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五世
馬丁五世(1368年-1431年),外文名:Martin V,,又譯教皇馬蒂諾五世(Martin V,原名Otto di Colonna,生於1368年—卒於1431年2月20日;1417年—1431年2月20日在位)。他在1417年的聖馬蒂諾日被選為教宗,並曾在任內的1425年舉行過禧年慶典。1431年逝世。
教宗的拉丁文原詞「Papa」源自希臘文的「πάπας」,原意為「父親」,起初用於對任何司鐸或主教[1]親暱的稱呼。4世紀或5世紀時,「πάππας」在西羅馬帝國仍頻繁地用於稱呼主教,儘管它已經開始逐漸轉變成現代的用途,即局限於稱呼羅馬主教,而在東羅馬帝國,尤其是在希臘和俄羅斯,司鐸[2]仍然稱為「πάπας」。
目錄
人物簡介
馬丁五世登位後面臨的難題是恢復西方教會、重振教廷和再建教皇國。1418年康斯坦茨會議採納他所提出的建議,規定凡屬於教會的土地和城市一律由教會管轄,但他認為,要在這些地區樹立自己的勢力,強制不如通過外交。此次會議閉幕後不久,馬丁譴責當時流行的謂教皇必須受會議節制的會議至上論;同時宣布,凡屬教義問題,唯教皇有權裁斷,不得聽信其他權威。意大利軍人蒙托納的布拉西奧野心勃勃,迫使馬丁為難。原來馬丁已於1420年任命他為教皇領地佩魯賈和翁布里亞教區主教,但他得寸進尺,企圖奪取意大利南部地區。1424年布拉西奧在阿奎拉一役戰敗。此後馬丁在意大利甚為得手。由於馬丁的活動,他所屬的科隆納家族在意大利南部領得大量封地,權勢隆盛,在教皇領地內擁有廣大莊園。馬丁曾調解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並曾着手組織十字軍進攻波西米亞的胡斯派。馬丁維護教會在英格蘭和西班牙的權利,不容各國國王侵犯。
參考文獻
- ↑ 教皇、神父、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誰的級別高,網易,2021-10-14
- ↑ 司鐸的使命與職責,信德網,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