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幫
-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菲律賓官員29日表示,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已將首都和鄰近省分的旅行和商業活動限制延至7月中旬,並在中部和南部地區維持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 菲律賓迄今超過140萬人感染與2萬4456人病故,染疫和病歿人數都是亞洲最高的國家之一。
馬幫(caravan),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羣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
- 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面對險惡而隨時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馬幫自己嚴格的組織和幫規、有自己幫內的習俗禁忌和行話。
- 自2013年建成墨脱公路以來,馬幫的鈴鐺聲漸成歷史迴響,世居於此的各族人民迎來亙古未有的命運改變。
- 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
- 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並沒有大的交通幹線。
- 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幹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幹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
- 雲南馬幫進入思普以前,由於這一帶山高林密、氣候炎熱,是有名的煙瘴之鄉,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有餓虎猛獸,河裏有毒蛇蠍子,沿途還有土匪的騷擾,有“窮走夷方”之説。
- 雖然關於這一片地區產茶及雲南飲用這一地區所產茶葉的情況,唐代就見於文書記載。唐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合烹而飲之”。
- 所謂銀生城界就是現今思茅、版納一帶。但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雲南馬幫的介入,為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
- 據《續雲南通志長編》載,民國年間“滇茶除銷本省外,以銷四川、康、藏為大宗,間銷安南、暹羅、緬甸及我國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賴乎騾馬,得資水道火車者不多。
- 在中國,有另一種型式的商隊,叫做馬幫,相較於一般商隊,馬幫並非由零散的商人組成,而是一種有嚴密組織,行動規範的團體。
- 馬幫有其領導階層:大鍋頭(領導者)、二鍋頭(副領導者)、管事(雜務總管)。
- 馬幫跟商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商隊的成員多半是商人,其武裝力量多半來雇用的護衛人員,而馬幫則是類似武裝集團,成員都有一定程度的自衛能力。
- 西漢時的絲路,連接了歐洲及亞洲,商人們運送絲綢、奢侈品等,賺進了大筆財富。
- 隨著運送需求變大,旅行的商人們也成為盜匪覬覦的對像,因此商人們開始結伴而行,甚至顧用護衛保護,商隊也因此產生。
- 隨著商隊的成功,絲路上也開始出現專門為商隊整補的商隊驛站,現在中國西部的有些城鎮就是當年絲路上為了招待商隊的驛站。
- 商隊也有其限制所在,它的載運量隨著商隊規模的擴大,有很大一部分的載運量要用於運送商隊成員、護衛、以及生活必需品。因此一個有500匹駱駝的商隊,其物資運送量大約只等同於正規拜占庭帝國商船的一半,甚至更少。
馬幫後代簡伯伯在台灣
- 在雲南與中南半島諸國的邊界,自古就有一群人,在在高山峻嶺,萬仞峭壁上的棧道與羊腸小徑間,穿越山林,渡過險江,千里跋涉,以馱馬群運送貨物,從事商貿,他們就是「雲南馬幫」。
- 雲南馬幫在清朝開始最興盛,直到抗戰時期,更因為日軍掌握了東南沿海的對外港口,而成為中國大後方補給的支柱。直到滇緬公路開通,改由汽車運輸,馬幫才功成身退。
- 馬幫的後人在抗戰結束後,國共內戰國民黨潰敗後許多成為繼續支持國民黨的反共復國軍,因此常常被中共汙衊為土匪。
- 來自緬甸的簡明有老伯的祖父開始,家族就與馬幫合作,往來雲南與緬甸做生意。
- 到父親一輩,開始在緬甸密支那置產,母親則是留在雲南,父親在中國與緬甸兩地奔波。
- 民國34年抗戰勝利,簡明有老伯的家族正式遷居到緬甸密支那,住在一個克欽族與傣族混雜的村子。
- 1948年緬甸獨立,那一年簡明有伯伯在緬甸出生; 簡伯伯從小住在山區,身邊朋友都是克欽人,因此能講克欽話。
- 克欽族是緬甸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方傳教影響,主要信仰基督教,使用拉丁字母; 因為語言文化都與緬甸主流的緬甸族不同,因此自緬甸獨立以來就爭取獨立,組織了克欽反抗軍,到今天仍與政府軍有零星衝突。
- 簡伯伯原本在村子裡讀緬文小學到了12歲,因為邊區反抗軍與政府軍對抗,他們遷居到市區,進入當地由孫立人將軍創立的華校「育成學校」,讀得是台灣送來的教材,學校中高掛中華民國國旗; 到了中學時,簡伯伯到了仰光就讀華僑中正中學。
- 到了台灣以後,簡伯伯先是擔任教育部的外聘人員,負責東南亞僑生的來台入申請審核。
- 1984年考上高考,成為正式公務員,在僑委會的函授學校擔任華語教師,用函授方式教導許多在海外地區的華僑子弟; 學生從美國、加拿大,到南美洲都有; 他也協助撰寫台灣最早期的漢緬教材,當時的台灣沒有地方可以打出緬文,他還特地飛回仰光找出版社打字。
- 過去在圓山飯店附近的「中央廣播電台」會使用泰語、越南語、緬甸語、印尼語與英語進行對海外的廣播。簡伯伯當時就曾進入擔任緬文編輯,可惜這個緬語廣播因為台緬雙邊關係不好,沒有成效而三年就停播了。
- 簡伯伯在台灣都是公務員,負責外賓的接待。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我接待過的人可多了,聯合報曾邀請柯林頓、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來國父紀念館,他們都是下台以後才來的。四川、湖北等八個大陸省長,上海市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黨校校長、周恩來的姪女我都接待過。我下面的迎賓小姐,韓語、日語、英語等等都會說。」
- 來台灣以後的簡伯伯,仍對家鄉緬甸有很深的情感。他曾多次帶領台商前往緬甸考察,也協助中央研究院與緬甸學術機構洽談合作,幫助許多學者得到當年翁山將軍在台灣受日本培訓的資料。
- 簡伯伯以緬甸人的立場認為,羅興亞人實質上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宗教、種族都與緬甸當地人有極大差異,國際的不了解也造成今日問題。
- 在台灣有許多跟簡伯伯一樣就在我們身邊,卻有著傳奇一般可以搬上電影的精采故事。 [1]
了解馬幫的文化歷史傳承
- 馬幫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延綿千年的歷史存在,在大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別的交通運輸方式,更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一種精神和文化。
- 馬幫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
- 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面對險惡而隨時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馬幫自己嚴格的組織和幫規、有自己幫內的習俗禁忌和行話。
- 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
- 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並沒有大的 交通幹線。
- 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
- 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幹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幹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
- 雲南馬幫進入思普以前,由於這一帶山高林密、氣候炎熱,是有名的煙瘴之鄉,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有餓虎猛獸,河裡有毒蛇蠍子,沿途還有土匪的騷擾,有「窮走夷方」之說。
- 雖然關於這一片地區產茶及雲南飲用這一地區所產茶葉的情況,唐代就見於文書記載。
- 唐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合烹而飲之」。
- 所謂銀生城界就是現今思茅、版納一帶; 但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 雲南馬幫的介入,為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
- 雲南馬幫是雲南近代普洱茶貿易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正因為有一支強有力的雲南馬幫隊伍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進入思普邊區,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其大規模生產才有了可能。
- 在普洱茶的運銷貿易中,雲南馬幫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雲南馬幫的發展又促進了普洱茶運銷貿易的進一步繁榮,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 近代雲南馬幫是普洱茶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雲南馬幫經營的茶貿易的帶動下,思普邊地的經濟日益發展,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運輸普洱茶的同時,不僅帶來生產、生活用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 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及思想觀念; 被人們視為畏途的思普邊地得到了很大開發,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 普洱茶和雲南馬幫成為思普邊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 現在我們常見的福村梅記普洱茶就是來自茶馬古道,承載了千年的茶文化,帶著馬幫的精神,讓人品讀歲月的陳香。
- 馬幫的行業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少惰性,多勤勉; 他們埋頭苦幹,不僅勞力而且勞心。他們拋家別子、風餐露宿,常常逾年不歸,隨時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糟糕的天氣作卓絕的抗爭,經常還要趕時間、抓機會,這當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安土重遷的農民要艱苦得多。 [2]
https://www.chinawenhua.com.cn/zyanjiu/2018/4359.html
目录
参考來源
- ↑ 何則文. 一位雲南馬幫後代的故事:曾在中共領導訪緬時任翻譯,後落腳台灣做了24年公務員. 關鍵評論. 2019-01-24 [2022-06-30] (中文).
- ↑ 曲陽縣炳宇藝術雕塑. 雲南馬幫文化,您了解多少. 每日頭條. 2019-06-12 [2022-06-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