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輔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輔國
李輔國
別名 靜忠、護國

李輔國(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權宦,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阻止了張皇后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 [1] 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跋扈囂張,唐代宗遂廢除李輔國的權勢,又派人刺殺了李輔國。[2] 追贈太傅,諡號為丑。

李輔國的妻子元氏與中書侍郎元載同族。


人物生平

擁戴肅宗

李輔國在唐玄宗年間入宮做了宦官。後因盡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為太子的心腹。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則奉命在後安撫百姓,安土重遷的百姓們希望李亨留下抗擊叛軍。李輔國也以國家大義勸說李亨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李亨迅速稱帝,以安民心。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3]

逼壓玄宗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李輔國隨肅宗回到長安,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郕國公,設「察事廳子」,以偵察官員活動。[4]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長安。起初過着無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唐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復位,因此在唐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對唐玄宗步步緊逼。初則把唐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大半,僅留下十匹;繼則矯詔令唐玄宗遷到皇宮內宮,只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唐玄宗;然後又把對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強令唐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唐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唐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 [5]

打擊異己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

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詔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宗室貴人對李輔國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李揆更稱李輔國為「五父」。

對於李輔國的不法行為,宗室李峴多次舉報給唐肅宗,然而在李輔國的操縱下,唐肅宗卻把李峴貶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舉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自己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6]

擁立代宗

李輔國之所以為所欲為,還得益於與肅宗皇后張氏的勾結。張皇后與李輔國內外相應,控制政權。他們對不利於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唐肅宗的第三子建寧王李倓聰明過人,盡心輔佐太子廣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歡心。然而由於張皇后與李輔國的中傷,以致最後皇帝下詔賜死了建寧王。李輔國與張皇后的狼狽為奸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在肅宗病重期間,張皇后想要誅殺李輔國與程元振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病重。唐玄宗病死。唐肅宗聽說之後,病的更重了。張皇后為了便於自己將來繼續插手政局,密謀準備殺掉唐肅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張皇后與越王在宮中組織了有武勇者二百餘人。此舉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逮捕了越王及其支持者,並囚禁了張皇后。當晚唐肅宗病死。第二天唐代宗李豫登基為帝。[7]

罪惡伏誅

自此李輔國日益驕橫,曾對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聞此僭君之言,唐代宗不快,決意將李輔國翦滅,於是唐代宗表面優待輔國,尊之為「尚父」,封司空兼中書令,卻私下通聯宦官程元振,以藥子昂代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禁軍,奪兵權。罷輔國官職,進封為博陸郡王。不久,又派人於深夜將其刺殺,割下頭顱扔到溷廁中。遂刻木代其首級以葬,贈太傅,諡丑。[8]

軼事典故

唐肅宗繼位後,唐玄宗當了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一天,久雨初晴,玄宗到了勤政樓。樓下的市民和來往行人,見到了玄宗,流着歡喜的眼淚,高呼萬歲,聲音驚天動地。當時肅宗正生病,李輔國上奏,誣陷說:"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搞的陰謀。"他私自矯詔,將唐玄宗遷到西內。(唐太極宮稱西內)護送唐玄宗的人,只配了二三十個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卻都有執刀的衛士,他們都聽從李輔國的命令。看到這種情況,唐玄宗很吃驚,好幾次掉下馬來,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馬。高力士騎馬來到李輔國面前說:"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老臣了,不應該這樣無禮,你給我下馬。"李輔國趕緊下了馬。高力士宣示了唐玄宗的旨意,將士們應該忠於職守。於是李輔國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內,齊聲喊,太上皇萬福,紛紛向唐玄宗叩拜。高力士又說:「李輔國來牽馬。」李輔國趕緊穿上靴子,去牽馬,和兵士們一齊護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內。李輔國領眾人退出後,唐玄宗哭着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說:「多虧你呀!若不,我已成刀下鬼了。」不久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都流放到瘴氣多的地方,這都是李輔國下的假詔書。當時唐肅宗病危,李輔國專權,他也怕西內唐玄宗再有什麼變故。[9]

歷史評價

劉昫:崇墉大廈,壯其楹磶。殿邦禦侮,亦俟明德。宵人意褊,動不量力。投鼠敗器,良堪太息。[10]

宋祁:肅、代庸弱,倚為扞衛,故輔國以尚父顯,元振以援立奮,朝恩以軍容重,然猶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懲艾泚賊,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遷,政在宦人,舉手伸縮,便有輕重。至慓士奇材,則養以為子;巨鎮強籓,則爭出我門。[11]

張皇后:李輔國久典禁兵,制敕皆從之出,擅逼遷聖皇,其罪甚大。

朱元璋:當時坐不當使此曹掌兵政,故肆恣暴橫。然其時李輔國、程元振及朝恩數輩勢皆極盛,代宗一旦去之,如孤雛腐鼠。大抵小人竊柄,人主苟能決意去之,亦有何難?但在斷不斷爾。

丁耀亢:閹宦有權,多借階椒闥,在人君初不過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軌而害及妻子。昆崗之火始於片絮。吾於輔國乎何誅?王綱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亦不武矣。

蔡東藩:張後有可殺之罪,輔國非殺張後之人,此二語實為確評。況張後之譖殺建寧,謀遷上皇,無一非輔國與謀,設當時無輔國其人,吾料張後孤掌難鳴,亦未必果能遂惡也。綱目書殺不書弒,汪克寬嘗駁斥之,張天如亦謂張後謀誅輔國,事雖不成,英武卻非帝所及。然後輔國之逼死張後,當乎否乎?宦官而可殺後也,是趙盾之於晉君,公子歸生之於鄭伯,《春秋》何必書弒乎?宜清高宗之斥綱目為失當也。代宗不能誅賊,反感其有殺後之功,拜相封王,寵齎無比,厥後入程元振言,乃遣人刺死之;功罪不明,已可概見。[12]

史書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參考資料

  1. [《新唐書》列傳二:初,建寧王倓數短後於帝,上皇在蜀,以七寶鞍賜後,而李泌請分以賞戰士, 倓助泌請,故後怨,卒被譖死。繇是太子深畏,事後謹甚。後猶欲危之,然以子〓 早世而侗幼,故太子得無患。寶應元年,帝大漸,後與內官朱輝光等謀立越王系, 而李輔國、程元振以兵衛太子,幽後別殿。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請廢為庶人,殺之。 ]
  2. [《新唐書》列傳一百三十三:以左武衛大將 軍彭體盈代為閒廄、嫩牧、苑內、營田、五坊等使,以右武衛大將軍藥子昂代判元 帥行軍司馬,賜輔國大第於外。中外聞其失勢,舉相賀。輔國始惘然憂,不知所出, 表乞解官。有詔進封博陸郡王,仍為司空、尚父,許朝朔望。輔國欲入中書作謝表, 閽者不內,曰:「尚父罷宰相,不可入。」輔國氣塞,久乃曰:「老奴死罪,事郎 君不了,請地下事先帝矣!」帝優辭諭遣。 ]
  3. [《舊唐書》:宰臣百司,不時奏事,皆因輔國上決。常在銀台門受事,置察事子數十人,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推訊。府縣按鞫,三司制獄,必詣輔國取決,隨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每出則甲士數百人衛從。中貴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宰相李揆,山東甲族,位居台輔,見輔國執子弟之禮,謂之五父。肅宗又為輔國娶故吏部侍郎元希聲侄擢女為妻。擢弟挹,時並引入台省,擢為梁州長史。輔國判元帥行軍司馬,專掌禁兵,賜內宅居止。 ]
  4. [《舊唐書》:李輔國,本名靜忠,閒廄馬家小兒。少為閹,貌陋,粗知書計。為仆,事高力士,年且四十餘,令掌廄中簿籍。天寶中,閒廄使五鉷嘉其畜牧之能,薦入東宮。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輔國侍太子扈從,至馬嵬,誅楊國忠。輔國獻計太子,請分玄宗麾下兵,北趨朔方,以圖興復。輔國從至靈武,勸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肅宗即位,擢為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以心腹委之。仍賜名護國,四方奏事,御前符印軍號,一以委之。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從幸鳳翔,授太子詹事,改名輔國。 ]
  5. [《舊唐書》:上皇自蜀還京,居興慶宮,肅宗自夾城中起居。上皇時召伶官奏樂,持盈公主往來宮中,輔國常陰候其隙而間之。上元元年,上皇嘗登長慶樓,與公主語。劍南奏事官過朝謁,上皇令公主及如仙媛作主人。輔國起微賤,貴達日近,不為上皇左右所禮,慮恩顧或衰,乃潛畫奇謀以自固。因持盈待客,乃奏云:「南內有異謀。」矯詔移上皇居西內,送持盈於玉真觀,高力士等皆坐流竄。 ]
  6. [《舊唐書》:二年八月,拜兵部尚書,余官如故。詔群臣於尚書省送上,賜御府酒饌、太常樂,武士戎服夾道,朝列畢會。輔國驕恣日甚,求為宰臣,肅宗曰:「以公勛力,何官不可,但未允朝望,如何?」輔國諷僕射裴冕聯章薦己。肅宗密謂宰臣蕭華曰:「輔國欲帶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薦,信乎?」華不對。問裴冕,曰:「初無此事,吾臂可截,宰相不可得也。」華復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輔國銜之。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寢疾,宰臣等不可謁見,輔國誣奏華專權,請黜之。上不許,輔國固請不已。乃罷華知政事,守禮部尚書。及帝崩,華竟被斥逐。 ]
  7. [《舊唐書》本紀十:甲寅,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崩於西內神龍殿。上自仲春不豫,聞上皇登遐,不勝哀悸,因茲大漸。乙丑,詔皇 太子監國。又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宜改為寶 應,建巳月為四月,余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丁卯,宣遺詔。 是日,上崩於長生殿,年五十二。群臣上諡曰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廟號肅宗。 ]
  8. [《舊唐書》:代宗即位,輔國與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橫。私奏曰:「大家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代宗怒其不遜,以方握禁軍,不欲遽責。乃尊為尚父,政無巨細,皆委參決。五月,加司空、中書令,食實封八百戶。程元振欲奪其權,請上漸加禁制,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閒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詔進封博陸王,罷中書令,許朝朔望。輔國欲入中書修謝表,閽吏止之曰:「尚父罷相,不合復入此門。」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 ]
  9. [《戎幕閒談》:玄宗為太上皇,在興慶宮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樓。樓下市人及街中往來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見太平天子。」傳呼萬歲,聲動天地。時肅宗不豫,李輔國誣奏云:此皆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之異謀也。下矯詔遷太上皇於西內,給(明抄本「給」作「絕」)其扈從部曲,不過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攢刃曜日,輔國統之。太上皇驚,欲墜馬數四,賴左右扶持乃上。高力士躍馬而前,厲聲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輔國汝舊臣,不宜無禮,李輔國下馬!」輔國不覺失轡而下。宣太上皇誥曰:將士各得好生。(明抄本「生」作「在否」二字)於是輔國令兵士咸韜刃於鞘中,齊聲云:「太上皇萬福。」一時拜舞。力士又曰:李輔國攏馬!輔國遂著靴,出行攏馬,與兵士等護侍太上皇,平安到西內。輔國領眾既退,太上皇泣持力士手曰:「微將軍,阿瞞已為兵死鬼矣。」既而九仙媛、力士、玄禮。長流遠惡處,此皆輔國之矯詔也。時肅宗大漸,輔國專朝,意西內之復有變故也。 ]
  10.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宦官國學網,2019年1月14日
  1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國學網,2019-1-14
  12. 弒張後代宗即位 平史賊蕃將立功國學導航,201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