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易斯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易斯康

圖片來源

個人簡介

路易斯康(LouisI.Kahn)1901年生於大西洋上的愛沙尼亞島。1905年隨全家遷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24年畢業於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1947年個人開業。50年代起,執教於賓州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建築學碩士研究班。1974年卒於從達卡返回美國的途中。

康年輕就讀時,深受法國教師庫雷特(PaulPhilippeCret)的古典學院派影響。爾後曾崇拜米斯與柯布西埃,也欽佩過萊特,但他更相信自己。康以耶魯大學美術館(1951-1953)的設計嶄露頭角。隨着教條的"國際式"功能主義者的垮台,康的才華日益引起重視。以他為精神領袖的"費城學派"甚至可以向歷史上的"芝加哥學派"挑戰。康被認為是美國自萊特以來最傑出的建築家之一。

費城賓州大學醫學研究實驗中心(MedicalResearchLaboratory,1957-61)是費城學派的奠基之作。醫學研究中心的任務書,要求建造一所醫學科研、實驗的綜合性建築物。如果按照"國際式"的一般手法,這樣一個設計,往往搞成一個方盒子。而康在研究了任務書里的各部分功能之後,巧妙地把工作室、實驗室、動物研究、管理、辦公等內容分在四個塔里。這裡,康創造性地提出了"主空間"和"輔空間"的概念。

所謂"主空間"指的是周圍包括實驗室和研究室的塔樓,"輔空間"則是中心服務塔樓。兩個區域被豎塔明確地分開,通過聯接的廊道,輔助部分又可很方便地為工作部分服務。

關於功能分區,建築史上的例子已是屢見不鮮。早在1800多年前的羅馬浴場(ThemeofCaracalla,211-217)即有這個意思。沙利文(LouisH.Sullivan1856-1924)和格羅庇厄斯、萊特等現代派先驅大師,把它又推進了一步。但象康這樣明確地提出理論和拿出如此精當的設計,卻似乎是創新的。康的分樓分區思想,與米斯將一切內容統統塞在一個簡單的大玻璃盒子裡的方法恰成對照。

所有塔樓均高八層,但從立面上看,樓梯間與實驗室有高低錯落。中心塔樓用後張法預應力現澆混凝土,其餘全用預製,整體裝配。由於場地有限,預製工場在 40英里以外,構件全由卡車運至工地。承重體系為框架,橫樑用空腹大梁。由於結構工程師奧古斯特"科門登特(AugustKomendant)教授和大西洋預製施工公司(AtlanticPrefabricatedCo.)配合默契,實驗中心的施工很順利,結構施工達到每周三層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