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陇南广大农村(乔正芳)

​​ 陇南广大农村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陇南广大农村》中国当代作家乔正芳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陇南广大农村

陇南广大农村,山民们都有熬茶喝的生活习惯,俗称“罐罐茶”,包括清茶和油茶两种,早点、闲暇、解乏,尤其是待客,都要饮用。在陇南康县阳坝、文县碧口、武都裕河三大产茶区,春茶多为机器加工,因其产量少,工价高,品质好,牌子亮,包装精美,价格昂贵,是被茶农用来卖钱的;而秋茶多为手工制作,产量高,茶质粗,没名气,多为散装,价格低廉,大都被茶农自用,或用麻袋散装了在农村集市上交易。从口感上来讲,春茶味淡、略苦、清香;秋茶味浓、苦重、香烈。陇南山民对于茶叶的喜好,恰恰在于秋茶的苦烈。他们认为,饮用春茶不仅淡而无味,是一种奢侈;而且还觉得花了数倍甚至数十倍高于秋茶价格的钱,却换不来对茶的尽情享受,实在是划不来。因此,就对秋茶格外青睐。

一九九六年,笔者在“两挑”的农村老家过年,他老家家家户户都熬煮油茶,作为中老年人的早点或每日必喝的饮品,并以此待客。“两挑”的大嫂二嫂,每天清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熬了油茶,争相请笔者去喝。熬油茶使用腰部突出的专用茶罐,俗称“大肚子”茶罐,根据个人喜好,用上等纯白色的猪板油或清油,熟透后,将葱根、花椒在油里炝一下,再放入茶叶炒熟,加水,加盐,煨在火盆边,煮开后倒入茶盅即饮。这种饮用法,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油茶,头一两盅简直就是喝油;到了第三盅以后,茶叶的香味才会显现——所以陇南有谚语说:头杯垢甲二杯茶,三杯才是顶呱呱。除了油香、调料的香味,最浓烈的还是茶香。茶叶炒熟之后,不仅减弱了苦烈,还提升了香味;熬制之后,茶叶恢复了本来的形状,就能看出是价格低廉,加工粗糙,有的甚至还带着枝茎的大叶秋茶,大叶秋茶最具茶叶的本味,强烈刺激味蕾,使人食欲大增,感到痛快淋漓,余香满口,回味无穷,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对茶的描写十分突出。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内容之广博,着墨之精妙,情节之细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然而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饮茶、对茶的认识、对茶的态度,描写了世俗社会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禀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

从古到今,茶,与诗,与禅,与礼仪、与音乐,与美人,与经济,与贸易,与风俗,与交际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诗人心目中,有着与酒同等的地位。诗人们对茶的褒扬多姿多彩,极其丰富。诗人们用春风之笔蘸着鲜艳的茶露,吟唱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发自肺腑的美好感受,都是对这一奇特饮品的真挚热爱。

然而,古代诗人描写春茶的诗词,以及对春茶的赞美,比比皆是,随手可查。譬如,梅尧臣就把春茶与黄金相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说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而描写秋茶的诗词,所能读到的就寥寥无几了。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遗憾的。

秋茶大都是中低档茶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粗茶。春茶取其精美,秋茶食其苦香。人活在世上,酸甜苦辣咸,人间百味都得尝到。粗茶淡饭,有益健康。知足常乐,既健康又快活,夫复何求?

[1]

作者简介

乔正芳,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