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圖片網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雅禮大學是1906年11月16日,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耶魯友人懷着「青年拓荒者」的美好理想,在長沙西牌樓創辦了「雅禮大學堂」。日後發展成稱之為「中國耶魯」的學府組合:雅禮中學(Yali Middle School)、雅禮學堂(College of Yale-in-China)、湘雅醫院(Hsiang-ya Hospital)、湘雅醫學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和湘雅護理學院(Hsiang-ya Nursing School)。醫學院和醫院選名「湘雅」,「湘」表示湖南,「雅」代表「雅禮協會」。這一名稱表達了獨特合作夥伴的關係。1914年9月,翹首以待的雅禮學堂(College of Yale-in-China)開學。除了國文和中國文學課使用中文外,其他課程的主要教學語言為英語。遷址標誌着隨後10年難以置信的發展。原來的預備學校成為雅禮中學(Yali Middle School)。1931年雅禮協會決定聯合其他4個美國和英國組織,共同在武漢創建華中學院(雅禮學堂併入,後發展成華中師範大學)。1940年教育部將湘雅醫學院收歸國有。

目錄

創辦

20世紀初年,美國雅禮會決定在中國辦學傳教,首先派出德士敦(Thurston)來華,選定長沙作為他們辦學的理想地點。1903年,湖南境內10個基督教會的代表在長沙開會,議決邀請美國耶魯大學傳教會將長沙作為發展教育事業的中心,建議在長沙創設理學院、文學院和醫學院。雅禮會接到這一報告後再一次進行了論證,認為湖南有2000多萬人口,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地處華中腹地,可以影響全國。因此決定在長沙興辦學校。於是,雅禮會又派席比義(Seabury)來長沙。席比義曾在明德中學教過英語,與長沙教育界人士接觸廣泛,但他還沒來得及創辦學校,就在廬山牯嶺淹死了。此後,雅禮會又派蓋葆賴(Gage)和胡美來長沙。1906年,他們就在長沙創辦了美國雅禮會在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大學校——雅禮大學,由蓋葆賴任校長。

雅禮大學最先在長沙西牌樓雅禮醫院的對面租借民房為校舍,於1906年11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首次招收了預科生53名,全部是男學生。從此直到大革命時期,雅禮大學預科共辦了20年,先後畢業學生200多人。從1914年開始,雅禮大學開始招本科生。開始時僅有文科和理科兩個學科。1919年,雅禮大學遷往北門外麻園嶺,並於1920年建立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的科學館。此後,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醫學預科由雅禮大學接辦,雅禮大學除文、理科外,又有了醫預科(兩年制)。

雅禮大學有教授10人左右。教職員中有美國雅禮會派來的,也有在中國聘請的。雅禮會開始派來的教員宗教色彩頗為濃厚,但以後派來的人其宗教色彩逐漸淡薄,大都是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到最後幾年派來的都是一般普通大學生畢業生,大都只能教英文。還有一些是學軍事或搞情報工作的。因此其他專業課教師,特別是文科教師大都是在國內聘請的。

1949年解放後,雅禮大學被政府取締,雅禮大學的很多專業資源轉入湖南大學及湖南醫學院。

大學與中學

1910年,雅禮會在雅禮大學校內辦了雅禮中學。校長有蓋葆賴(兼)和解維廉。到1916年,中學的在校生大約有100來人。中學的教師實際上就是雅禮大學的教師兼任。這所中學收費很高,大約每學期需銀洋100元左右,因此,學生大都是富家子弟或名流後代。學校待遇也比較好。學生都是寄宿,食堂可以自己花錢加菜,衣着方面,冬季穿呢制服,夏季穿自制服,平時都穿皮鞋。

當時,雅禮在中國辦學有一個指導思想是「培養中國人自己來教中國人」。因此,雅禮中學的教職員中,有較多的中國人,有些後來還掌握了學校的一些管理權。如創辦初期,學校負責總務的是中國人王海軒,他除掌管學校財務外,到後來,連聘請教職員、處分和開除學生他都有權過問。

雅禮中學開設的課程中,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的教材都是採用英文原版本。教師上課時也適當使用一些英語。英語課的教材是蓋葆賴自己編寫的。後來,這套教材經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度風行全國。英語課教師都由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學士任教,並採用直接教學法。國文課則全部請中國教員,大部分是一些前清秀才或進士,如黃金台、汪根甲、周鐵山等。他們所教的內容大都是古文,學生寫作文用白話文還要扣分。雅禮中學還很重視體育,其強項是足球,校隊「藍白隊」曾多次挫敗英國水兵隊,並代表湖南參加華中和全國運動會。該校的教學質量高,其畢業生很多考取國內的名牌大學,有相當一部分被雅禮會送到美國留學。

從清末以來,外國教會在華開辦學校越來越多。湖南是外國教會辦學的一個重點,而長沙地當首要,更是其重中之重。據1923年2月25日的《大公報》報道:「湖南各地教會所辦各項男女學校極形發達。」並認為「教會學校之發達,中國恐當推湖南為首」。據不完全統計,在20年代初,湖南各地有教會大學3所,除長沙的雅禮大學外,還有益陽的信義大學、岳陽的湖濱大學。教會辦的中學則更多,先後有10多所,長沙即有雅禮、福湘、廣雅、雅各、協均等。這些教會學校大都沒有向地方當局備案,又不准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特別是反帝活動,還強迫學生在校內做禮拜、唱聖歌、讀聖經。如柳直荀在雅禮中學讀書時就因為不願做禮拜而缺席,被學校留級。

教會學校的這些做法自然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從而引起了從1923年持續到1927年的教會學校的非宗教運動。雅禮大學和雅禮中學的學生也參加了這一鬥爭。1924年12月,雅禮大學和中學全體學生300餘人為反對學校當局不向中國政府立案、不准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強迫學生誦讀聖經和美國教師無理侮辱中國學生而相率退學。1926年12月,雅禮大學和中學學生與長沙其他教會學校學生一起發起了要求將聖經課改為三民主義課、公開學校財務、向政府立案、學生參加校務會議的鬥爭。這些鬥爭對各國教會在湖南的辦學活動進行了沉重打擊。特別是北伐軍進入湖南後。教會學校受到的壓力更大。不少外籍教師離開湖南,不少教會學校因此停辦。

各教會學校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設校過多,學生太少,設施簡陋等。大革命後,當時中國政府頒布的《私立學校管理規程》規定,私立學校的校地、校舍、資金、設備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方可立案;「凡未經立案的學校,其畢業生在社會上不能享受一般學校畢業生的同等待遇」。因此,教會學校若不立案,就不能繼續辦下去。而當時各教會學校的財力、物力、人力都未能達到立案的標準。於是,各教會只得對教會學校進行了改組合併。大學方面,益陽信義大學在大革命時停辦,沒有再恢復;雅禮大學和湖濱大學則遷至湖北,與武漢的文華、博文、博學3校合併為華中大學。中學方面,也採取了集中的辦法,許多教會中學就近合併。1928年,雅禮會邀請在湖南的美國長老會、遵道會、復初會和英國循道會一起合辦雅禮中學,聘請由雅禮大學畢業的勞啟祥代理校長。勞啟祥學識淵博,熱心教育,素富愛國思想。他一上任就重用中國人為行政人員,致力於選拔「吸收歐美文明,振興五千年民族」的志士。1932年他轉為校長,領導「文理分科」教育改革獲得成功,畢業生的升學率大大提高,為學界所矚目。

改組後的雅禮中學是一個初高兩級中學,定名為湖南私立雅禮中學。該校的經費由5個教會團體分別承擔,由5個團體派出代表組成學校董事會,共同管理學校。一直到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由人民政府所接辦。

教會學校是一種由基督徒根據基督化的精神創辦的教育機關,其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基督化品格[1],通過發展基督教教育,將基督教的精神貫穿於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中國學生的精神需求,發展強有力的宗教社會,從而使中國徹底的基督教化,成為基督教民族[2]。但是,不管其主觀目的如何,客觀上確實通過創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等教會教育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近代教育之教會學校,達達文檔網,2020-04-08
  2. 凝心聚力推進基督教中國化,中國民族宗教網,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