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皇五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皇五帝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道教則把他們奉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1]

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三個傑出部落首領: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燧人氏

燧人氏: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簡稱燧人,尊稱「燧皇」或「遂皇」。據傳,名允婼,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為華胥氏之夫、伏羲女媧的父親。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云:「遂人為遂皇,伏羲為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日也。陽尊,故托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

伏羲氏

伏羲是古代傳說里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2],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神農氏

神農氏,華夏太古三皇之一,漢族民間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以及人類茶葉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3]。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

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又稱黑帝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顓頊始自窮桑,而遷都於商丘,後居於帝丘。《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亦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帝嚳

帝嚳(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於高辛, 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山海經》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嚳。15歲受封為辛侯,30歲受禪即位,號高辛氏。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認為是其第一位先祖

堯,姓伊祁,名放勛,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人,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五帝」之一。十三歲輔佐兄長帝摯,封於陶地。十五歲改封於唐地,號為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於蒲阪。堯立七十年得。二十年後,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堯從父親帝嚳那裡繼承帝位,並開創了「禪讓制」的先河[4]

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傳說姓姚,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在諸城。受堯的「禪讓」為有虞氏首領。尊號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戰國簡牘「清華簡」《保訓》中提到虞舜傳承「中道」:「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即得中」。《史記·五帝本紀》講「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童子問易》考證舜帝系大易重卦之人 ,來自《易經》的德道淵源於舜帝,所以舜被稱為易學發展史上五聖之一,現今世界舜帝後裔達3億多人,世界至孝篤親舜裔總會(含陳、姚、虞、胡、袁、田、王、陸、夏、車十姓),其中陳胡公的分出姓氏陳姓全球人口達到九千多萬人,胡姓全球人口達到兩千多萬人。

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關於上古傳說史中的三位聖王三皇,有各種說法:

伏羲、神農、女媧(《史記·三皇本紀》—司馬貞補、《春秋運斗樞》、《春秋元命苞》)

伏羲、神農、黃帝(《尚書·序》、《帝王世紀》)

伏羲、神農、燧人(《尚書大傳》、《禮緯含文嘉》)

伏羲、神農、祝融(《白虎通》)

伏羲、神農、共工(《通鑑外紀》)

此外,漢代的緯書中紀錄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這個說法最早在秦始皇時代就有了,到了漢代將之寫成書紀錄下來。道教後來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備註:雖然世間流傳各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天皇伏羲、地皇神農及人皇黃帝三位。其中黃帝地位較為特殊,既是人皇,同時也是五帝之首。

五帝關於上古傳說史中的五位聖王五帝,也有各種說法:

黃帝、顓頊、嚳、堯、舜(《史記·五帝本紀》、《世本》、《大戴禮記》、《易傳》、《禮記》、《春秋國語》)

少昊、顓頊、嚳、堯、舜(《尚書·序》、《白虎通義》)

黃帝、庖犧(伏羲)、神農、堯、舜(《戰國策》)

黃帝、顓頊、太昊(伏羲)、少昊、炎帝(《禮記·月令》、《呂氏春秋》、《淮南子》)

黃帝、顓頊、嚳、堯、少昊(《資治通鑑外紀》)

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協光紀,黃帝含樞紐。(《史記正義》)

另外,郭店楚簡《唐虞之道》載有「六帝」之說:「六帝興於古,咸由此也。

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年代推測

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時代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龍崇拜,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係,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夏、商、周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部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考古發現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指導考古工作者搶救性整理了人祖廟,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

按照目前的考古狀況有人認為三皇五帝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先後興起的不同族群。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的都城可能為西坡遺址,的都城可能為陶寺遺址。

但良渚文化的發掘經年代測定為距今5100年以上,且有巨型水壩工程遺蹟,為堯舜大禹等時代的眾多故事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科學化研究基礎,至少其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玉璧、尊、琮、鉞等中華特徵的禮器,且動員萬人以上的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在當時已經可行[5]。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視頻

有關三皇五帝的視頻

三皇五帝傳說


5000年中國版圖變遷: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看一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