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 (漢語詞彙)
靜脈 (漢語詞彙) |
靜脈是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臟的血管,常同相應的動脈伴行,數目比動脈多,管徑較粗,容血量多。體循環中約65~70%的血含於靜脈中(門脈系統、肝和脾貯存的血除外)。肺循環中靜脈含血約50~55%。靜脈管壁比動脈薄而柔弱,彈性也小,故在固定染色的切片中,管壁常癟陷,管腔變扁或呈不規則形。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靜脈
- 外文名:vein
- 所屬:人體組織
- 分類:肺循環的靜脈和體循環的靜脈
- 功能:容量血管
- 相關:動脈
目錄
1 一、分級:
▪ 小靜脈:
▪ 中靜脈:
▪ 大靜脈:
▪ 不典型靜脈:
2 二、靜脈瓣:
分級
小靜脈:
毛細血管漸變為靜脈,最初只在內皮周圍增加了薄層結締組織。管徑達50μm時,內皮和結締組織間出現排列稀疏的平滑肌。管徑再大時平滑肌成為完整的一層,管徑小於500μm的都屬微靜脈。管徑0.2~1mm的靜脈稱小靜脈。小靜脈內膜只有內皮,中膜有2~4層平滑肌,少許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外膜較薄,由結締組織組成。
中靜脈:
血管的管徑為1~10mm,管壁厚約為管徑的1/10。除靜脈主幹外,解剖學中有名稱的內臟靜脈和四肢遠側靜脈屬此類。內膜薄,內皮細胞呈多角形,內皮下層很薄或不明顯,含少許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成纖維細胞。大多沒有內彈性膜,但下肢血管有薄的內彈性膜。中膜薄,為排列不密的環行平滑肌束,肌束間有少許結締組織。外彈性膜很薄或無。外膜相當厚,成自結締組織,有些血管有較多縱行平滑肌束,有營養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大靜脈:
管徑都大於9~10mm,包括頸外靜脈、無名靜脈、奇靜脈、肺靜脈、髂外靜脈、腎靜脈、腎上腺靜脈、腸繫膜上靜脈、脾靜脈、門靜脈和腔靜脈等。大靜脈的管壁較薄,約為管徑的1/20。內膜的構造與中靜脈的基本相同。內皮下層含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縱行平滑肌束。內彈性膜有較大的窗孔或呈斷裂狀。中膜薄,由幾層平滑肌組成,或沒有中膜。外彈性膜不明顯或不存在。外膜最厚,比中膜厚幾倍,由結締組織組成,含縱行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束,常有較多的縱行平滑肌。營養血管和淋巴管比動脈多,可深入到內膜附近,也有豐富的神經。
不典型靜脈:
頭靜脈、基底靜脈、腸繫膜靜脈、髂靜脈、股靜脈、膕靜脈、隱靜脈、子宮靜脈和陰莖背靜脈的內膜含縱行或環行平滑肌。隱靜脈、股靜脈和膕靜脈中膜內層平滑肌多為縱行;腎上腺靜脈中膜幾乎都是縱行平滑肌。腎靜脈、門靜脈、脾靜脈和膈靜脈的外膜主要由縱行平滑肌組成。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相當長的一段管壁沒有中膜,外膜很厚,含豐富的縱行平滑肌。肺靜脈中膜較厚,有縱行平滑肌,彈性組織少。臍靜脈中膜有內縱和外環平滑肌。有些靜脈平滑肌缺如,故沒有中膜,如陰莖的海綿體靜脈、胎盤母體部的靜脈、脾小梁靜脈、皮膚和甲床的小靜脈、硬膜靜脈竇、腦膜和腦的靜脈、視網膜靜脈和骨的靜脈等。大靜脈(如腔靜脈、頸靜脈、無名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的中膜含膠原纖維和較多的彈性組織,彈性組織多是不完整的膜,與平滑肌更迭配布。精索的蔓狀靜脈叢壁厚,富有結締組織和平滑肌,彈性組織少,中膜與外膜無明顯分界。腔靜脈和肺靜脈近心臟的一段,外膜中有環行心肌纖維,這些血管通入心臟處有少量縱行心肌纖維。
靜脈瓣
管徑超過2mm的靜脈,尤其是下肢靜脈,有間隔分布的靜脈瓣。瓣為成對的半月形薄片或凹袋,伸入腔內,其游離緣指向心臟。血向心臟方向流動時,瓣膜貼靠管壁;如血逆流,則兩瓣膜的游離緣彼此相接,封閉管腔。瓣為伸入腔內的內膜褶,成自內皮和結締組織。大靜脈的瓣膜含有平滑肌,肌纖維順瓣的長軸分布。正常的瓣膜不含血管。瓣與血流接觸一面的內皮下有豐富的彈性纖維網。瓣向管壁的一面,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都少。瓣的向心側,血管局部較擴張而壁薄,此區稱靜脈瓣竇。瓣膜基部和竇壁的平滑肌大多縱行或螺旋行。下肢較大的靜脈瓣較多且構造堅實。腦和脊髓、腦脊膜的靜脈、臍靜脈及多數內臟靜脈沒有瓣膜。門靜脈的分支、上腔和下腔靜脈及其分支有瓣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