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程序化決策
名詞解釋
非程序化決策是指決策所解決的問題是不能重複出現的那類決策,又稱之為非常規決策或非重複性決策。此外,非程序化決策還由於它沒有自身的系統、結構或系統、結構不嚴密,因而又稱之為非規範化決策或低結構決策。
非程序化決策的要求較高,它要求決策必須有較全面的法律知識,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有對決策對象的全面了解與分析,有對決策結果的準確把握。所作的決策不能違背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不能違背有關的規章制度。
非程序性決策的特徵
非程序化決策是一種複雜的、多面向的決策方法,涉及到多個因素,且具有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其特徵是:決策的目標內容是非例行的、偶然發生或者首次出現的。具有極大的隨機性和冒險性,無規律可循。決策者必須對種種新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作出新的決策。決策者要有創造性,善於分析新目標內容出現的前因後果,制訂有效地解決辦法,使之逐漸向程序化決策過渡。由於非程序化決策往往是行政活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因此一般適用於高層次決策。
非程序化決策的過程
非程序化決策的過程主要包括觀察、分析、決策和評估四個部分。
第一步,觀察,即系統地收集與指定問題有關的信息,分析其特點及影響結果的因素。第二步,分析,是採取算法和技術等工具,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計算得出改善狀況的優劣方案。第三步,決策,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按照特定的準則和條件,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案。最後一步,評估,是反映決策的結果,實施正確的及時對策。
非程序化決策的優缺點
非程序化決策有許多優點。首先,它可以靈活處理複雜、非結構化環境,應對複雜多變的問題,這是程序化方法無法完成的。其次,它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從而更好地實現良好的決策。最後,它可以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和更準確的決策,而不受時間限制。
儘管非程序化決策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首先,它的無法避免的存在主觀偏差,即由於主觀能力的局限或個人偏見,可能使決策結果受到影響。其次,儘管非程序化決策更易於應對複雜問題,但是在數據量大的情況下,由於存在種種不確定,決策者可能會受到困擾。最後,由於決策的方式和程序的複雜性,決策的評判可能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決策者也可能會由於缺乏經驗和知識而做出不當的決策。
區分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
按問題出現的重複程度和解決問題經驗的成熟程度分,可以分為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
程序性決策是指按原來規定的程序、處理方法和標準,解決企業管理中經常重複出現的問題,又稱重複性決策、定型化決策,常規決策。如訂貨程序、制定生產作業計劃等。
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對組織管理過程中的例外情況或不經常出現的問題所進行的決策,是一次性決策、非定型化和非常規決策。這類決策涉及的問題一般是由於客觀環境條件和組織改革與發展所帶來的非常規性問題,如新產品開發、產品方向變更、企業規模擴大、市場開拓、重大人事變更、組織機構的重大調整等方面的決策。
參考文獻
- ↑ 【薦讀】細數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