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魏晉時期多隱士的原因

隱士

來自網絡的圖片

魏晉時期多隱士的原因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隱士,規模乃是世界之最。而且,隱士的生活常常是神秘莫測的。其實,放眼望去,歷朝歷代其實都有隱士存在,這些隱士通常是因為選擇出仕,從而在一段時間裡遠離社會政治活動,而遊走於社會邊緣。[1]

作為一段非常關鍵的轉折期,魏晉南北朝前有秦漢、後有隋唐,在政治制度、學術思潮、文學藝術和社會風尚等各個方面,都有着極大的發展和進步。在這其中,隱逸現象是尤為突出和引人注目的。不僅僅是因為在這一時期隱逸思想廣泛流行、隱士的數量逐漸增多,更主要的是因為隱逸現象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為廣泛的社會認同。那麼,值得分析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隱逸現象為什麼會如此突出?

發生於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使得隱逸思想最終發展為一種社會思潮

東漢後期,宦官專權現象嚴重。在朝野中,形成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反對宦官專權的政治力量,士人階層通過"清議"的形式與宦官集團展開搏鬥。隨着雙方矛盾的不斷加深,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的發生。兩次與宦官集團的鬥爭,都以黨人的慘敗而告終,士大夫階層元氣大傷。

儒家思想中,歷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東漢政府也倡導節義精神,這些都在東漢士大夫心中深深紮根。然而,兩次黨錮之禍的沉重打擊,使得士人千百年來的道德和政治信仰瞬間崩塌。他們面對現實已覺得困惑與迷茫,甚至無所適從。

在黑暗的政治面前,他們只能選擇緘默甚至隱遁的方式來維持清高的人格尊嚴、守護心中的政治理想。這是士人無奈的選擇,也是專制體制下,士人表達對現實不滿和批判的唯一途徑。

出世的觀念與思想漸漸流行,為隱逸現象的發展推波助瀾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學術思潮開始兼容並包、共同發展。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了老莊之學,這對於士人們來說,可謂極具顛覆性地改變了他們的思想認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所謂的玄學。玄學是在老莊之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迅速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除此之外,佛教與道教也開始興盛,為隱逸現象推波助瀾。

在這一時期,儒學權威急轉直下,其他思想便趁虛而入,漸漸活躍起來。老莊思想強調任自然,重個性,蔑視權貴等,使魏晉南北朝士人找到了精神寄託,那是一個擺脫物質利益,不被"物役"的絕對自由的精神世界。在老莊思想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玄學是魏晉時期一個重大的哲學突破,可謂應運而生。

魏晉南北朝隱逸思想的流行與這一時期的宗教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佛教。佛教強調斷絕塵世的雜念與妄想,並且,我們都熟悉的是佛教的弟子們都隱居山林,在思想和行為上,這些都與隱士有很多相似之處,加之當時的名士和名僧之間往來頻繁,所以佛教思想很容易推動隱逸思潮的流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隱逸現象逐漸增多

魏晉南北朝時代,政治動盪、戰爭激烈,政權也隨之頻繁更替。這段歲月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很典型的亂世時期。也正是因為如此動盪的局面存在,隱士才大量出現。

士人的歸隱,一方面是為了逃避戰亂兵禍,尤其是西晉中後期爆發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造成的混戰局面;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遠離官場的迫害。對異己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政治迫害,絕對算得上官場最為污獨的一面。各種政治集團因為政治利益的不同而相互排斥,以至於相互攻擊、迫害甚至殺戮不同集團的人員,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因此,在魏晉南北朝各個階段,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避亂避禍而隱居的士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隱士的數量眾多,但同時,他們也受到了一定的尊重,可以說在這一時期,隱士的地位是有所提高的。如今,當我們再次回頭評價魏晉南北朝隱士時,我們應該用一種歷史的眼光去評價他們。雖然隱士有消極避世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隱士們在"立言"和"立德"方面都有自己的貢獻。他們安貧樂道、不慕榮祿的高邁之氣,是古代官場中的一股清流,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2]

目錄

參考文獻