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79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是發揮群眾民主監督政府同就小區事務發表意見的重要機關,是特區政府對地區實行建設的重要咨政機關。2020年起的新一屆區議會中[1],除離島區議會因為擁有全港最多當然議席(8名)外,民主派聯同本土派於全港其餘十七區區議會都占有絕對優勢,其中民主黨占有89個區議員席位,是區議會最大黨。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同該機構一直保持着十分緊密的合作關係,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目錄
演變
全港首個區議會是觀塘區議會,當時區議會之英文名稱為「District Board」,而首屆區議會選舉在1982年舉行。
初期,區議會議員都是委任的;包括市政局議員、鄉事委員會主席、區內之分區委員會主席以及地區管理委員會之主要委員。在首屆區議會選舉以前,區議會議員都是香港總督委任的。其時區議會的官守議員和非官守議員人數大致相若,而民選議員和委任非官守議員人數也接近。當中市政局議員出任市區區議會的議員,鄉事委員會主席出任新界區議會的議員,區議會主席由當區政務專員擔任。因應地方行政白皮書建議,區議會選舉的選民包括21歲或以上同時居港至少滿7年的人,而候選人須居港滿10年。選區按人口和地理因素來劃分,有單議席及雙議席選區,以「票數領先者取勝」選出當選人。
1985年區議會選舉以後,議席因應人口增長而小量增加,區議會主席由各區區議員互選產生。所有官員不再出任區議會議員,改以列席形式回答議員的提問。民選議員和委任議員的整體比例仍然維持大約二比一。1985年9月,立法局56名議員中,12名是由市政局、臨時區域議局及區議會成員分組組成的選舉團選出,選舉團成員須已登記為選民,並已在香港居住最少10年。
1986年區域市政局正式成立,新界各個區議會各自選出一名成員出任區域市政局議員。直到1989年,市政局議員停止出任市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改為每個市區區議會各選出一名成員出任市政局議員,與新界區議會看齊。
1993年起,區議會負責監督社區會堂的管理工作及推薦有關人士擔任所屬地區多個組織的職務。
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除27名鄉事委員會主席保留新界區議會當然議席之外,373名議員幾乎全部均由地方選區以「單議席單票制」和「票數領先者取勝」的方式選出。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歲。
由於英中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所以由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1999年12月31日以臨時區議會取代1994年區議會選舉中組成的區議會,但與立法局在1997年6月30日解散不同,原有區議會議員得到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全部過渡至臨時區議會,並加入四分一新成員。
《區議會條例草案》於1998年12月16日提交立法會,取代《臨時區議會條例》。當中增加民選議席數目之餘,亦保留委任及當然議席。於1999年3月10日立法會[2]會議上獲得通過。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憑藉委任議席支持下取得大部分區議會的控制權。
1999年12月2日董建華廢除兩個民選產生香港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當時香港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有自主財政實權及土地使用權、同時廢除市政總署、區域市政總署。當時政府決定向區議會增撥資源、增加其職責,以鼓勵市民參與地區公共事務;同時將區議會英文名稱改為「District Council」。不過特區政府經過很多十分反覆的考慮後,並沒有讓區議會承繼兩個市政局及兩個市政總署的原有權力。原本兩個市政局之職權仍掌握於屬政府部門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食物環境衛生署中,由政府委任的民政專員實施建設。
2005年10月,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任內首份的施政報告宣布,宣布將會增加區議會權力,讓其負責參與管理區內的圖書館、社區會堂、游泳池、體育場館、泳灘等文娛康樂設施,但實際上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執行。此改變於2007年在屯門區、灣仔區、黃大仙區和西貢區四區試行,隨後於2008年第三屆區議會推展到全港十八區。
2008年至2009年度,政府向區議會增加撥款,每年3億港元供區議會推行社區參與活動以舉辦富有地區特色的活動;政府亦提供每年3億港元予區議會作為專用基本工程整體撥款,以進行區議會提出的地區小型工程。
2013年5月22日,立法會通過《201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在2016年1月組成新一屆區議會時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但保留由鄉村間選的27個當然議席,並重組兩個香港島區議會議席,灣仔區議會增加2席,東區區議會減少2席,並把最大區議會地位轉讓予觀塘區議會。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投票率創下歷史性新高的71.23%,抗爭派極度壓倒性大勝了建制派,增加了263席議席,合共擁有388席,在十八區區議會中取得十七區議會的大多數,部分更是「全黃」。而一直支持政府以及警察的建制派,則失去共240席,只剩餘59席,完全不足以影響任何區議會事務。此次區議會選舉被抗爭陣營視為反送中運動以來一次大勝,反映了民意極度不滿政治情況。
視頻
香港區議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知乎,2020-06-27
- ↑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華夏經緯,2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