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首義廣場(辛亥革命浮雕)原圖鏈接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首義廣場位於武昌閱馬場,它以孫中山像至黃興拜將台為廣場中軸線,武珞路中分南北,南端比北部低一兩米。廣場由兩大軸線組成,即南北向的紀念軸和東西向的文化景觀軸,在兩軸交會處,是一個以十八星旗為圖案的大型噴泉[1]花壇,凸顯出此處的辛亥首義歷史。在廣場旁邊,有俗稱「紅樓」的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這裡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也稱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等,是武漢辛亥首義文化的標誌性景觀。

目錄

建造標準

樹木選擇

每棵樹都要「選美」。施工方在選擇樹木時,不僅要求是成年大樹,還要求有整齊完美的樹冠,且樹冠形狀基本一致,連樹木從土球到頂端的高度,都要仔細量好,並按照高矮順序排列編號,按照設計將每棵樹種植到合適的地方,可謂「度身定製」,以便造景時能形成規則的。為此,不少大樹在「選美」中被淘汰。這種嚴格的方式,目前在絕無僅有。

地熱恆溫設備

花壇底下有熱泉 一年四季花。即便到了冬天,首義文化園內的鮮花也能綻放。因為,花壇下面有一個地熱恆溫設備。這個地熱恆溫設備可將地下32米處的熱量,傳導至文化園內的花壇以及旁邊的兩處附屬花壇下,使得花壇下的土壤和水分的溫度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這樣,植物即便到了冬季也不怕冷,鮮花就能常年開放。

這種地熱裝置,目前在武漢還是首次在室外園林造景中使用。另外,由於武漢夏季時間長且氣候炎熱,大面積採用白色、黃色主色調的花卉,給人以清涼明快的感覺;而冬季氣溫低,採用紅色、紫色主色調的花卉,營造溫暖熱烈的氣氛。

底下通道

地下通道直達黃鶴樓,從首義文化園,行人可直接通行到黃鶴樓,而汽車也可通過專用通道,從停車場直上長江大橋。

整個首義文化旅遊景區內的各景點將真正意義連成一體。園內有一處2.5米寬的步道,直通地下通道,穿過地道就到了黃鶴樓下。加之蛇山綠化帶的長春觀景點改造,遊客可一條線遊覽黃鶴樓、紅樓、首義文化園和蛇山長春觀等,這一片將成為一處內容豐富的休閒之所。

為了方便殘疾人遊覽,該園所有地方都未設一處台階,還用花崗岩大理石鋪地,平整光滑,殘疾人車輛[2]可通行全場。

主要景點

首義廣場位於武昌閱馬場,它以孫中山像至黃興拜將台為廣場中軸線,武珞路中分南北,南端比北部低一兩米。廣場由兩大軸線組成,即南北向的紀念軸和東西向的文化景觀軸,在兩軸交會處,是一個以十八星旗為圖案的大型噴泉花壇,凸顯出此處的辛亥首義歷史

在廣場旁邊,有俗稱「紅樓」的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這裡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也稱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等,是武漢辛亥首義文化的標誌性景觀。

廣場概述

北廣場上,雪松蒼蒼、綠草如茵,更有一排排棕櫚,一方方花壇,一條條曲徑,參差交錯,絢麗多姿。

南廣場上,彭、劉、楊烈士雕像用紅砂石重新鑄造,1000年不會風化。廣場燈也是造型新穎別致,成為街市新景觀。入夜華燈齊上,整個廣場籠罩在白茫茫的光霧之中,花光樹影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巾,顯得分外神秘和迷人。

2007年,首義廣場及周邊地區合二為一,聯成一個整體,經長江大橋過江的車輛將走廣場地下隧道。改建後的首義廣場擬凸顯辛亥首義文化區和黃鶴樓主題公園兩大文化旅遊品牌。整個首義廣場範圍,包括蛇山以南、湖北劇院以東、彭劉楊路以北和武昌路兩側圍合的區域,總面積達120畝,其中主體廣場面積約60畝;廣場由兩大軸線組成,即南北向的紀念軸和東西向的文化景觀軸,在兩軸交會處是一個以十八星旗為圖案的大型噴泉花壇凸顯出此處的辛亥首義歷史。

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活動前夕的2000年9月,武漢市地名委批准首義廣場命名,地理位置為「地處武昌區,東臨武昌路、首義新村,南至閱馬場中學,西接武漢長江大橋引橋、武珞路、彭劉楊路交匯處,望湖北劇場,北連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望蛇山。」

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漢市委、市政府對原首義廣場及周邊道路進行了綜合改造,並在廣場以南區域新建了辛亥革命博物館和14.6萬平方米綠化廣場。現將新建廣場與原廣場合併,統一命名為首義廣場,面積由2001年的7.35萬平方米擴大到21.95萬平方米。彭劉楊路從廣場中部穿過,地下人行通道將南北兩個區域連成一體。

首義廣場內新命名紅樓路一條,該路北起於黃鶴樓東路,向西轉折至體育街。遊客從武漢黃鶴樓公園「天下江山第一樓」 題字處穿過地下通道,可由此路到達紅樓。

視頻

首義廣場 相關視頻

實拍首義廣場,武漢綠化最好的廣場,值得各大城市學習
中秋不輸三伏天,今日實拍37度高溫下的首義廣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