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力士(690年-762年8月31日),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他曾祖冯盎是岭南高州豪酋,到其父冯君衡时,因罪而被抄家。年未满十岁的冯元一也受宫刑,被阉入宫,由宫中女官抚养。他在内翰林学文习武,因射箭百发百中,人称“冯力士”。从文林郎、宣教博士做起,升内府丞。武则天内侍省宦官高延福收他为养子,改姓高氏,即“高力士”,追随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复辟。李隆基获禅位称帝,是为玄宗,高力士又参与封禅泰山,平定王𫟹之乱,安史之乱随玄宗入蜀,平定南营叛乱,官至内侍监,封齐国公,是唐玄宗心腹太监之首。唐肃宗即位后,在上元初年(760年)将他贬到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宝应元年(762年)被赦免回京,半路至朗州龙兴寺时,得到玄宗驾崩的消息,哀痛而亡,年73岁。16年后(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追念高力士侍奉玄宗有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陪葬玄宗泰陵(今陕西蒲城县境)。

高力士
太监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国家
主君 唐玄宗
姓名 高力士
封爵 齐公
祖籍 高州良德霞洞堡
(今广东电白县霞洞镇
初名 冯元一
出生 690年
潘州
逝世 762年
朗州龙兴寺(今湖南常德
墓葬 唐泰陵
Template:东亚宦官/亲属

目录

简介

生于武则天载初元年(690年),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广东省电白县霞洞镇)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母为隋朝名将麦铁杖曾孙女。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高力士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开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审阅大臣们送来的奏章,小事由其处理,大事才交呈玄宗裁决,玄宗甚谓“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当时朝上,连李林甫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而诸王公主更称高力士为阿翁,甚至连太子都喊他一声二兄,驸马们都称他阿爷。其资产富过王侯,虽国库亦不能及,民间流传他在长安修建修佛寺铸钟,大宴百官贵人、豪商富贾,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十万,王公贵族极力谄媚,“有佞悦者至二十扣,其少亦不减十”[1]。此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但高力士并不如他的徒子徒孙那般专权,仅及擅权。

安史之乱爆发,高力士随玄宗幸,在马嵬驿时,六军不发,士兵在格杀杨国忠后,又将矛头指向杨贵妃陈玄礼等请求赐死杨贵妃。玄宗最初不肯,高力士说服玄宗,将杨贵妃领至佛堂自缢。唐玄宗退为太上皇后,继位的唐肃宗与玄宗不睦,高力士护主心切,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因此被弹劾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按律高力士本该斩首,但顾及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于是将他流放。

宝应元年(762年)玄宗在郁闷中驾崩,始终渴望回京侍奉太上皇的高力士虽被赦还朗州(今湖南常德),闻知先帝已驾崩后,悲痛地绝食7日而死,年73岁(虚岁),继唐肃宗位的唐代宗赠高力士扬州大都督的官位,遵先皇遗诏陪葬唐玄宗之泰陵(今陕西蒲城县境)。

高力士有夫人吕氏,以侄子冯承悦继后,宫中还有养子高承信等。嗣孙高闳,曾孙高秀琪,玄孙高忠政,来孙义昌军监军使、正议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国、赐绯鱼袋高克从。高克从生右羽林军长上高可方。

墓葬

目前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于1999年出土后保存简陋,大风等自然因素将对墓内的文物造成严重伤害,蒲城省文物局、渭南市计划部门已于2004年审批通过并立项,将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馆,初步资金预算有710万元。如今高力士墓占地2亩,建成后的高力士墓博物馆将占地18亩。

高力士神道碑

高力士神道碑立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中曾提及“右内侍监高力士碑石已中断,失其下截,每行只存二十余字”。说明此碑至少在二百多年前已残缺,只存上半部分。1971年在蒲城县金粟山泰陵附近,文化馆干部陶仲云找到残碑的下半部分,并保存下来,现碑身已接对完好,存于蒲城县文庙。碑身为纯色大青石,高四米,宽一点五米。碑文共三十行,每行五十五字,共1650字。碑额题“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督都高公神道碑。”京兆府户曹参军李阳冰篆额。书碑者为唐代书法家、翰林待诏张少悌,写过《李光弼碑》和《长安崇圣寺尊圣陀罗尼经幢》,书法遒劲流畅,气势不凡。

Template:Quotation

高力士墓志铭

Template:Quotation

注释

  1. 新、旧《唐书》〈高力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