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兆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兆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地處長安區東部,少陵塬上。東接嗚犢街道,西連韋曲街道,北鄰雁塔區曲江街道,南畔杜曲街道、引鎮街道,總面積44平方千米。大兆街道境內歷史古蹟有漢宣帝杜陵,唐代杜氏墓群,明代秦藩諸王墓「大府井」、「簡王井」、「二符井」等多處。截至2020年6月,大兆街道下轄20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9個行政村。2011年,大兆街道總人口32896人,農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工業總產值8.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各類存款餘額4.1億元。[1]

中文名: 大兆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地理位置: 長安區東部,少陵塬上

面 積: 4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兆北街12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101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32896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因漢宣帝許皇后陵在此地,古時將墓區稱「兆域」,此塊最大,故名大兆。兆字同時還有祥兆之意。

建置沿革

明朝始設鄉級地方行政建制,稱「少陵鄉」,地方政府還在大兆村設立「大兆鋪司」。

清設「大兆鎮」,清末設「大兆社」「大兆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設立少陵鄉,先後設區、鎮、鄉和聯保。

1949年,設大兆區,下轄大兆鄉。

1958年,成立大兆公社。

1966年,改為東風公社。

1972年,恢復原名。

1984年,改為鄉。

2002年1月,將酒鋪鄉並人大兆鄉。

2007年2月,撤鄉設大兆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大兆鄉轄大兆中學家委會和龐留、高家寨、南章曲、康王井、小兆寨子、司馬、大兆、東曹、中兆、二府井、兆寨、小府井、新莊、郭家、三益、東五、甘寨、西曹南、西曹北、甘寨堡20個行政村。1996年,酒鋪鄉轄友聯、三聯、五聯、杜家岩、常興、秦溝、趙家灣7個行政村。2002年區劃調整,酒鋪鄉並人大兆鄉,大兆鄉轄大兆、寨子、司馬、龐留、龐井、高寨、章曲、康王井、新莊、東曹、中兆、兆寨、西南、西北、小井、二府井、郭莊、三益、甘寨堡、甘寨、東伍、孟家岩、友聯、三聯、倪家灘、酒鋪、杜家岩、常興、秦溝、趙灣30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轄大兆、龐留、龐留井、高家寨、南章曲、康王井、司馬、小兆寨子、兆寨、西曹南、西曹北、小府井、二府井、中兆、東曹、三益、東伍、甘村、甘堡、郭莊、新莊、孟家岩、倪家灘、酒鋪、杜家岩、常興、秦溝、趙家灣、三聯、友聯3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2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大兆街道下轄20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9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大兆北街1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兆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部,少陵塬上。東接嗚犢街道,西連韋曲街道,北鄰雁塔區曲江街道,南畔杜曲街道、引鎮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9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5平方千米,占79.5%;水域9平方千米,占20.5%。距區行政中心15千米。

地形地貌

大兆街道地處渭河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地表寬闊,多窪地,有一定起伏。境內最高點海拔650米;最低點海拔480米。

氣候特徵

大兆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濕適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2℃,生長期年平均264天,無霜期年平均219天。年平均降水量64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4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大兆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瀘河1條,境內流長6.9千米。

自然災害

大兆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大風、低溫、晚霜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轄區總人口3289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80人,城鎮化率3.9%。另有流動人口170人。總人口中,男性16675人,占50.7%;女性16221人,占49.3%;14歲以下8830人,占26.8%;15—64歲20043人,占60.9%;65歲以上4023人,占12.3%。2011年,大兆街道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2.8‰,人口自然增長率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7.6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大兆街道財政總收入6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3%。人均財政收入184.8元,比上年增長6.6%。

第一產業

2011年,大兆街道耕地面積4.1萬畝,人均1.3畝。2011年,大兆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種植業

大兆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大兆街道糧食生產16000噸,人均464千克。其中小麥10000噸,玉米6000噸。大兆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大棚瓜菜等。2011年,大兆街道蔬菜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1.5萬噸;大棚瓜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16000噸,產值2400萬元。

林業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累計造林8萬畝,其中,經濟林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萬株,林木覆蓋率4%。2011年,大兆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3畝,產量5000噸。

畜牧業

大兆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大兆街道生豬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760隻,年末存欄152隻;牛飼養量148頭;家禽飼養量3.9萬羽。2011年,大兆街道生產肉類141.6噸,其中豬肉69.7噸,牛肉51.8噸,羊肉20.1噸;禽蛋10噸,鮮奶11噸;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5%。

漁業

大兆街道漁業以淡水養魚為主,魚塘養殖面積21.3公頃,水產品總產量160噸。漁業總產值0.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5%。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大型農業機械350台(輛)。

第二產業

大兆街道工業以建材、木器加工、雞籠拉絲為主導產業。2011年,大兆街道工業總產值8.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商業網點250個,職工986人。2011年,大兆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億元,比上年增長6.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億元。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5千米,投遞點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1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2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60件,征訂報紙2萬份、期刊0.1萬冊,業務收入10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0.6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3%,移動電話用戶0.6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9%,互聯網端口總數0.3萬個,寬帶接入用戶0.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大兆街道各類存款餘額4.1億元,比上年增長2.1%。

交通運輸

交通

大兆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5條,X103、X113、X310、X316、X318縱橫貫穿全境,總長度159.3千米。主幹道有新雁引路、新韋鳴路、長鳴路。

運輸

2011年,大兆街道客運總量14.4萬人次,貨運總量12.1萬噸。日客運量132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0.2萬噸;2011年,大兆街道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618輛,1854噸位;客運汽車3輛、136座位;貨運量0.1萬噸,貨運周轉量3.18萬噸·千米,客運量14.4萬人次,客運周轉4.57萬人·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610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8所,在校生1567人,專任教師1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68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大兆街道教育經費達0.14億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98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5平方米,藏書3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8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體育場地23個。67%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6%。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衛生院1個;病床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大兆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萬人次,住院手術24台次,出院病人240人次。2011年,大兆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5萬人,參合率95.3%;孕產婦死亡率為0。

勞動就業

2011年,大兆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00人,有1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0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大兆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1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46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11人,比上年末增加3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6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0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30人。

社會福利

2011年,大兆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40人,支出5.9萬元,比上年增長23.6%,月人均123元,比上年增長9.6%;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人次,共支出0.9萬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人次,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8戶,人數1762人,支出169.2萬元,比上年增長54.1%,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36.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7人,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47.4%;農村醫療救助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9人次,共支出18.9萬元,比上年增長46.5%;農村臨時救濟10人次,支出9300元,比上年增長16.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90人,緊急轉移安置5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0畝,倒塌房屋62間,直接經濟損失42.5萬元,救災支出79.7萬元,比上年增長23.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9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視頻

杜曲鎮舉行文明守法村創建獲獎村表彰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