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胡頹子
香港胡頹子 |
香港胡頹子,是雙子葉植物綱、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約45種,分布於東歐、亞洲和北美,我國有40種,各省均產之,有些供觀賞用,有些種類的果實可食。落葉或常綠灌木,直立或有時攀援狀,有刺或無刺,花通常兩性,有時雜性,常單生或簇生於葉腋內;花萼管狀或鍾狀,在子房之上收縮,花絲極短;堅果包藏於花後增大的肉質萼管內。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香港胡頹子為常綠直立灌木,無刺;幼枝銹色,被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褐色或灰黑色。葉近革質或紙質,闊橢圓形或近圓形,長4-8 厘米,寬2-3.5厘米,頂端鈍形或圓形,基部圓形至窄圓形,邊緣反捲成波狀,上面幼時具黃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具光澤,乾燥後暗褐色或黑褐色,下面黃白色,密被銀白色和褐色鱗片,側脈5-7對,與中脈開展成50-60度的角,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接,上面甚凸起,下面略明顯,網狀脈在上面略明顯或不清晰;葉柄銹色,長6-8毫米。花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數花簇生葉腋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枝長2-3毫米;花梗銹色,長2-3毫米;萼筒鐘形,長4-5毫米,裂片下寬3毫米,向基部稍窄狹,在子房上驟收縮,裂片卵形,直立,長2-2.5毫米,頂端急漸尖,內面疏生白色星狀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矩圓形,長1.5毫米;花柱直立,稍彎曲,無毛。果實長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兩端圓形,長10-12毫米,被銹色鱗片;果核橢圓形,內面具絲狀棉毛;果梗長3-5毫米。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3月。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
香港胡頹子生長於海拔500米以下的向陽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沿海島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