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風門穴,fēng mén(BL12),經穴名。亦稱風門熱府。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督脈、足太陽之會。別名:熱府,背俞,熱府俞。又有左為風門,右為熱府之說。風門穴的位置: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中醫認為刺激風門穴有治療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痛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膀胱經氣血在此化風上行。
1. 風門穴。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化風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吸熱脹散化風上行,故名「風門穴」。 2.熱府。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吸熱上行。理同風門名解。熱府俞名意與熱府同。 3.背俞。意指本穴氣血來自背部各穴。理同「風門」名解。 4.手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為背俞各穴傳來,性濕熱,與小腸經氣血同性,故為手足太陽之會。


概況

【取穴】風門穴位於人體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旁開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的風氣。
【運行規律】吸熱後循膀胱經上行,且為風行之狀。
【功能作用】運化膀胱經氣血上達頭部。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宣肺解表、宣肅肺氣、益氣固表
【主治病症】: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目眩,項強,胸背痛,鼻塞多涕,發熱,頭痛,咳嗽,哮喘,胸背徹痛,癰疽發背,傷風感冒,頸項強痛,鼻流清涕,咳嗽氣喘,胸背疼痛,嘔吐,黃疸,水腫,角弓反張,發背,癰疽,現代又多用風門穴治療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胸膜炎,蕁麻疹,項背軟組織勞損,破傷風,背部癰疽,肩背軟組織疾患,遺尿等。風門穴常用灸法可預防一切外感病證
【配伍應用】:
風門穴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氣喘。
風門穴配合谷穴治傷風咳嗽。
風門穴配肩井穴、支溝穴,有舒筋通絡鎮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
風門穴配合谷穴、外關穴,有解表清熱的作用,主治發熱、咳嗽。
風門穴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哮喘。
風門穴配尺澤穴、合谷穴,治感冒。
風門穴配豐隆穴、天突穴,治咳嗽、氣喘[3]。
風門穴配曲池穴、血海穴,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蕁麻疹。
風門穴配曲池穴、風池穴、外關穴、血海穴、足三里穴,治蕁麻疹


穴位療法

【針刺】斜刺0.5—0.8寸。
【艾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強力按壓此穴位,能促進組織的發達,使身心—面作用旺盛,—面控制體內鈣與磷的代謝。進而增加對濾過性病毒的抵抗力。首先,深呼吸,在氣止時用食指強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經6秒鐘後,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領重複做10次到30次。 用這種治療法幾乎可治癒感冒[1]


視頻

足太陽膀胱經《風門穴》


參考文獻

  1. 風門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