委會,總人口13.5萬(2017年),其中城區常住人口6.89萬人,城區面積4.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38.5%。[1]

中文名稱: 大安鎮

外文名稱: Da An Town

別 名: Dai Ngon

行政區類別:城鎮

所屬地區: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

下轄地區: 進南社區、同心村等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新南路

電話區號: (+86)0775

郵政區碼: 537307

地理位置: 廣西桂東南中東部

面 積: 124平方公里

人 口: 13.5萬(2017年)

方 言:粵語-廣府片-廣州話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安粵東會館、大王廟、四岩山等

火車站: 平南南站、貴港站

車牌代碼 :桂R

古 稱: 大烏墟

美 食: 辣椒醬 燒鴨 點心 甜品 粉角

榮 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粵曲之鄉

交 通: 貴梧高速大安出口

身份證前6位: 450821

人口密度: 902人/km2

緯 度: 23.4045

經 度: 110.4865

建制沿革

先秦至兩漢

先秦時大安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嶺南後,嶺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大安境地屬桂林郡。

西漢時大安境內屬猛陵縣地,隸屬蒼梧郡(郡治所廣信,今蒼梧)。

三國時,大安境內仍屬蒼梧郡猛陵縣。

兩晉時期

東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析猛陵縣地置武城縣,縣治所今武林鎮,大安境內屬永平郡。

宋元嘉二年武城縣改稱武林縣,大安仍屬永平郡(齊梁陳因之)。

隋唐時期

隋時,大安仍屬永平郡。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永平郡增設隋建縣(縣治所今平南大中)。

唐初,廢永平郡改設藤州,武林、隋建二縣隸屬藤州。大安屬藤州。

唐貞觀七年(633年)在原燕州治所武林置龔州都督府,督理龔、潯、蒙、賓、澄、燕、藤七州,大安屬龔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龔州改稱臨江郡,大安屬臨江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臨江郡復稱龔州,大安屬嶺南道。

唐末,大安境內始出現常住人口。

五代,大安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武林、隋建、大同、陽川入平南縣。大安境內屬龔州管轄。

宋紹興六年(1136),廢龔州,大安境內屬潯州管轄。

元朝(1206~1368年) 大安屬潯州路平南縣。

明清時期

明朝大安屬潯州府平南縣。 至萬曆年間,大烏墟集形成。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安設立大烏巡檢司。

清乾隆年間(1736~1796年)大烏墟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史載大烏墟有店、當、館、號、堂、記、居等商號336個之多,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道光年間(1821~1851年)西江流域有"一戎二烏三江囗"流傳,大烏墟成廣西一大圩鎮,大安之名首次有文獻記載(道光十五年平南縣誌),大安仍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咸豐四年(1854年)九月初,天地會覃乃保占據大烏圩為天地會根據地。

清咸豐六年(1856年) 八月,大成軍踞平南改稱武城縣,大安屬大成國轄地 (建都秀京即今桂平) 。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大成國滅,大安重歸清統治,武城縣復稱平南縣。

近現代

民國二年(1913年)推行省、道、縣三級區域制,大安屬鬱江道(道治今蒼梧)平南縣。

民國三年(1914年)鬱江道改蒼梧道,大安改屬蒼梧道平南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設區,大安屬梧州區(區治今梧州)平南縣大烏里。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廣西推行區、鄉、鎮、村、街的保甲制度,大安屬平南縣南一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大安設立廣西銀行大烏辦事處,主要經營「放款、存款、匯兌、兼代理省金庫在平南的收支」。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30日上午侵華日軍一個中隊約180人從旺村過江,經大安石橋入圩,大安淪陷。

城鎮建設

道光十五年《平南縣誌》記載大安:「地控兩河為南條諸流之咽喉,其東南有大水、思岩諸峰環峙,北與閬石、暢岩遙相映帶,而西則新光獅子山如屏如藩,中坦蕩隴畝相錯,又當往來徙馬舟車,絡繹輻輳,出於塗,藏於市,稱巨鎮焉。」體現了清代大安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經商環境的優越,近代以來,大安人口稠密,鄭湘疇《平南縣誌》記載大安「至民國時期,總人口7957人,面積達1891,0304畝,其中圩市面積352,4663畝。」《平南縣鑒 》記載民國時大安「圩內商業發達,商鋪林立,大小商號1012戶,趁圩人數高達5000人。」由於大安地處潯江沿岸,水路白沙江與新客河皆匯於此入潯江,域內又有容(縣)武(林)公路穿境而過,可謂「四方輻輳,通衢也。」是近代西江沿岸「上通高(州)、廉(州)、雷(州)、郁(林),下接梧(州)、平(樂)」的一大都會。大安自設圩以來,清末民初成為廣西三大名鎮之一,商賈雲集,圩內橫街小巷,星羅棋布,穿街過巷,如入迷宮。20世紀80年代以後,城區向外拓展,興建了一批新街道。1993年,開始改造舊街道。2001年,全鎮有開發小區10多個,新建街道20條,並投資1500萬元全部硬化;投資500多萬元改建和新建排水、排污管道35條,總長15公里;投資200萬元建成大安鎮農貿市場和生豬、木材、工業品、牲畜、肉類、農副產品等七大專業市場。投資80多萬元美化綠化街道,新安裝路燈180盞,種植綠化樹木2000株。城區面積由1996年的2.5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4.1平方公里。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用足用活大安鎮作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的優惠政策,提升城鎮品位。鎮黨委、政府重點抓好十大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儘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進程,儘快打通西部連接賀崗大道通道。(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日供水3萬噸引水工程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綠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大安鎮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大安鎮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擁有從上世紀六十年初代傳統的手工業發展到當今配套較為現代化的服裝加工企業。現全鎮有膠合板廠、沙磚廠、紅磚廠、製衣廠、洗水廠400多家,從業人員達一萬多人,形成了以製衣業為龍頭產業布局,主要產品有:牛仔褲、童裝牛仔褲、休閒褲、沙灘褲、中褲、T恤、文化衫等,有純棉、滌綸、絲光尼龍等中、高檔次,工藝款式時尚、質量從優,年加工實力強,產品暢銷國內、外中東、非洲等國家。

經濟發展

農業

明清時期,大安生產的煙葉聲名遠播,遠銷各地,道光十五年《平南縣誌》記載:「葉黃而厚又柔軟,味辛香,出大烏者為上品。」《平南縣誌經濟專輯》又載:「大安產的齊絲煙和熟煙馳名潯、梧、玉三州。」大安不僅是生產煙草及製造煙絲的重要產地,而且還是煙草的集散地。《廣西通志 煙草志》記載:「同治十三年,廣西潘司在平南大安鎮徵收玉桂、煙葉、煙絲出口稅六七萬兩白銀。」清末民初以色潤、絲細、味醇而馳名的大安齊絲煙,暢銷兩廣,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近代,大安鎮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為重點。1992年,糧食種植面積6164.13公頃,總產量3344.35萬公斤,平均畝產425公斤。1996年,糧食總產量3434.6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0432萬元,人均產量430.3公斤。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抓好短、平、快農業綜合開發,先後建立賀崗、同德、鳳谷等蔬菜生產基地和新儒、天堂等村煙葉生產基地,種植烤煙、曬煙500公頃,年產干煙650噸左右。賀崗、稻花大白菜、椰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100公頃,總產量600噸,總產值240萬元;同德、新成葛薯、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133公頃,總產量6000噸,總產值720萬元;新儒、天堂、訂木、稻花等地的煙葉基地,種植面積533公頃,總產量1200噸,總產值800萬元;尋村番茄基地種植面積13公頃,總產量1000噸,總產值120萬元;賀崗馬蹄基地種植面積200畝,總產量400噸,總產值40萬元;新儒、儒地大肉姜、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66.7公頃,總產量300萬斤,總產值400萬元。1992年至1996年,商品菜種植約2000公頃,產品遠銷廣東、深圳、貴港、梧州、北海等地,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甘蔗是大安經濟「四大支柱」之一,1992年至1996年,每年種植面積約3600公頃,年產原料蔗2至3萬噸。畜牧水產以生豬、家禽和鰻魚為主,生豬飼養量在42.5萬頭左右,存欄8.56萬頭,出欄肉豬4.8萬頭。外銷豬花每年20萬頭以上,家禽飼養達130萬多羽,年出欄33萬羽。放養魚塘面積174公頃,水產品年產量1.6萬噸。1992年至1996年,全鎮種上經濟林688公頃。1995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造林滅荒達標驗收。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2400公頃。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2000公頃,占70%。甘蔗種植面積600多公頃,是平南縣的甘蔗生產基地。2001年,全鎮建成六大農產品基地:2.5萬畝優質谷基地;1萬畝甘蔗基地;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以番茄、荔浦芋、葛薯、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萬畝優質蔬菜基地;2000多畝蠶桑基地;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鱘龍魚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全年外銷仔豬40多萬頭,出欄家禽120多萬羽,水產品產量4000多噸。

工業

明末清初,粵商開始在大安開設制陶廠。清末民初大安鎮的棉織手工業,譽滿八桂。民國初期又興建了鑊廠。至20世紀30年代後期,紡織手工業遍布大街小巷。其他工業如製糖、制煙等也遍及城鄉。解放後,大安鎮的工業門類逐步增多。這裡產生了全國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企業廣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全國500強企業之一,產品有30多個品種110多個規格,擁有部優產品1個,國家專利產品20個,創造了多個廣西第一(第一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鄉鎮企業集團,第一家規範股份制企業)。大安米麵製品廠以其美味爽口的桂林米粉干,占領東南亞及歐美市場,成為廣西出口該類產品最多的企業。1992年至1996年,全鎮有鎮辦企業26個,村級企業3900個,從業人員8154人,年均產值20億元。意大利伊姆集團公司與廣西桂花公司合資興建的「中意」公司,投資總額為1.2億元,年產中高檔衛生潔具50萬套,投資新增產值2.5億元,創稅利4163萬元,實現利潤3836萬元。同時先後引來平南金運來實業有限公司、丹竹供銷社、武林液化氣站前來搞城鎮開發,興辦工廠、企業和實業。2000年,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產高檔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與股票上市不斷推進;改制搞活了棉織廠等一批企業;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松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鎮黨委、政府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對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織造廠、棉紡廠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炮竹廠、米麵廠等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存量資產。同時解放思想,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1999年至2002年,全鎮新上企業項目69個,總投資達3500萬元,新增產值1.25億元;新增個體商業戶484戶。2015年,大安鎮在東盟博覽會上成功簽約引進投資10億元人民幣的保利高塑膠製品項目,項目由香港保利高集團投資,保利高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聖誕樹、聖誕燈生產商,擁有全球約70%的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排名前三位的生產大型戶外塑膠水池及吹氣類產品生產商。項目坐落大安鎮物流園區內,占地600畝,現已開工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用工將超過6000人,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年稅收超過6000萬元以上,為大安物流園注入強心劑。大安工業園將建成以服裝生產為主,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品牌孵化、電商、倉儲、物流、供應,營銷、金融服務、物管等功能配套齊全的產業園區,努力為大安鎮改變服裝生產加工的低、散、亂、險現狀,促進服裝加工業的產業升級,發揮服裝產業的集群優勢,產生更大的產業效益。

商業

自清康熙以來,粵商陸續到此開設商行,經營棉紗布匹、海味雜貨,收購肉桂,遠銷海外。據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烏圩列聖宮碑》記載:「圩之設由來已久,上通容(縣)桂(平),下達藤(縣)梧(州),舟車絡繹輻輳……四方客商雲集。無怪粵西巨鎮歷數,一戎(蒼梧戎圩鎮)二烏(大安鎮)三江口(桂平江口鎮)。」康熙年間修擴明代所建的列聖宮時,出資的兩粵商人約700家,其中許多是明代就進人大烏圩經商了。碑記用「四民並集,百貨駢臻,商旅稠集,貨物充盈,日新月盛,一大都會」來描述當時的盛況。大安於清雍正12年設立巡檢司,道光2年建成粵東會館,光緒31年設立郵政代辦所,宣統元年成立商會,民國20年成立廣西銀行辦事處。據史料載,清乾隆53年3月28日,廣西奉旨解撥地丁銀10萬兩、鹽課銀10萬兩去福建省,作為「台灣剿捕逆匪」善後備用。其中一筆鹽課銀3萬兩,由平南縣大烏墟巡檢賞汝元送去。據台灣中央研究院館藏資料,光緒十二年10月26日,德國公使巴蘭德發出《抄送粵督查封潯梧等州禪班臣洋行所設洋棧提追大烏墟私賣桂皮地稅由》文書(館藏號:01-31-008-04-003),可見當時大安商業影響之大。2001年,大安鎮建有七大專業市場,分別為成衣、工業品、豬苗、農副產品、肉類、豬牛、木材市場,總面積達11886平方米,於1990年動工興建,總投資205萬元,固定攤位450個。年集市成交額1.82億元。大安鎮的成衣交易量大質優,全鎮經營沙灘褲、機恤系列的私營企業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電動平縫車20多台,工人30多人,日產4.5萬件,就業人員5000多人。產品以其優異的質量,新穎的款式,遠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地,在廣州沙河成衣市場,獨領風騷。每逢農曆二、五、八為大安圩日,趕圩人數達3萬多人。主要貿易品為成衣、針織、竹木器、肉類、禽苗、家禽、各類日用雜品等,日成交額達3.5萬元,年成交額1300萬元 。

金融業

大安民國時金融業已經非常繁盛。據民國二十二年廣西銀行《籌設大安辦事所處所規劃書》上載:「大安一埠,在前清時商務已經發達,現在資本在萬元以上的商店,有十餘間,五千元以上有七十餘間,三千元以上有七十餘間,一千元以上有五十餘間,其中牲口棚四十餘間,雜質五十餘間,蘇杭二十餘間,洋雜十餘間,桂莊八間,木鋪十五間……匯兌狀況:該處操匯兌業者有高義記,每年匯出入約一百五十萬餘元,其餘聚源、成記、興昌、盛出源、利安、歐記等匯去入年約一百六十萬餘元。」民國時廣西銀行大烏辦事處的設立,主要經營「放款、存款、匯兌、兼代理省金庫在平南的收支」。到現在,大安有國有銀行農行、郵政儲蓄銀行的櫃檯營業廳和廣西農村信用合作社、桂銀村鎮銀行等。

發展展望

大安鎮人民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穩鎮、工業富鎮、城鎮強鎮、商貿或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文明美鎮」的工作方針,努力建設經濟強鎮,加快推進現代化中心城鎮建設步伐。大安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該鎮以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規劃,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提高城鎮綜合功能。大安鎮廣場、城雕、24米街道美化,大安鎮商業步行街,大安鎮水廠擴建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已完成。近年來,城鎮建設分別獲自治區第三、第四屆、第五屆市容市貌「南珠杯」活動競賽一等獎、特等獎,榮獲貴港市第一屆市容市貌「荷花杯」競賽「荷花杯」獎。目前,正重點抓好以下工程項目建設: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環鎮西路延伸項目,容縣至太平過境公路項目,光亮工程項目,綠色工程項目,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該鎮正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

視頻

廣西大安鎮原叫「大烏圩」,改名原因只因一座石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