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馬里奧·博塔

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馬里奧·博塔照片來自

馬里奧·博塔 (義大利語:Mario Botta, 1943年4月1日-),1943年出生瑞士門德里西奧,是一位瑞士建築師。 馬里奧•博塔於盧加諾接受學徒訓練後,他先進入米蘭藝術學院學習,隨後又到威尼斯大學建築學院學習。在卡洛斯卡帕朱塞佩馬薩里奧爾的指導下,於1969年取得專業學位。在威尼斯學習期間,他有幸遇見了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並與他們共事。

博塔的職業生涯始於1970年的盧加諾,因在提契諾州設計的獨戶住宅而聞名,他的作品還包括許多其它建築類型,有學校、銀行、行政辦公樓、圖書館、博物館和宗教建築等。自他的職業生涯開啟以來,博塔的作品一直廣受國際認可,屢獲殊榮。

除了自身的建築工作外,他還從事多種教學活動,在歐洲亞洲和南北美洲的建築學院開展講座、研討會和課程教學等。

他曾於1976年擔任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客座教授;1987年擔任美國紐哈芬市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的客座教授;自1983年以來被瑞士理工學院聘為教授;1982年到1987年間擔任瑞士聯邦美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成為位於門德里西奧的瑞士提契諾大學的建立者之一,如今他仍在該校擔任教授,並於2002年至2003年間和2011年至2013年間出任管理者。


目录

建築理念特點

馬里奧·博塔致力於用類型學的方法,從歷史中尋找建築形式的邏輯表達。 作品大多採用純粹的幾何形體構成,體現一種強烈的秩序感和古典精神。[1]

維特魯威的建築三原則,被馬里奧·博塔完美地運用在他所設計的每一個建築作品裡 並被賦予了現代語境下的重新詮釋。

維特魯威的建築三原則

  • 實用

建築的內部空間和布局能夠被充分運用

  • 堅固

精心挑選材料 以及深入地下的地基 使建築堅不可摧

  • 美觀

建築的整體外觀與它的各個組成部分 相互協調而產生美感

「幾何線條」、「中心對稱」、「自然光線」

是馬里奧·博塔慣用的三大建築語彙,也是博塔創造現代建築之美的核心「密碼」。


馬里奧·博塔的建築作品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建於1995年,是博塔最早設計的博物館建築 也是他在美國的第一個作品。

整個建築外立面鋪有紅褐色調的面磚有著巨大天窗的圓塔 像是把建築物中央的圓柱體斜著切開一樣。

自然光線從這裡瀉入建築內部, 僅在該圓柱體部分用黑白相間的斑馬條紋來加以強調,完全對稱的正立面洋溢著 古典建築中才能見到的那種沉穩情調。

由於博物館三面被灰白色的建築群包圍,使得磚紅色的舊金山博物館尤為突出 博塔對於「紅磚」的偏愛,「紅磚」成為博塔建築藝術的符號和代名詞。

無論你是否認同大師的建築風格,但還是不得不欽佩大師精湛的玩磚技術, 「紅磚」如同大師不離不棄的伴侶,無時無刻地在他的作品中散發著熠熠光彩。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擴建項目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與Snøhetta建築事務所緊密協作, 將新博物館打造成為一個外向型的利於公眾參與的藝術聚集地。

該設計中仔細考量了 建築與周邊社區和城市的連接關係。 同時將良好的景觀視野 和外界環境融入到內部空間中。

博物館周邊新的步行通道以及 在Howard Streetbetter上的新公共入口 使得建築與SoMa社區 有良好的鄰里關係 並激活了街道景觀。

瑞士Berg Oase酒店

融於自然得立於自然

馬里奧·博塔設計的一個集健身 水療等多功能的酒店Berg Oase。

位於瑞士Arosa山底 掩映在馥郁綠林之中 建築獨特立體的船帆造型, 就像是群林之中的巍峨小山, 與周圍環境相呼應 不失氣魄別致。

馬里奧·博塔整合周圍村莊 樹木 山等視覺元素, 使其精美的組合結構 新穎的幾何造型成為自然形態的延展, 真正融於自然而又得立於自然。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馬里奧·博塔在中國的首個作品 博物館建成後占地面積達15891平方米 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 與新清華學堂以新主樓為中點成對稱布局

動態焦點

「理想之境:馬里奧博塔建築與設計展」在清華藝術博物館開幕

2017年9月15日下午15時,「理想之境:馬里奧•博塔的建築與設計1960-2017」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大廳舉行。[2]

瑞士著名設計師、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建築設計者馬里奧•博塔先生,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良鏞院士,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Jean-Jacques de Dardel),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衛,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明旨,北京市文物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服裝學院等單位領導、建築界、藝術界人士、清華大學師生等2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主持。馮遠、王明旨、戴尚賢、馬里奧•博塔、鄧衛先後致辭。


本次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理想之境——馬里奧•博塔建築與設計1960-2017》,是馬里奧•博塔在中國大陸首次舉辦的個人建築藝術回顧展。展覽集中展示馬里奧•博塔1960年-2017年間的部分建築和設計作品,共分為10個單元。其中,建築設計按9個類別進行展示:居住空間、工作空間、學校及休閒空間、酒莊、城市空間、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宗教建築,展出的作品總數量達229件,其中建築手稿157張、建築模型13件;另外,展覽還將展出他的14幅產品設計草圖和45件產品實物。從豐富多元的建築作品和產品設計當中,能夠完整呈現他的哲學、建築和生活,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馬里奧•博塔已將設計作為他日常生活的全部。


作為國際級建築大師,馬里奧•博塔的建築充滿人文性和理想性,而精準、和諧與平衡是博塔建築作品最顯著的特徵。此次展覽中所展出的生活空間或工作空間,公共建築或宗教建築,都展示出博塔簡明有力而內涵豐富的風格特色。他強調建築要發揮其促進社會轉型的潛在功能,發揮先導性作用。他善於使用抽象幾何的線條,以精緻的細部造成光與影的對話,進而營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形態。他融合了嚴謹的理性主義傳統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用富有時代特色的當代建築語言回應久遠的歷史記憶。


他認為「建築不是在某個地方建造,而是建造這個地方。建築需要以某個地方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它的特點、身份和起源。」因此,他對建築與環境的關係異常重視,追求建築與周邊景觀的協調,努力探尋一種詩意的空間秩序感。此次展覽舉辦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就是博塔設計的典範之一,緩緩上升的步行階梯引導觀眾步入藝術的殿堂,內部空間的營造令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莊嚴與沉靜,博物館與清華大學主樓以及整個校園之間的關係,無不印證著博塔獨特的建築理念。

其他建築作品


視頻

ArchingVideo | 山中教堂 Church of San Giovanni Battista - 马里奥·博塔 Mario Botta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