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韦曲街道

韦曲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西安市南部,长安区北部,少陵塬西北端。东接大兆街道,南畔杜曲街道,西南与王曲街道相连,西连郭杜街道,北邻雁塔区长延堡街道,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韦曲街道境内历史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兴教寺塔、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唐韦皇后墓、塔坡简宁塔、唐代牛头寺、法幢寺和宋代所建杜公祠(杜甫祠)。纪念地有杨虎城将军陵园。截至2020年6月,韦曲街道下辖73个村(居),其中:50个社区、23个行政村。2011年,韦曲街道总人口21万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9.4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亿元。[1]

中文名: 韦曲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地理位置: 西安市南部,长安区北部,少陵塬西北端

面 积: 51.18 km²

下辖地区: 50个社区、23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新华街西段275号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7101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21万人(2011年)

目录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汉时引水环曲成渠即漕渠(今皂河),西汉至唐代韦氏贵族世居于今韦曲西村漕水(今皂河)处,唐代韦姓举行祓禊盛会,于此曲水流饮,相聚为乐,故名韦曲。

建置沿革

明时为咸宁县南乡韦曲里。

清代设韦曲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韦曲区、镇、乡、联保。

1949年5月20日起,先后设韦曲区(辖10乡)、韦曲乡。

1954年,归长安县政府直属,辖9乡。

1958年,成立韦曲公社。

1961年,分设出申店、杜陵2公社。

1966年,改名红旗恩民公社。

1968年,改称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复称韦曲公社。

1981年,改名韦曲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改设为镇,辖16生产大队。

2002年,将原申店乡和杜陵乡并入韦曲镇,辖46行政村、188村民小组、8社区。

2003年5月,撤镇设立韦曲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韦曲乡辖韦曲第一、韦曲第二2个社区和西安海红轴承厂、长安县医院、县氮肥厂、504研究所等6个家委会以及夏店、北里王、南里王、皇子坡、西兆余、韦曲东、韦曲西、上塔坡、下塔坡、蒋家、张家、首帕张、首帕张堡、西崔家庄、东崔家庄、侯家湾16个行政村。1996年,杜陵乡辖东兆余、枣园、简王井、大府井、南伍、西北、新寨子、旧寨子、新和、栲栳、四府井、朱坡、羊村、蕉村、高望堆、韩家湾16个行政村。1996年,申店乡辖红旗手表厂、长安一中、长安师范、长安二纺厂4个家委会和申店、水磨、崔家营、鲁家湾、幸驾坡、何家营、瓜洲、水寨、局连、东四府、西四府、双竹、徐家寨13个行政村。2002年区划调整后,韦曲街道辖青年街、北街、西街、友谊街、东街5个社区,东韦、西韦、上塔坡、夏殿、西崔家庄、北里王、张家、首帕张堡、西兆余、东崔家庄、皇子坡、下塔坡、南里王、候家湾、首帕张、蒋家、申店、西寨、水磨、崔家营、鲁家湾、幸家坡、何家营、瓜洲、水寨、局连、东四府、西四府、双竹、徐家寨、东兆余、杜陵枣园、简王井、大府井、南伍、西北、新寨子、旧寨子、新和、四府井、栲栳、羊村、蕉村、韩家湾、高望、朱坡46个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辖长乐、广场、南街、友谊街、新华街、东街、青年街、航天、凤栖路、表厂10个社区,韦曲东、韦曲西、东崔家庄、西崔家庄、首帕张、首帕张堡、皇子坡、夏殿、南里王、北里王、上塔坡、下塔坡、西兆余、侯家湾、张家、蒋家、东兆余、西北、栲栳、蕉村、高望堆、朱坡、枣园、大府井、南伍、旧寨子、新寨子、新和、四府井、羊村、韩家湾、简王井、申店、何家营、瓜洲、局连、东四府、西四府、双竹、水寨、徐家寨、水磨、鲁家湾、幸驾坡、西寨、崔家营46个行政村;下设188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韦曲街道下辖73个村(居),其中:50个社区、2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新华街西段27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韦曲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部,长安区北部,少陵塬西北端。东接大兆街道,南畔杜曲街道,西南与王曲街道相连,西连郭杜街道,北邻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距区人民政府3千米。

地形地貌

韦曲街道地处渭河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有风栖塬、少陵塬、神禾塬等黄土台塬。

=气候特征

韦曲街道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5℃,1月平均气温-0.9℃,7月平均气温26.8℃。无霜期年平均216天,年平均日照时间217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韦曲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潏河、皂河等2条。

自然灾害

韦曲街道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滑坡、积水等。滑坡灾害年均发生0.5次,多出现在每年7—9月的多雨季节。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辖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万人,城镇化率72.4%。另有流动人口1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0.8万人,占51.4%;女性10.2万人,占48.6%;14岁以下2.7万人,占12.8%;15—64岁17.4万人,占82.9%;65岁以上0.9万人,占4.3%。2011年,韦曲街道人口出生率7.31‰,人口死亡率1.88‰,人口自然增长率5.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13.2人。

经济

综述

财税收支

2011年,韦曲街道财政总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6%。

人民生活

2011年,韦曲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韦曲街道耕地面积1.2万亩,人均0.06亩。2011年,韦曲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

种植业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韦曲街道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亩,产量6吨;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韭菜。

畜牧业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韦曲街道生猪饲养量0.7万头;家禽饲养量0.8万羽。

生产条件

2011年,韦曲街道大型农业机械430台(辆)。

第二产业

工业以加工业为主。2011年,韦曲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7%。2011年,韦曲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职工61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商业网点8713个,职工24500人。2011年,韦曲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邮电通信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邮政网点8个,业务收入2498.9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8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974.7万元。

交通运输

韦曲街道交通便利,西安地铁2号线境内通勤。西柞高速从东面贯穿南北。西部大道、子午大道、韦鸣公路,韦斗公路纵横交错。X211、X310、X318贯穿全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2310人,专任教师330人;小学15所,在校生8500人,专任教师4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5500人,专任教师18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1600人,专任教师1070人;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主要学校有西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京大学、长安区第一中学等。2011年,韦曲街道教育经费达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1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1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500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藏书4000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民间自乐班27个,中老年歌咏队4个,表演队12个;文化室39个,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面积5000多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社火芯子、踩高跷、狮子舞和迎春锣鼓等。水磨村锣鼓获得在江苏无锡举办的全国民间锣鼓表演大赛金奖;何家营鼓乐多次出国进行文化友好交流演出,被列入市、省、国家、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何忠信被评为市、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体育场地5个。100%的城市社区和7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韦曲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个,卫生院30个;病床60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9张,固定资产总值0.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400人,其中执业医师300人,执业助理医师600人,注册护士50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人、执业(助理)医师4.3人、注册护士2.4人。2011年,韦曲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72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14万人,参合率97.8%;孕产妇死亡率1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2.3‰、0.9‰。

劳动就业

2011年,韦曲街道新增就业人员1636人,有137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3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社会保障

2011年,韦曲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02户,人数6383人,支出1828.7万元;城市医疗救助6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63人次,共支出13.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0户,人数2612入,支出362万元,月人均116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2人,支出1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27人次。

历史文化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该墓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规模大,规格高,主从分明,序列整齐,时代自西汉中晚期延续至王莽时期。墓地核心区域是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墓园,墓园周围有规律向心祔葬12座中、小型墓。墓地已出土各种器物3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玉器、青铜器、铁器、早期瓷器、陶容器、陶俑、陶建筑材料、漆木器、封泥等。其中鎏、错金银装饰的彩绘御赐车马,彩绘陶、早期瓷、编列成套的量器衡器等,都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印面为4X7厘米的“张”字大印和“卫将长史”铜印及封泥则为墓主的确定提供了力证。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是迄今所见要素最为完整的西汉列侯家族墓地,是西汉家族墓地研究的绝好标本之一。不仅墓园要素齐全,由墓园到家族墓地的变化特征亦明显,布局清楚,脉络明晰,绵延久远,从葬丰富,有非凡的考古学历史学价值。许多独特的精美文物或成组成套文物组合,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时代准确的标尺资料。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少陵原畔兴教寺内,是佛教传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兴教寺为佛教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祖庭之一,兴教寺塔即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1961年03月04日,兴教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0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安华严寺塔

长安华严寺塔,位于陕西省长安区韦曲街道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华严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祖庭。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年)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镶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秦王墓

明秦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境内,为明代13代秦藩王家族墓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并设西安府。由于秦王在诸位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又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首藩者,宗盟之长”也,故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秦藩国之大,藩王之多,享国274年,伴随明朝始终,共有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存世,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除末代秦王外,有十三位秦王都埋葬在西安东南郊的鸿固原与少陵原上,这些秦王墓葬被俗称为“西安明十三陵”,准确的说应该叫“西安明秦藩王十三陵”。西安少陵塬素有“九井十八寨”之称,是因为明朝在建立初期就已经对建陵墓有着严格要求。规定藩王、诸王出生后两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宗室陵。所以,临近王陵的村落多以“井”命名。以大府井为首第一代秦愍王,接下来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十子井)等。2006年5月25日,明秦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