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奇(太阳门)的艺术特色(郭进拴)
作品欣赏
韩世奇(太阳门)的艺术特色
《奔流》杂志2023年第8期在头条位置隆重推出了平顶山市作家韩世奇的中篇小说《太阳门》,小说语言质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清雅畅晓,抒发人性,情趣盎然。多处催人泪下,令人振奋,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发挥不了文学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创作需要激情批评也需要激情。没有激情,没有审美感觉,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所谓历史标准,指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作品放到它所产生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历史实际中去考察。文学作品总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氛围,就无法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放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知人论世”。
韩世奇是河南宝丰人,现供职于宝丰县文联。他的《白裙子》《八蟹图》《佛心》《槐安》散见于《青春》《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等。其中《白裙子》获第二届青春奖大赛三等奖。我曾读过他在《奔流》发表的《云朵》和《狼和羊》,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太阳门》是他在奔流文学院竹林作家研修班交的作业,没想到竟然上了《奔流》头条。正如孟玉玲总编辑在《卷首语》中写的那样:“本期我们在《虚构空间》栏目推出了韩世奇的小说《太阳门》,这篇小说采用了探索性小说叙事。故事采用了两条叙事主线,一是主人公方东的回忆,他出国三十余年,即便在他最敬爱的母亲去世时也没有回国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一个有悖于常理的结局。另一个叙事线来自于方东的发小博古,他对老友的做法有无数的不解,那么到底是什么困住了方东回国的脚步?小说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
一、听命于生活的权威 《太阳门》呱呱坠地
韩世奇一开篇就深情写道:
三十年一晃过去了。方东在南美洲度假旅游时,看到神秘的太阳门,忽然间特别的想娘。 想娘的时候就是想家的时候,娘就是家,娘在家在。如今娘已去世九年了,娘不在了,家还在吗? “我家住在黄河边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中原大地上流过,滔滔黄河水,壮丽河山美......”是 方东记忆中的歌谣。他想起了黄河边上的黄河母亲雕塑,乳白色的汉白玉显得高洁儒雅。母亲 身着唐装,表情安祥而慈爱,怀抱熟睡的婴儿,母子情深。黄河是母亲的化身,又何尝不是娘的 化身? 三十年前,方东到美国安家,从此再无回过国。中国家中亲人可安好?他的思绪随着视线、 光线在太阳门游走。
空寂的天穹高远辽阔,蓝天白云水洗般的清净,他仰望天空,思绪又慢慢地 飘向东方那五彩缤纷的天幕。 太阳门在南美洲玻利维亚,高 3米,宽 3.9米,门楣上刻有太阳神形象,是古代蒂瓦纳科文化 时代的巨石门。考古专家分析是远古时代的神庙门。 他由太阳门联想到仙山庙庙门。小时候,母亲多次带他到仙山庙烧香,每次都让他在庙门 外候着,说他年纪太小,庙里边阴气重。他心里很恐惧,总盼着母亲早些烧完香回家。母亲说仙 山庙很神秘,有灵气,从半山腰能望见庙门一片雾气缭绕。一闲云野鹤游方道人说那不是雾气, 是仙气。 庙中鹤发却不是童颜的邋遢老道曾说,古时候有个孔老二,是圣人,你们家有个方老二,是 读书料,将来是一名科学家。方家日后必然发达,子孙昌盛。这话着实让方东的母亲兴奋,更点 亮了她的心。
这就为全篇制造了氛围,留下了悬念。
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之外:
博古本想和方明联系,一想无联系方式,因为多年前 方明一家去了省城和大学毕业留省城工作的儿子一起生活 了。博古在考虑是等方东回老家来团聚还是去天海找他团 聚,他会不会回老家来?回来,多久才能回来?不回来,方 东会用什么方式和他联系?他想,方东一定是急于见到他, 发小情浓,叙旧、怀旧。 博古等不及了,让儿子立马给他买一张高铁票,第二 天乘高铁来到天海方东下榻的宾馆,他说他是方东博士的 发小,服务员哦一声,找东方博士。他顺利地在三楼的一 个房间见到了方东,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对面坐着的方东 毫无反应,见来人如此激动,忙起身礼貌地说先生你好,你 找谁?博古慌忙地说方东兄,你不认识我了,我们是发小 呀,我是博古呀!对面的人说,先生,对不起,你找错人了, 我不叫方东,我叫东方。博古细瞧对方的脸没有一丝皱纹, 他不好意思地说,鲁莽了,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 博古走的时候还在想,他和儿子怎么都把报纸上东方 博士看成了方东博士,他怎么会不是方东呢?”
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巧妙的艺术构思
长时间的基层生活,不仅给了韩世奇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头脑,清醒的文思敏捷的职业习惯,而且给他接触生活和接近群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可以奔跳于城乡、村镇之间,活跃于百姓、干部之中,在农村生活的大海洋里观察、思考、体验、摄取,掌握第一手资料,累积丰厚的生活素材。他个人和家庭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变幻与动荡,更使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一切,构成了韩世奇作为一位作家的重要的主观素质。
韩世奇不追逐时尚,不用流光溢彩的词藻进行表象化的讴歌;他不回避矛盾,把正在变革的城乡写成通体透明的天堂。他独辟蹊径,独树一帜;他直面现实,直抒胸臆;他力图以思想家的审慎冷静的思考和敏锐犀利的目光,剥去依附在生活表面的五光十色的外壳,探求生活的内核和底蕴;他力图透过五谷丰登、繁花似锦的生活场景,发现并开掘人们心灵深处的奥秘。他善于选取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题材;善于在比较深广的历史背景下激化矛盾、刻画人物;善于借助于大开大合的史诗结构,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一切,充分显示了韩世奇气度不凡的雄浑、宏阔的“大将风韵”和大家风度。巴尔扎克说过:“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人的秘书。”韩世奇正是追随时代步伐,听从时代召唤,忠实的记录着深刻变革中的我们时代的“秘书”。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有的甚至触及当前社会变革中的经济政策,但他又不是图解政策,而是让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出来说话。
他写道:
这些年里博古和方东联系越来越少,但博古会定期去看望方东的母亲。上次他去时,发现老人家显得越发苍老,满头白发凌乱,眼睛浑浊暗淡。博古说伯母,我来看看你。老人家说你和东娃回来了。博古说我是博古呀。老人家说老糊涂了,想起你俩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回来。博古把一袋南瓜鸡蛋糕和两袋奶粉放到桌子上,说伯母,方东最近给打电话没有?老人家说打了,我说东娃娘想你呀!他说娘,儿也想你呀!我说娘只能听见你的声音看不见你的脸,东娃说我也看不见娘的脸啊!娘你来美国吧,让儿孝敬你。我说娘不想去,害怕我这一把老骨头留在美国,死后想和你爸葬在一起。博古顺着伯母的意思说一些安慰的话告辞了。
一天早晨,博古突然接到方明打的电话说老人家昨天夜里离世了。博古问伯母得了什么病?方明说没什么大病,主要是吃不下饭,医生说思伤脾,脾胃严重受伤,天天喝一点稀粥,年岁大了,营养跟不上等同于饿死了。方明已泣不成声。博古说方明哥,我马上到。
博古骑上摩托车很快到了方东的家,帮助方明办理老人家的后事。博古问方东兄什么时间到家?方明说方东说他不一定能回来,大后天回不来就别再等他了。他们一直没有把方东等回来。丧事办完后,博古给方东打电话理论,不然这口气非把他憋死不可。他说方东,你究竟是什么原因或什么紧要事一直都不回国,什么事比老娘死的事大?方东没吭声。博古又说怎么不说话呀,哑巴了,你不说我说,你是因为完全融入西方社会了,家国情怀淡漠了?还是混得不如人没脸见江东父老?再者是过得穷困潦倒,来往无钏资?只要是其中一条,我都可以理解你,原谅你。方东说都不是。博古说那到底为什么?方东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博古大声说你混蛋!你什么都不是,我们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描写,的确是发人深思,催人泪下。
三、独到的艺术见解 生动的人物形象
韩世奇是在文学界一些朋友们提倡远“距离”的时候,硬着头皮对当前社会生活作出“近距离”反映的。韩世奇要让他的读者朋友看一看“同时代人”不断改变着的形象和这个时代的印记,看一看正在深入发展着一场变革的城乡生活怎样变革着人们的灵魂,反过来说,也从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梦、所怨所怒、所衰所乐中,看一看我们这个民族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段空前活跃的时期,分娩一个名叫“变革”的婴儿的临产的阵痛、临盆的血污以及他们在这阵痛和血污中的追求和憧憬。在韩世奇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我更偏爱“博古”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写得真实、可信,有棱有角、个性鲜明。在这部作品里,韩世奇把博古放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描绘了博古的荣辱升沉、变幻跌宕的遭遇和命运,作家还把博古置于生死攸关的尖锐矛盾冲突之中,展现了主人公的完整性格,还通过措纵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博古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了一个有着真实感和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这个新世纪新人物新的性格、新的风采、新的思想,新的形象,伴随着作家的升华妙笔,维妙维肖地突现在读者面前了! 博古叫布谷,寓意丰收。上初中时他学习平平,但突然看起四大名著,说起话文绉绉,方东给他起外号博古,并很快传播开来。后来老师总结,博古之所以能考上省师大得益于阅读量大。他这匹黑马让方东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小时候,过春节是最开心的事了。那年方东和博古上小学三年级,腊月二十三学校放假,他们领完奖状高高兴兴往家走。一路上俩人打雪仗,吓跑了冰天雪地里正在树根撒尿的一只黑狗,惊飞了树枝上叫唤的老鸹。俩人一路开心玩耍,然而,当他们来到博古家时全愣住了。博古的爸妈正抱头痛哭,他爸身体不好,冬天喘得更厉害,重体力活干不动,全村挣工分最少,典型的缺粮户。过春节为了全家人能吃上肉,博古的爸爸下夜逮了一只黄鼠狼,把黄鼠狼皮拿到供销社的收购部卖了十二元钱,在集上买了十斤猪肉。他把猪肉、粉条、白菜放到板车上,到家一看傻了眼,十斤猪肉被人拿走了。妻子埋怨,他后悔太大意,俩人说着就哭了起来。方东把这事告诉了娘,娘让他给博古家送去十元钱买肉。博古的爸妈说,再穷也不能要你们家的钱。随后,方东和他娘一起给博古家送去一块八斤重的猪腰窝礼肉。博古的爸妈推辞不掉收下了。第二天博古见到方东说,你们家对我们家有恩,爸妈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天放晴了,太阳把雪地照的白亮亮的刺眼,村街的树上压满了雪,随着温度的上升雪从枝丫上“啪嗒、啪嗒”地掉落下来。方东拉一把博古躲过了树上掉下来的积雪,说,你们家对我还有救命之恩呢!当时两人拉勾,意思是从小玩到大、从大玩到老。博古真牛,真戏假做、假戏真做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方东知道博古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国学,一个文科生咬文嚼字,望文生义是很自然的逻辑思维,但这么一研究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都会产生联想,神秘兮兮,不过有时说的似乎也有道理。方东不相信什么命运,但他和燕子的婚姻不由得让他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掌控。他不知道怎么摆脱,更担心研究生毕业结婚时再节外生枝,他以试探的心态向博古请教。博古说,从今以后一切顺利,你邀我们来东来顺饭店,方位在县城东方,说文解字,东方即方东,东来顺,暗示你开始顺了,好运来了。方东笑了,知道是吉祥祝福的言辞,或者是找乐子,但他仍然很高兴。
博古兴致越来越高,他咂口茶说,嫂子叫燕子,其特性飞来飞去,不如大雁子坚定、吃苦耐劳,如果嫂子改名叫大雁子,博古又咂口茶,想一想说,不行,大雁子拗口,嫂子姓高,就叫嫂子高雁,可化解婚姻不顺,让你们的婚姻顺利美满。方东不信。博古说,不信,你试一试看。方东说,试试就试试,说准了信你,说错了以后别再胡说。
他们站起身来到吧台,方东在博古面前借用饭店电话立马给燕子打过去,说:燕子,博古建议你改名叫高雁,说是可以改变运势,使我们的爱情、婚姻、事业顺利。燕子是一个大大方方的人,不信这些。她说改户口本、上学档案难办。方东说,博古说了,我们都叫你高雁就行,其他都不用改。燕子觉得不是什么事,目的又是为她好,痛快地答应了。此后,周围的人都叫她高雁。
四、鲜活的艺术语言浓郁的乡土气息
《太阳门》中的大部分语言,特别是人物的语言,都是非常生活化、口语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这样的语言纯粹是我们家乡豫西农民的语言,我们读着它,既形象、生活,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亲切、实在、自然,乡音绕耳,乡情难忘啊!他还注意引用当地流行的民歌、谚语等,这些语言,琅琅上口,清新生动,用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趣和见识,刻划人物的性格,常有触手成春之妙,而且也使我们感到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他的语言犹如散文诗,优美、抒情,诗意浓郁,余味无穷。在作家笔下,那“青草岭绵延几十公里到燕子河,转弯处回头结成一个燕子形山岭,河湾岭湾环抱形成一个阴阳图。这里山环水抱背风向阳是方东家的祖坟地,几个大坟包长满了荒草。方东带女友来到父亲坟前祭拜,他拿出贡品摆放到供桌上。烧完三刀纸后,他说,爸爸,今天我和女友来看你了,明年我们大学毕业就结婚。你未来的儿媳妇叫燕子,我们的村叫燕子村,这里有燕子岭,燕子河,她与我们家有缘。上坟程序举行完,方东捧起一捧黄土撒在父亲坟前,他和女友三鞠躬,两人保证一生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放心。”“心灵感应也许有时是有的。宝城地方邪,说谁谁到;宝城地方邪,想谁谁到,是宝城人的常用语。方东在太阳门旅游想家时,博古做梦方东回国了,几千里外的感应,神奇吧。”、“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博古在县一高副校长的位置上已退居二线多年,转眼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年岁大了,怀旧。博古时常想起老家三棵树村。三棵树生长在村外东岭岗上,一棵是槐树,一棵是柏树,一棵是松树。三棵树的年轮无人知晓。博古和方东小时候常在那玩,那里是全大队的土台子,是开会、唱戏,村里公共活动的场地。平时下田干活的、农闲无聊的、护庄稼的来这里的大树下歇息、乘凉、避雨、唠嗑。尤其是大槐树遮天蔽日,枝蔓层层叠叠,雨天,一场大雨淋不透,晴天,田野的风吹得树下的人一阵一阵的凉爽。关于三棵树谁寿命长,方东和博古常争论不休。方东说松树寿命长。博古说柏树比松树活得久。争不出答案,两人让古松爷评判。护秋的古松爷说千年松树万年柏,柏树还要向槐树叫大伯。两人惊叹,想不到槐树活得最久。”,那闪动着粼粼波光的小溪流、粉红的云霞、明丽的阳光、那小桥、那流水、那飞鸟、那森林、那深谷……作家正是大胆地、集中地采用了电影化的语汇和句法,使全篇跌宕回旋,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五彩缤纷、摇曳多姿的语言的形式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