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颛顼帝喾陵

颛顼帝喾陵,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年)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

颛顼帝喾陵

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庙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

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奠的祭文、历代重修陵庙的庙记,以及文人墨客的拜谒赋诗。2000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颛顼帝喾陵文物景区 [2]

地理位置 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早9:00--下午5:00

景点级别 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31元

占地面积 350 亩

著名景点 颛顼陵、帝喾陵、山门、拜殿、棂星门、碑廊等

别名 高王庙、二帝陵

内涵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概述

记载

史书记载:"从宋徽宗正和二年开始,确立历代所祭之陵墓祠庙,在澶州祭高阳颛顼和帝喾"二帝陵前碑碣数量之丰,是其他各地传说帝陵少有的。

地下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说明这里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前的原始时代就有先民居住。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址位于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民间称"高王庙"、"二帝陵

",是上古"三皇五帝"中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的陵寝。据史料记载,汉代建陵,唐代立庙,宋代修缮,金代重修,后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昔日建筑宏伟,古朴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郁。清末,被黄沙湮埋,1986年清沙时重见天日。颛顼帝喾陵,双陵并峙。

经考古确认均为汉代初建、元代修缮,发现有御桥、御道、神道、水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等基址。其中165通历朝历代祭祀碑,古朴苍劲,记录帝陵的历史。颛顼陵有元、清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两位上古帝王陵前,实属罕见。

内涵

颛顼帝喾陵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上古帝王陵的珍贵实物资料。陵区内发现有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以及夹砂红顶陶片,同时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在距陵区25公里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用蚌壳雕塑的龙虎图腾,这与传说中"五帝"时期的年代相吻合。

在陵区众遗迹中,元代以来御祭碑碣165通,充分证明了华夏民族对颛顼、帝喾的尊崇,表明了祭祀活动数千年不衰,这在我国上古帝王陵中也十分罕见。这些御祭碑真实记录了历朝各代的兴衰历史、文化特征、大事记略,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

河南文化遗产日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陵是颇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华夏寻根祭祖圣地。现为 "河南文化遗产日"重点开放景区。

帝喾与颛顼谁先为帝

颛顼在先,帝喾在后,颛顼是帝喾的叔父。

颛顼(zhuān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实处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高辛(帝喾)继位。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传下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帝喾(kù)(前2275-前2176年):

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扩展资料

颛顼散闻轶事:

争位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轩辕氏家族本就矛盾重重。帝颛顼践帝位后,共工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共同反对颛顼。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

帝颛顼闻变,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几个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连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

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

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帝喾散闻轶事:

嫁女盘瓠

高辛氏有一位老妇居住在王室,夜梦天降娄金狗下界托生,醒耳内疼痛,旨召名医医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长的金虫,以玉盘贮养,以瓠叶为盖,一日长一寸,身长一丈二,形似凤凰,取名麟狗,号称盘瓠,身纹锦绣,头有二十四斑黄点。

其时犬戎兴兵犯,帝喾下诏求贤,提出谁如果能斩番王头,就把三公主(帝喾之女)嫁他为妻。龙犬揭榜后即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国献给帝喾。帝喾因他是犬而想悔婚。三公主听说后认为不应该违背承诺,请求出嫁。于是帝喾同意了女儿的要求,盘瓠与公主结了婚。

婚后,公主随盘瓠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名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儿嫁给钟智深(亦作“字”)。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

揭秘颛顼与帝喾之间的关系如何

颛顼和帝喾都是我国上古时代中的著名的帝王,并且都为了华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都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帝王,还有颛顼和帝喾同时安葬在了颛顼帝喾二帝陵中,可以说颛顼和帝喾两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颛顼帝喾同时黄帝的后代,两个人在基本的亲缘关系上面来讲的话也是极为亲近的叔侄关系,颛顼是帝喾的叔伯,颛顼即位期间,年少的帝喾便开始给颛顼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了。同时颛顼退位之后便是帝喾即位了,由此可见两个人也是先后帝王的关系。

颛顼和帝喾都是我国上古时代中著名的贤君,为我国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颛顼和帝喾不仅仅是在基本的王家关系上面有着莫大的关联,便是在个人的品行才学上面都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颛顼的个人品行是极高的,基本上是处于圣人级别的,而帝喾也不甘示弱,年少的时候便懂得诸多的事理,能够自如地做好运筹帷幄的工作,为部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两个人都是品德高尚,博闻强识,都有着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气度。

颛顼和帝喾不单单是极为的相近,两个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许的不同的,颛顼更加地注重等级制度,甚至是剥削女性的权利,但是帝喾则是更加看重得是国家的德治教化,不同于颛顼的法治性思想,帝喾提倡德治。颛顼和帝喾都是上古时代的明君,从古至今两个人都受到了众人的敬仰。

根据中国相关的历史记载,颛顼一生中有过两个妃子,邹屠氏和颛顼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禹祖,而另一个妃子胜奔氏和颛顼共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伯称、卷章、季禺,其中伯称正常被人称为伯服,而卷章则被人称为老童。

当然颛顼还有其他的孩子,其中得到了颛顼的姓的儿子中共有二十四人,可以说颛顼的儿子中有很多都得到了颛顼的姓。但是颛顼的儿子们却都是差强人意的,由于颛顼对于自己的儿子缺乏管教,导致了颛顼的孩子中许多人都是暴敛恣睢的人物,如今已经被人们形容成为了各种各样的妖魔猛兽了。颛顼的儿子中多半都是为害人间的,极少是能够为人世间造福的。

颛顼的孩子们中有今天常委任知晓的灶神穷蝉,也有很多地方成灶神为灶王爷,但是大多都是指的是穷蝉,关于灶王爷的故事,穷蝉基本上都不是以一个正面的形象来刻画的,主要都是表现出人民对于一年来收成的敬畏之情,只是害怕穷蝉任性在天帝面前胡言乱语才堵住了穷蝉的嘴,如此便是祭灶的由来。

另外,颛顼的孩子们中还有吃人的各种妖魔鬼怪,比如以吃人为乐趣的梼杌,无人能够制止他的心性,成为了华夏中的祸害之源。颛顼的儿子中也有很多的贤能之士,禹祖便是今天常说的大禹的父亲了,可以说大禹的父亲鲧也是有才能的,只是在选用的方法上面出现了偏差。

颛顼是中国上古时代中以为十分著名的帝王,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他的身上有着数不尽的迷,同样的关于颛顼故里的说法,历来人们都是各执一词的。有人认为颛顼的故里在若水(便是今天雅安荥经),也有人认为颛顼的故里在穷桑,还有人认为颛顼的故里在颛顼定都的地方高阳,同样的还有人认为颛顼的故里在阜新,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众性的说法。那么颛顼的故里究竟在何处呢?

认为颛顼的故里在若水是有道理的,根据中国史书《史记》以及《山海经》等著作,从中可以看出颛顼是初生与若水的,一般人都是直接认为出生地便是自己的故里,因此有了颛顼故里便是若水的说法。而认为颛顼的故里在穷桑,主要是因为虽然颛顼出生在若水,但是颛顼并不曾真正在若水生活过,而是在穷桑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时光,因此可以认为颛顼的故里便是穷桑。

颛顼中的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在定都之后,而颛顼是定都在高阳的,因此便有了颛顼故里是高阳的说法。而认为颛顼故里在阜新则是由于今天的考古学家的考量揣测的,虽然最具有科学性,却是最难以为人接受的一种说法。

其实无论颛顼的故里在哪里,都改变不了后人对于颛顼的无限的敬意以及爱戴之情,颛顼是华夏具有开天辟地影响力的人物,如今很多地方都在争颛顼的故里,目的其实都只有一个便是出于对颛顼的尊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