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华
陈冠华(1912年7月23日-2002年2月24日),一说是1911年出生,原名陈水柳,昵称“鱼鳅”、“鱼鳅先”(台语“鳅”、“柳”同音,取自他原名的谐音)。台湾戏曲乐师、作曲家、乐器工艺家,生于台北万华,因胆癌在台北市万华区辞世。
能演奏喇叭弦、壳子弦、大广弦、唢呐、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箫、京胡、京二胡、板胡、六角弦、扬琴、鼓、锣、铙钹、小提琴、萨克斯风、爵士鼓、黑管、吉他。能自制喇叭弦、壳子弦、大广弦、唢呐、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箫。
曾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中国音乐科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组教授、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台湾民俗歌谣班指导教师,1956年自组“省都什音团”,同时成立京剧团“省都国剧团”,后改名“陈冠华民俗乐团”。
1925年参加北投“清乐轩”子弟社,学台湾北管音乐。1926年到1935年间,做布袋戏团、歌仔戏团领奏琴师(兼唢呐),并为科仪经忏和丧礼乐队乐师。1926年,师从张圭(收录在施叔青《台上台下》1书中的〈鱼鳅先〉这篇专访汉字作张鸡)学习唢呐。1933年到1934年间,师从杜蚶学戏曲音乐艺术和管(鸭母哒仔),后随杜蚶进入音乐界,参与录制许多戏曲唱片、民乐唱片和流行音乐唱片。曾任职日东唱片公司(Nitto)、胜利唱片公司(Victor)、美乐唱片公司等,为“日东唱片公司创作《望乡调》、《深夜恨》、《茉莉花》等台语流行歌曲。
1936年,与陈秋霖、苏桐共同参与“台湾新东洋乐研究会”,研制喇叭弦。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与苏桐、陈秋霖被日军留用为台湾戏曲乐师,参加日军的文艺工作队“明光新剧团”,演奏西乐,为宣传剧伴奏。
战后任职多个歌仔戏、布袋戏、北管戏、高甲戏、南管戏、京剧等各剧种表演团体。于“正声天马歌剧团”和“神仙歌剧团”任主奏乐师演奏唢呐、月琴、三弦、管等乐器。曾应邀到拉丁美洲、美国、日本、印尼、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回演奏。
1998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为表彰他的音乐成就,出版《陈冠华的台湾福佬民间音乐》双CD与专书,收录他的作品和演奏。
2005年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陈冠华的吹拉弹唱》专书与3DVD。
目录
主要学生
重要创作
歌仔戏新曲调
- 《广东怨》
- 《日月叹》
- 《心伤悲》
台语流行曲
相关条目
- 活跃于台湾日治时期(20世纪)重要的台语流行音乐人(包含作词人、作曲人、歌手),有:林清月、王云峰、许丙丁、邓雨贤、陈君玉、姚赞福、江中清、李临秋、苏桐、周添旺、陈秋霖、陈水柳、陈达儒、郭玉兰(又名雪兰,女歌手)、林氏好(女歌手)、纯纯(女歌手)、爱爱(女歌手)、吴晋淮、吕泉生、吴成家、那卡诺、许石、杨三郎、叶俊麟、洪一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