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執誼
韋執誼
韋執誼,字宗仁,唐代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政治人物,曾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參與永貞改革,失敗後,成為被流放的八司馬之一。
簡介
韋執誼出自京兆韋氏龍門公房,少有才名,及進士第,先後任右拾遺、翰林學士。娶杜黃裳次女為妻[1]。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永貞元年(805年)二月辛亥[2],下詔任命吏部郎中韋執誼守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任命王叔文為翰林學士,開始進行永貞改革。王叔文主張廢除宦官軍權,受到宦官俱文珍等人的抵制。韋執誼企圖施恩於岳父杜黃裳,封杜黃裳為太常卿,但杜黃裳並不領情。
同年八月,唐順宗被俱文珍發動的政變逼退,號稱太上皇;唐憲宗李純即位,史稱「永貞內禪」。十一月,憲宗下詔貶韋執誼為崖州(今海南省瓊山)司馬[3],再貶司戶[4]。元和三年(808年)以前病死於崖州,杜夫人歸其喪。
子嗣
軼事典故
慚對族兄 :
韋執誼擔任翰林學士時,族兄韋夏卿擔任吏部侍郎。韋執誼接受賄賂,替人向韋夏卿謀求官職,但韋夏卿卻不肯答應,他便向韋夏卿的袖中塞金子。韋夏卿正色道:「你我二人有賴先人德惠,方在朝廷為官,怎可如此自壞名節。」說罷拂袖而去。韋執誼羞慚不已。
氣走鄭珣瑜 :
唐朝時期,宰相在中書省會餐,按照慣例百官是不能謁見打擾的。但王叔文卻不顧這一慣例,徑自到中書省尋找宰相韋執誼商議事情,還將攔阻的小吏怒斥一通。而韋執誼竟然親自迎出,還將一同會餐的宰相杜佑、高郢、鄭珣瑜丟在一邊,與王叔文到別處另外進餐。鄭珣瑜生氣的道:「作為宰相被人羞辱到這個份上,我還有什麼臉面再呆在這相位上呢!」他徑自返回家中,而且一病不起。
翁婿失和 :
韋執誼擔任宰相時,因岳父杜黃裳僅任太常卿(正三品,但卻為閒職),對他很不尊重。杜黃裳曾勸說韋執誼,讓他率百官敦請太子監國。韋執誼不肯,還道:「您剛剛升官不久,怎麼就開始談論禁中之事。」杜黃裳怒道:「我杜黃裳受三朝厚恩,怎能因一個官職便出賣自己。」說罷拂袖而去。
難逃厄命 :
韋執誼素來不喜嶺南,擔任郎官時曾與同僚到兵部職方司觀看地圖。他每當看到嶺南地圖,便會閉眼不看,命人將地圖拿走。升任宰相後,韋執誼在官衙牆壁上看到一幅地圖,馬上回頭不敢直視。幾天之後,他才發現那是一幅崖州地圖,心中十分反感,認為不祥。後來,韋執誼果然被貶到崖州,最終死在那裡。
二王八司馬 :
永貞革新失敗後,改革派的主要人物全部遭到貶斥。王叔文貶渝州司戶、王伾貶開州司馬、韋執誼貶崖州司馬、韓泰貶虔州司馬、陳諫貶台州司馬、柳宗元貶永州司馬、劉禹錫貶朗州司馬、韓曄貶饒州司馬、凌准貶連州司馬、程異貶郴州司馬。
後世遂稱王叔文、王伾為二王,韋執誼等八人則合稱八司馬,即二王八司馬。永貞革新也被稱為二王八司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