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陶道穴】 Táo dào(DU13),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督脈、足太陽之會。陶道穴的位置:大椎往下的第一個胸椎處。中醫認為刺激陶道穴有改善血循環、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痛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督脈陽氣散熱後在此化為溫熱之氣。
1.陶道穴。「陶」,金玉之屬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肺金之性的溫熱之氣。「道」,通行的道路也。該穴名意指:督脈陽氣散熱後在此化為溫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身柱穴傳來的強勁陽氣,至本穴後,雖散熱化為溫熱之性,但仍循督脈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道穴」。
2.督脈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不光為督脈身柱穴傳來的強勁陽氣,亦有膀胱經外散而至的寒濕之氣,故為督脈膀胱經之會。

概況

【取 穴】 大椎往下的第一個胸椎就是陶道穴,即: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循督脈上傳大椎穴。 【功能作用】補益肺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解表清熱、截虐寧神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外感及心神等疾患:如頭項強痛,惡寒發熱,胸痛,神經衰弱,癔病,骨蒸潮熱,盜汗,肺結核,脊強汗不出,瘧疾,頭痛,熱病,脊強,咳嗽,氣喘,癲狂,癇證,瘛瘲,脊項強痛,角弓反張,脊背酸痛,目眩,虛勞,精神分裂症,脊項強急,頸肩部肌肉痙攣,感冒,頸椎病等。
【配伍應用】
陶道穴配大椎穴、陰郄穴治虛熱。
陶道穴配間使穴、內關穴、大椎穴、曲池穴,治瘧疾。
陶道穴配腰奇穴、水溝穴、內關穴、豐隆穴,治癲癇。
陶道穴配曲池穴、風池穴、合谷穴,治外感發熱。
陶道穴配腰奇穴、人中穴、內關穴、豐隆穴治癲癇。
陶道穴配肺俞穴,有清熱宣肺的作用,主治咳嗽喘疾。
陶道穴配灸身柱穴、肺俞穴、膏肓穴,冶虛損五勞七傷。
陶道穴配風門穴、身柱穴、至陽穴、後溪穴,治頭頂、脊背強痛。
陶道穴配神堂穴、風池穴,有祛風散寒的作用,主治洒淅寒熱,頸項強痛,頭昏頭痛。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微向上斜刺0.5~1.0寸。斜刺0.5~1寸,針刺時有酸脹感
【灸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陶道穴是一個能讓人快樂的穴位,常按可使人心情安靜踏實,精神得到愉悅

視頻

咳痰、氣短,老慢支很折磨人?中醫教你刺激陶道穴,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參考文獻

  1. 陶道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