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泥鎮,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位於臨川區東南部,坐落撫河之畔,駐地青泥街,距市區35千米。東隔撫河與金谿縣滸灣鎮、琅琚鎮石門鄉相望,西鄰騰橋鎮,南毗鵬田鄉,北界嵩湖鄉。青泥鎮東部為撫河沖積平原,依傍撫河。撫河流經境內,自南向北而下,流長近15公里。常住人口27145人(2017年)。青泥東部為撫河沖積平原,依傍撫河。撫河流經境內,自南向北而下,流長近15公里。青泥是個農業大鎮,亞熱帶農作物種繁多。[1]

中文名: 青泥鎮

外文名: Qingni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撫州市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東南部

面 積: 57 km²

下轄地區: 湖山村、榮陽村、吳家村等

政府駐地: 青泥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區碼: 34412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7145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徐福公祠、榮陽義渡庵等

車牌代碼: 贛F

行政代碼: 361002115

目錄

歷史沿革

1958年設青泥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青泥鄉改稱青泥鎮。至2005年全鎮有14個村民委員會(紅官、水西、肖家、許坊、榮陽、青泥、吳家、湖山、高源、吳山、黎家、黃道、石街、嶺下),98個村民小組(70個自然村),1個居民委員會,計5974戶、24117人(含非農戶348戶、774人),其中男女勞力13262人,人均耕地1畝,勞均耕地1.8畝。

地理環境

青泥鎮位於江西臨川東部,約界於東經115o35』至117o18『,北緯26°29』至28°30』。氣候上,臨川青泥鎮屬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一年中七、八兩個月最熱,平均氣溫達29.5攝氏度;一、二月份最冷,平均氣溫5.2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77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青泥鎮成為一個適宜人類生產、生活的好地方。

交通便利

青泥至大唐發電廠公路建設已於10月開工建設。目前,該道路施工單位已將道路紅線內地表清理完畢,同時對該線路的橋樑、涵洞進行施工。△青泥至大唐發電廠公路施工航拍圖△青泥至大唐發電廠公路線路示意圖臨川下彭村委會至東館下龔段(青泥鎮至大唐發電廠段)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於青泥鎮王家附近(青泥橋西側橋頭),沿線途經塹背巷、青泥鎮、何家排、坳上、許家、湖山村、鍾靈庵、青泥煤氣站、青泥敬老院、上門樓、坊坑、高源村、高源紅磚廠,終點位於大唐電廠附近,工程總投資約4968萬元,設計速度60km/h(部分路段40km/h),計劃工期13個月,預計2021年底完工。△青泥至大唐發電廠公路破損嚴重青泥至大唐發電廠公路改造工程全長7.791公里,全線路基寬度10m,設計標準為為二級公路,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改造完成後將給給騰橋,青泥兩地來往的撫州人帶來巨大方便。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7月,青泥鎮轄紅官、水西、肖家、許坊、榮陽、青泥、吳家、湖山、高源、吳山、黎家、黃道、石街、嶺下14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7512戶,28960人。

成就

青泥被譽為「水果之鄉」,該鎮一直注重優化農業,以市場為導向,着力在「特、優、活、高」上做文章,重點抓好「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農業,大力發展柑桔產業,推進農產品增收增效,柑桔產業小有名氣,產業化經營格局已經形成。2009年,青泥鎮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幹部和群眾,按照「趕超發展,提速進位」的發展思路,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取得了全鎮經濟快速發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76億元,財政收入2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70元,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高。時下,當你走進青泥鎮,你會發現全鎮猶如在果園中,如果你深入了解會發現,該鎮享有盛譽的水果,遠銷外地,深受喜愛。與此同進,超萬人的農民工,走南闖北務工經商。發達的客運業,直達東南沿海大中城市。如今鎮容鎮貌日新月異,還建立了在外務工人員流動黨支部和營造了民風和諧氛圍。這一切,構成了青泥形象的「名片」。

經濟概況

企業發展迅速,成為全鎮農村商品經濟的重要支柱。2005年全鎮有鎮辦企業20個,村辦企業35個,戶辦企業305個。從業人員1308人,占全鎮勞力的10%,年總產值6800萬元。主要行業有紅磚製造,機械挖沙石、琅酒、制粉、塑料加工等。隨着工農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繁榮,本鎮財政收入逐年增加。至2005年,全鎮預算內財政收入221萬元。家民人均純收入達3800元,新建許多鋼筋、水泥結構樓房,部分建成庭院式,至2005年全鎮私人建房1213棟,建房面積13.4萬平方米。2005年城鄉個人儲蓄餘額2575萬元,為1989年的3.2倍。全鎮興辦股份制養殖場、林果場、農產品加工廠、糧油加工廠、客運公司、砂石廠、紅磚廠等中小企業312家。小城鎮建設發展快,進一步加大農村城鎮建設,拉開小城鎮建設框架,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城鎮。青泥鎮是個農業大鎮,農作物以種植水稻、柑桔為主,西瓜、蔬菜次之。2005年糧食總產量2158萬斤,畝產840公斤。經濟作物盛產柑桔、西瓜、蔬菜,是聞名全區的「水果之鄉」。水果面積達10000畝,素有「十子三瓜」之美稱。「十子」即桔子、梨子、柿子、桃子、李子、柚子、橙子、栆子、枇粑子、蓮子。「三瓜」即西瓜、地瓜、冬瓜。全鎮盛產水果,早有盛名,名揚在外。水果總產量1600萬公斤,其中桔子產量1500萬公斤。一部分優質水果產出,占到農民收入70%。不僅裝點着秀美山水,而且四季果飄香,圓了農民致富夢;西瓜種植從少到多,至2005年,種植面積達7450畝,總產量1937萬公斤;蔬菜面積進一步擴大,至2005年年產量800萬斤。此外,林、牧、漁業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6200萬元。

自然資源

青泥鎮附近有許多野生動植物繁衍生長,其中高等植物有3000餘種,棵子植物7科17種,被子植物143科857種,優良速生樹種26科55種,庭院觀賞樹20種,藥用植物116科477種,珍貴衡有樹種11科13種,屬於國家保護的有12種。全區森林覆蓋率3461%,人均森林面積3.08畝,活立木蓄積量2450餘萬立方料,毛竹蓄積量8826餘萬根。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昆蟲有18目118科916種,其中有害昆蟲8目88科808種,有益昆蟲10目30科108種。鳥類107種。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金貓、雲豹、豹、華南虎四種,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有獼猴,穿山甲等13種,還有數量可觀的藥用動物和皮毛動物。全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0.246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49.143萬千瓦。全區有色金屬礦主要有銅、鉛、鋅、鈷、鋇;稀有金屬主要有鈾、鎢、鈮、鉭、稀土金屬等;黑色金屬主要有欣;燃料礦主要有煤;非金屬礦有高嶺土、瓷土、重晶石、鎢、銅、鈾等礦最為豐富,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基礎建設

小城鎮建設發展快,解決了鎮所在地以路為街,人員擁護的歷史。1997年建成了一條長320米,寬22米的新街,街道兩旁均是三層以上樓房,建築面積8066平方米。1998年鎮政府投入資金80萬元,建成一個高標準、高質量的集貿市場,占地面積500平方米,有攤位168個。2003年,鎮黨委、政府投資30萬元啟動老街改造工程,老街改造初見成效,將建成新的「一街兩路」,一街:即通河川街;二路:即中學路和中心小學路。2012年,坐落於臨川與金溪間的跨撫河青泥大橋建成通車,大大方便兩岸人們的交通往來。

聞名遐邇的水果之鄉

2009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21600畝,人均近1畝,形成了春桃、夏梨、秋柿、冬桔的水果產業格局,青泥成了果園中的小城鎮。漫步青泥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齊嶄新的樓房,寬敞的街道,電器店、自選商場、家俱城、摩托銷售店、農機具銷售店、水果鋪、蔬菜攤等比比皆是,各色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成為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畫卷。青泥水果素有「十子三瓜」之美稱,「十子」即:桔子、梨子、柿子、桃子、李子、柚子、橙子、棗子、蓮子、枇杷子,「三瓜」即:西瓜、冬瓜、地瓜。該鎮按照「山上辦銀行,果業挑大樑」的思路,通過「農業抓精品,柑桔成特色」的工作部署,做到山上種桔子,山下栽稻子的布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柑桔生產基地,與此同時,狠抓其他品種水果生產,2009年,全鎮水果年總產量達4000萬公斤,遠銷上海、廣州、廈門、西安、瀋陽、烏魯木齊等地,深受當地百姓歡迎。

日新月異的鎮貌

隨着青泥主街建成後,青泥鎮黨委政府又着手進行街巷房後的舊房規劃改造工作。2009年該鎮城鎮建設逐步向鎮區外擴展改造,投資600萬元。一是改造青泥主街至中心小學街道長200米,二是改造青泥主街至中心小學長50米,寬60米地段的拆遷改造。三是青泥主街至糧店老街地段改造。全鎮按照「兩橫三縱」井字形結構格局發展規劃,東連黎家村、南連榮陽村,西連湖山村,北連吳家村。

超萬人的經商大軍

青泥人精明、能幹、富有創造精神,全鎮26000餘人,有10000餘人外出務工經商,他們跑上海、進廣州,闖廈門,到南昌,赴首都,憑一技之長,各領風騷。該鎮嶺下村農民曾水良,從1998年開始,就在上海普陀區石林路販銷水果,年販銷水果8萬公斤,經營收入60萬元,純收入12萬元。石街村農民徐國華從1995年開始在上海閘北宜川路租攤銷售水果,並僱請本村16人幫助經營,年銷售額達100萬元,純利達30餘萬元,在這裡幫助經商的16人,通過在銷售中摸索經驗,現已全部租了攤位,獨立經營水果,人均年純收近10萬元。石街村婦女楊木蘭到南昌從事水果批發,幾個月下來,就獲利3萬多元。與此同時,該鎮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搞好服務工作,在上海、廣州、廈門等大中城市建立了聯繫窗口,無償為農民提供勞務信息,法律援助和技能培訓。2009年,該鎮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全年收入達2億多元,成為該鎮農村經濟又一大支柱。

四通八達的客運業

青泥地理位置略偏,但交通發達,有通往大中城市的臥鋪車及通往省、市、區的短途客運班車。每天通往上海,廣州等沿海大中城市的臥鋪車客運班各一班次,實行兩地對開,短途客運班車每天通往南昌一班次,通往市區車20班次,實現半小時一班次。年運送旅客量10多萬人次。另外還桑培納、面的、出租車等30餘輛,方便了人們進城和物資交流。青泥人到上海、廣州就像廚房到臥室一樣方便,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便道出了青泥客運業的發達。

各項事業成效顯著

2009年,不斷解放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教育事業取得新成效,全鎮中小學校校園面積達15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小學入學率達100%,小學升初中入學率達100%。衛生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對鎮衛生院進行了擴建,建成達標村衛生所14個,改變了房屋破舊,基本醫療設備短缺的面貌,農村衛生設施有了很大的發展,新型合作醫療工作開展順利,全鎮參合農民23000餘人,參合率達90%,計生工作開展順利,上下齊心協力,推動了四術任務全面完成。社會治安基本穩定,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和創新工作機制,建立群防群治網絡,及時化解各種矛盾,使全鎮社會治安根本好轉,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民風和諧。文化事業欣欣向榮,有線電視網站普及全鎮,電視普及率達100%。與此同時,民政,民兵預備役工作等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青泥鎮黨委、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在穩定糧食總產的基礎上,按照集約發展要求,着力調整農業結構,突出抓好柑桔產業化建設,穩步推進特色果業發展。積極引導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和幫助返鄉農民創業,加強服務引導,設立創業服務平台,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享受優惠政策。繼續推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提升鎮區品位,抓好資金籌措,搞好城鎮經營,讓桔鄉風貌更上一層樓。

旅遊資源

青泥鎮以江西省重點水利建設工程廖坊水庫為依託,積極發展名川、名山、名文化旅遊,切實打造榮陽義渡庵、石街徐福祠堂旅遊景點,實行以廖坊水庫景點為起點沿河向下,行走在義渡庵、徐福祠堂的「三位一體」的一日游或三日游,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廖坊水庫:廖坊水利樞紐工程是江西省重點建設項目,是撫河幹流中遊河道上控制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水面2.3萬畝。本項目擬採取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的滾動發展戰略,對水面進行集旅遊、養殖、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綜合開發。採取庫汊攔養、網箱養殖等方式進行水產養殖,面積1萬畝;開發建設大壩景區、伏牛、萬年橋、聚星塔等沿線風景點。徐福公祠: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使自己長生不老,曾派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到海上仙山尋找長生不老仙藥。徐福東渡曾途經岱山,故歷史上一直稱岱山為蓬萊仙島。岱山百姓為紀念徐福東渡,在高亭摩星山西側,建了一座徐福公祠。公祠朝東面海,視野開闊。公祠為四合院式,正殿與兩側廂房相連,正面用台門合圍,青磚灰瓦,顯得古樸而又嚴謹。祠堂正殿供奉徐福神像,兩邊有金童玉女相護。正殿與台門之間有一鵝卵石鋪就的過道,道兩側是鮮花盛開的花圃。出台門,是平坦四方的祭海台,台東南側豎有一灰色石碑,書刻着蒼勁有力的篆書「拜海」兩字,台正東設有一祭海方鼎。若站在祭海台上,海風拂面,煞是愜意,環顧四方,大海島嶼盡收眼底,再看看那虔誠的祭海儀式,就會由然而生對大海的神往和敬意。榮陽義渡庵:位於臨川區青泥鎮城區撫河中的一個沙州島上,面積約300000平方米,四面環水,是一座亟待開發的水上休閒、旅遊樂園。島內風景優美,古木參天,空氣清新。松、柏、杉叢林密集,鬱鬱蔥蔥,四季長青;天然茶葉,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交通便捷,輻射能力強。距京福高速公路、315國道僅12km。水源豐富、電力充足、旅遊氛圍濃厚、投資前景廣闊。距上游國家投資近12億元的撫州市廖坊水利樞紐工程僅3km;距下游金谿縣疏山古剎僅6km。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該鎮老街拆遷改造全面鋪開,城區容量不斷擴大,城市功能逐步健全。

視頻

家鄉美--江西臨川青泥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