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廣大農村(喬正芳)
作品欣賞
隴南廣大農村
隴南廣大農村,山民們都有熬茶喝的生活習慣,俗稱「罐罐茶」,包括清茶和油茶兩種,早點、閒暇、解乏,尤其是待客,都要飲用。在隴南康縣陽壩、文縣碧口、武都裕河三大產茶區,春茶多為機器加工,因其產量少,工價高,品質好,牌子亮,包裝精美,價格昂貴,是被茶農用來賣錢的;而秋茶多為手工製作,產量高,茶質粗,沒名氣,多為散裝,價格低廉,大都被茶農自用,或用麻袋散裝了在農村集市上交易。從口感上來講,春茶味淡、略苦、清香;秋茶味濃、苦重、香烈。隴南山民對於茶葉的喜好,恰恰在於秋茶的苦烈。他們認為,飲用春茶不僅淡而無味,是一種奢侈;而且還覺得花了數倍甚至數十倍高於秋茶價格的錢,卻換不來對茶的盡情享受,實在是划不來。因此,就對秋茶格外青睞。
一九九六年,筆者在「兩挑」的農村老家過年,他老家家家戶戶都熬煮油茶,作為中老年人的早點或每日必喝的飲品,並以此待客。「兩挑」的大嫂二嫂,每天清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熬了油茶,爭相請筆者去喝。熬油茶使用腰部突出的專用茶罐,俗稱「大肚子」茶罐,根據個人喜好,用上等純白色的豬板油或清油,熟透後,將蔥根、花椒在油里熗一下,再放入茶葉炒熟,加水,加鹽,煨在火盆邊,煮開後倒入茶盅即飲。這種飲用法,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油茶,頭一兩盅簡直就是喝油;到了第三盅以後,茶葉的香味才會顯現——所以隴南有諺語說:頭杯垢甲二杯茶,三杯才是頂呱呱。除了油香、調料的香味,最濃烈的還是茶香。茶葉炒熟之後,不僅減弱了苦烈,還提升了香味;熬製之後,茶葉恢復了本來的形狀,就能看出是價格低廉,加工粗糙,有的甚至還帶着枝莖的大葉秋茶,大葉秋茶最具茶葉的本味,強烈刺激味蕾,使人食慾大增,感到痛快淋漓,余香滿口,回味無窮,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對茶的描寫十分突出。作者將茶的知識、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鑄於《紅樓夢》中,其描寫茶文化,內容之廣博,着墨之精妙,情節之細微,作用之巨大,蘊意之深遠,文采之斑斕,遠遠超乎中國所有古典小說之上,為中國小說史上所罕見。以致有人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然而不僅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飲茶、對茶的認識、對茶的態度,描寫了世俗社會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稟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
從古到今,茶,與詩,與禪,與禮儀、與音樂,與美人,與經濟,與貿易,與風俗,與交際等等,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在詩人心目中,有着與酒同等的地位。詩人們對茶的褒揚多姿多彩,極其豐富。詩人們用春風之筆蘸着鮮艷的茶露,吟唱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發自肺腑的美好感受,都是對這一奇特飲品的真摯熱愛。
然而,古代詩人描寫春茶的詩詞,以及對春茶的讚美,比比皆是,隨手可查。譬如,梅堯臣就把春茶與黃金相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詩中說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餅。價與黃金齊,包開青箬整。碾為玉色塵,遠及蘆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領。」而描寫秋茶的詩詞,所能讀到的就寥寥無幾了。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遺憾的。
秋茶大都是中低檔茶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粗茶。春茶取其精美,秋茶食其苦香。人活在世上,酸甜苦辣咸,人間百味都得嘗到。粗茶淡飯,有益健康。知足常樂,既健康又快活,夫復何求?
作者簡介
喬正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