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雷东达鳄属

雷东达鳄
图片来自researchgate

雷东达鳄(属名:Redondasuchus)是已灭绝坚蜥目的一属,属于坚蜥亚科正体龙族演化支。雷东达鳄生存于晚三叠纪北美洲。雷东达鳄、正体龙有错杂的分类历史,雷东达鳄曾被认为是正体龙的次异名

目录

发现与种

雷东达鳄的化石是一些零散的鳞甲,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奎伊郡的阿帕契峡谷、鲨鱼齿山,该地属于雷东达组(Redonda Formation)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三叠纪诺利阶中期。在199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阿德里安·亨特(Adrian Hunt)与史宾赛·卢卡斯(Spencer G. Lucas)将这些化石命名为雷东达鳄,模式种R. reseri[1]。之后在阿帕契峡谷发现数块鳞甲、一个部分右股骨。在2006年,亨特与卢卡斯将这些新化石命名为雷东达鳄的第二个种。

雷东达鳄、正体龙有错杂的分类历史,雷东达鳄曾被认为是正体龙的次异名。在雷东达鳄被命名后几年,其他研究人员根据皮内成骨特征,将雷东达鳄归类于正体龙模式种的次异名。另有其他科学家提出,雷东达鳄跟正体龙模式种仍有差异,应该归类成正体龙的一个种。在2006年,亨特卢卡斯命名雷东达鳄的第二个种时,支持正体龙、雷东达鳄是两个独立属的分类法。

其他坚蜥类的鳞甲常排列成特定模式,而雷东达鳄的鳞甲较为密集、没有排列成特定模式。雷东达鳄的背部中间鳞甲,往上倾斜呈45°;其他坚蜥类的背部中间鳞甲没有明显突出,与背部两侧鳞甲之间的相接处,没有明显落差。每块背部中间鳞甲的下侧(接近脊椎那侧)中间处有突出棱脊。在雷东达鳄的两个种,模式种R. reseri的背部中间鳞甲小于R. rineharti

化石争议

关于雷东达鳄的鳞甲位置、排列方式,长期以来有争议。正模标本最初被认为是块背部中间鳞甲,位于左侧;而背部鳞甲的往上倾斜部位,位于离背部中央2/3处。在2006年的雷东达鳄重新研究,提出正模标本其实是个右侧的背部中间鳞甲。某个早期研究里的坚蜥类鳞甲素描图里,背部鳞甲的前缘位于前块鳞甲的后缘下方,而背部鳞甲的后缘位于后块鳞甲的上方,最初研究可能错误解读鳞甲排列方式,因此误认正模标本位于背部左侧。如果这块鳞甲的确位于背部右侧,那背部鳞甲的往上倾斜部位,其实位于离背部中央1/3处。

在2002年,德州理工大学的Jeffrey Martzh曾研究过雷东达鳄,但没有正式发表研究。Martzh当时已提出正模标本其实是个右侧的背部中间鳞甲,同时主张雷东达鳄是正体龙模式种T. coccinarum)的异名[2]。在2008年,Jeffrey Martzh与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发表联合声明,控诉亨特与卢卡斯的2006年研究,在内容上抄袭他在2002年的内部研究。

这个抄袭争议,被称为“Aetogate”事件。数个坚蜥类研究也被牵涉在内,包含:里奥阿里巴鳄Heliocanthus,涉嫌抄袭研究多是由新墨西哥自然历史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所发表[3]

参考文献

  1. Hunt, A.P.; and Lucas, S.G. A new aetosaur from the Redonda Formation (Late Triassic: middle Norian) of east-central New Mexico, U.S.A..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1991, 1991: 728–736. 
  2. Martz, J.W. The morphology and ontogeny of Typothorax coccinarum (Archosauria Stagonolepididae)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 (PDF) (M.Sc.论文). Texas Tech University. 2002 [3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2-15). 
  3. Martz, J.; Taylor, M.; Wedel, M.; and Naish, D. Aetogate: asking for answers in New Mexico. Miketaylor.org.uk. 17 February 2010 [3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