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泉的傳說(侯文君)
作品欣賞
馬泉的傳說
元朝末年,山東是中原逐鹿的主戰場,民間有朱元璋大殺山東數年的傳說,以致齊魯大地幾近無人區域,餓殍遍地,野狼橫行,屋舍圯敗,荒無人煙。這有後來洪洞大規模的移民山東可以佐證。
話說朱元璋此次征戰,路過沂源萊蕪交界的城子山下,中秋時節,但見此處鍾靈毓秀,景色秀美,就一改屠戮燒掠的既定方針,下馬徜徉在叢山峻岭之間,心情倍感舒暢,盡情歆享兵戎休閒的愜意空間的快樂。路旁的山丹丹花紅的似火,艷的溢香,靚的逼人,他陶醉了,就隨手摺起了幾枝,插在帽檐上,花兒嬌艷無比,驕陽下更顯得嫵媚動人,使魁梧瀟灑的戩難梟雄平添了幾分溫情,隨行的馬大腳更是興高采烈,也隨手采折了幾棵石竹子花。一行盡興地走着,突然一棵荊棘刮住了朱元璋的戰袍,他幾次掙脫,包括馬大腳都為他幫忙紓難,但帶鈎的棘針卻絲毫不能放鬆,反而直往肉里扎摳,鮮血冒出來了,他就說:「這棘針是直的該多好。」話音剛落,棘針就成了直的,不再有鈎,也就不再跟他纏綿悱惻了。後來,本地就有了一句歇後語:「下馬泉的棘針——無代溝(不帶鈎)」隨從部下一見,個個瞠目結舌:「主子斬除荊棘不費吹灰之力呢。」
道路崎嶇,羊腸小道還是容不得戰馬馳騁,又徒步走了幾百米,只見嶙峋的岩石之間,黃澄澄的柿子和黃洋洋的軟棗掛滿枝頭,那是星羅棋布的,但柿子遠大於軟棗,他揚起馬鞭,指着軟棗,對徐達等人說道:「這種果子為什麼不像那種長得大?它也長大不好嗎?」剎那間,軟棗眼見得大了。後來,本地就有了一句歇後語:「下馬泉的軟棗——小事(柿)。」徐達就說:「還是大人英明,一句話就叫軟棗成了小柿子。」而且隨從人員個個都感到朱元璋真是好生了得,竟然能叫植物都聽從他的擺布,也就個個更加畢恭畢敬,更加唯其馬頭是瞻了:「神仙也不過如此嘛,主子真乃神人啊。」
到了溝壑之中的小小村落,但見汩汩的清泉翻着花從地下湧出,朱元璋早就渴了,就捧起甘冽的泉水,酣暢淋漓地喝了一氣,部下也個個喝了個痛快,然後又飲了戰馬,頓時人馬精神抖擻了。仰視毫無生氣的村落,他沉吟半晌,就對朱升等人說:「我們在嶺上下的馬,又喝了村裡的泉水,村子就叫下馬泉吧。」幾個村民當時也聽了,並不在意,但等後來朱元璋坐了天下,也就虔誠地改名叫下馬泉了,而原先的村名早已無從考證。
又徒步走了近千米,又見一小小村落,只有十幾戶,同樣沒有幾個人,但也有汪清泉,周邊景色秀麗,將士們就在綠蔭叢中休憩。剛合上眼,朱元璋就聽到青蛙在水汪里「餵哇——餵哇——」地鴰噪,他沒感到「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愜意,而是情緒的陡然爆裂,就厭煩地揮揮手,氣呼呼地說:「你不叫不行嗎?還叫!我叫你叫!」隨手就扔了一塊石頭,青蛙當時就氣得鼓鼓的,無論怎麼,就都叫不出聲了。後來,本地就有了一句歇後語:「下馬泉的蛤蟆——干孤獨(鼓肚)。」沒有歇息的侍衛哨兵看到了這一幕,就知道朱元璋肯定是未來的君王了,從此對他更加忠貞不渝了。
又徒步走了近千米,又見一小小村落,破敗圯敝的屋舍傍邊,幾棵棗樹還有數不清的酸棗樹簇擁在一眼清泉四周,但見棗子個個紅艷艷的,而且個頭遠比酸棗顆粒大得多,就疑惑地對徐達說:「這種小棗能跟大棗一樣不是很好嘛,怎麼長得小呢?」話音剛落,酸棗子的個頭轉眼間就放大了幾倍,而且肉厚味甜,將士們吃了,個個感到心曠神怡,也就更加堅定了跟隨他打江山的願望。後來,本地就有了一句歇後語:「下馬泉的酸棗子——趕早(棗)。」將士們經過幾里地的養精蓄銳,個個鬥志昂揚,朱元璋就說:「上馬!出發。」剛走了幾步,他拉韁勒馬,回頭對幾個村民說:「三個小村,我在東村下馬,那村就叫下馬泉了;我在這裡上馬,就叫上馬泉;中間的就叫中馬泉吧。」以後這三個村子村名就叫下馬泉、中馬泉和上馬泉了,至今如此。
直到現在,馬泉的棘針還是沒鈎,軟棗就是比別處的大,蛤蟆也是光鼓肚不叫喚,酸棗子比別處的也大也甜。人們還都感念朱元璋的恩澤沐浴呢,這裡物阜民豐啊。[1]
作者簡介
侯文君,山東沂源人,中學退休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