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槓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青槓樹》中國當代作家宋嘯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青槓樹

立冬之後,山色漸衰。

冷雨欺凌中,紅葉拼盡最後的心血,終於暗淡,結束一段迷人的艷麗。蒼松翠柏依舊,點綴于山巒,些許綠意,阻擋不了季節的轉換,一派枯黃撲面而來。

枯黃自有枯黃的姿態,密密壓壓、浩浩蕩蕩的樣子,讓人感覺到氣勢猶在。仔細辨認,正是一種叫青槓樹的落葉喬木大面積凸出,密集地聳立在陡坡高崗,展示着一種不屈的精神來。

這種廣泛分布於秦嶺南坡的橡樹類植物,連片生長,隨處可見。由於耐燃易伐,是山里人家的主要燃料,抬頭不見低頭見。家居秦嶺南麓的一座山城,90年代之前,城裡居民煮水做飯,也拿它燒火。城郊集市上,每天都有賣柴的農戶,背負沉重的柴火,或拉板車出山,遠道而來,兩三分錢一斤,換取一點燈油、鹽錢。還有賣炭的,黑炭、白炭,都是青槓木燒制而成,價錢較高,條件好些的人家買去取暖。唐代詩人白居易體恤炭農的不易,《賣炭翁》一詩曾有吟嘆,其中「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里的南山,指的正是秦嶺終南山。自古以來,伐木賣柴,或者燒炭,都離不開青槓樹,它是山農謀生的重要資源

記得少時,曾隨院子里的夥伴們一同上山砍柴,我們的目標,只是荊棘類灌木而已。高大粗壯的青槓樹,是大人們的首選,伐倒之後,砍短捆成柴架,再繫上繩索豎起,慢慢背回,差不多需要一天時間,乾糧飲水自備。背回的木柴水分較重,還需鋸成小段,再用斧頭劈成四瓣,碼垛風乾,便是最好的柴火了。父親也曾到城南的山上砍柴,回來的時候,別人是一架柴落地,他是兩架。先在山坡伐倒合適的樹木,剁掉傍枝,再從坡上把木頭溜至山下,一分為二捆成兩架,然後一段一段地交替背運,力氣沒有少費。

青槓樹的果實橡子,屬于堅果,澱粉含量較高,可以食用。樹皮稱為栓皮,是難得的軟木材料,正確采剝的話,可以再生,也不影響樹木生長。早年城裡曾有家軟木廠,紅火了一個時期,後來關閉了,不少工人下崗。黑木耳原本寄生在枯死倒地後的青槓樹上。人工種植技術推廣後,基本上都是砍伐活木棒料,鑽孔,埋上菌種,即可坐享其成。香菇的種植大同小異。還有天麻、豬苓等中藥材,也全憑攝取它的養分。天然的利用價值,賜福於廣大山農,不少人依靠林業種植增收脫貧。

[1]

作者簡介

宋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