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
基本信息
【拼音】guǐ shén.【注音】ㄍㄨㄟˇ ㄕㄣˊ
引證釋義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孔穎達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史記·孝武本紀》:「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里。」唐 韓愈《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1]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張守節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唐玄宗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韓康伯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程頤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張子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若人體正氣不足、心神虛弱,或精神不全、心志多恐,或情志不當、所願不遂。禍祟邪氣擾心則心神失守,神不歸位,人體就會精神不定、魂魄游離、志意不存,或神昏魂盪、心中煩悶,或神志恍惚、迷濛、痛癢不知。又,《素問·五藏別論》:「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丹波元簡《素問識》:「《史記·扁鵲》云:『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