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香茅花
图片来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茅花,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的花。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具有温中和胃之功效。用于心腹冷痛,恶心呕吐。[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香茅花
汉语拼音:Xiānɡ Máo Huā
别名:茅香花、茆香花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肺、膀胱、胃经
毒性:无毒
功能:温中和胃
主治:心腹冷痛;恶心呕吐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香茅花

拼音名:Xiānɡ Máo Huā

别名:茅香花、茆香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opon citratus(D C.) Stapf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花。

采收和储藏

花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

香茅,多年生草本。秆粗壮,高达2m。含有柠檬香味。叶片长达1m,宽15mm,两面均呈灰白色而粗糙。佛焰苞披针形,狭窄,长1.5-2cm,红色或淡黄褐色,3至5倍长于总梗;伪圆锥花序线形至长圆形,疏散,具三回分枝,基部间断,其分枝细弱而下倾或稍弯曲以至弓形弯曲。第一回分枝具5至7节,第二回或第三回分枝具2至3节而单纯。总状花序孪生,长1.5-2cm,具4节;穗轴节间长2-3mm,具稍长之柔毛,但其毛并不遮蔽小穗,无柄小穗两性,线形或披针状线形,无芒,锐尖;第1颖先端具2微齿,脊上具狭翼,背面微凹而在下部凹陷;脊间无脉,第2外稃先端浅裂,具短尖头,无芒,有柄小穗暗紫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

性味

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主治心腹冷痛;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6g;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内热及胃热者禁服。[2]

摘录

中华本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抑制肠道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有降血压,利尿,平喘,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开宝本草》:“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

相关配伍

治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各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圣济总录》)

附注

香茅根亦入药,用于心气痛。[3]

参考资料

  1. 香茅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香茅花中医中药网
  3. 香茅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